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大全11篇)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7 15:08:21

相关推荐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大全11篇)

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总结需要客观、真实地概括自己的表现和收获。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了解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一

(课标人教实验教科书24页的学习内容)。

一、教学目标。

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并会用一种方法或自己喜欢的方法分解质因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解质因数。

难点:准确分解。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答】。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1是什么?

【解答题】。

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把你判断的填在指定的圈里。

质数合数。

(二)新知学习。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合数与质数之间关系。

揭示课题-------分解质因数。

【典型例题】。

合数。

1.看合数21。

(1)有多少个因数?并写出:1、3、7、21。

(2)回到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合数与质数之间的关系,排除1和它本身21,即1×21=21。

(4)质因数与因数的分别?(也就是1和合数做质因数,也就是分解质因数中不能有1和合数;什么数都可以做因数)。

2.研究讨论合数的分解方法。

(1)“树枝”图式分解法。

(2)“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3.把27,51,57,87,81分解质因数。

【小结】(分解质因数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10题)。

【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的横式哪些是分解质因数?哪些不是?理由?

24=2×2×66=1×2×360=2×2×3×5。

2.把分解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提高练习】。

把16,12,45,56分解质因数。

【拓展练习】。

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并分别写出它们所有的因数。

分解质因数因数。

1515=。

1818=。

=。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2-3题)。

把8,72分解质因数。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

通过对比学习,加深因数和倍数意义的理解,通过在意义、找的方法以及计数等几个方面对比,进一步理清因数与倍数的区别于联系,准确把握因数与倍数。

教学难点:用准确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16页。

教学目标: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

学号牌数字卡片(也可让学生按要求自己准备)。

教法学法:

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快乐学习、大胆言问、不怕出错!

课前安排学号:1~40号。

课前故事:

说明道理:

学习最重要的是快乐,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

3、8÷2=4,所以8是倍数,4是因数。这句话对吗?

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来继续共同探讨“因数与倍数”

合作交流、共探新知。

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请认为自己是18的因数的同学带着号码牌上台来。

学生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还有6x3,9x2,18x1等,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冷一下,让学生想一想这样写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因数是不能重复的。

d、介绍写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可以用一串数字表示;也可以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说一说:

18的因数共有几个?

它最小的因数是几?

最大的因数是几?

做一做(在做这些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消化新知的能力)。

a、30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

b、36的因数有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6x6=36,这里只写一个因数?

d、让学生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总结:

板书: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轻松一下:

我们来了解一点小知识:完全数,什么叫完全数呢?就是一个数所有的因数中,把除了本身以外的因数加起来,所得的和恰好是这个数本身,那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完全数,也叫完美数,比如6~~(学生读课本14页完全数的相关知识)。

b、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因为有了前面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在这一环节更可大胆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发现,去归纳。教师只要适当做点组织和引导工作就行。

过渡:大家都很棒!这么快就找出了一个数的因数并总结好了它的规律,现在杨老师想放开手来让大家自己来学习下面的知识:找一个数的倍数。

a、2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从1开始做手势:1x2=2,2x2=4,2x3=6,一倍一倍地往上递加。

b、那5的倍数有哪些?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至少写出5个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c、对比“一个数的因数”的规律,学生自由讨论: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规律呢?

(到这一环节就无需再提问了,要相信学生能够在类比中找到学习的方法)。

学生总结:

板书: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

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哦,大家这么聪明啊,不用老师教都会了,看来你们真的是太棒了,这也说明学习要学得轻松就一定要掌握~~方法!)。

c、看样子大家都满怀信心了,那老师就用黑板上的两个例题来考考大家,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真的好厉害。

你能从中找出既是18的因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吗?(计时开始:10,9,8,~~~)。

学生完成后表扬:哇,好厉害!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做练习二的第3题。

在题中出示的数字里分别找出8的倍数和9的倍数。

注意“公倍数”概念的初步渗透。

做练习二的第6题。

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结束全课:

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先离场,

不是2的倍数的同学后离场。

七、板书设计:

18=1×18。

18=2×9。

18=3×6。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18的因数有:1、2、3、6、9、18。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的倍数。

2,4,6,……。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四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2)改动呈现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方式。我改变了例题,用杯子翻动的次数与杯口朝上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为下面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不仅沟通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虽然学生不能有序地找出来,但是基本能全部找到,再此基础上让体会有序找一个数因数的办法学生容易接受,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觉得能起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效果。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五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1)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四、学情分析与教学建议。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

1、2、3、6、9、18。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2、4、6、8……3、6、9……5、10、15……。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六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

【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16÷2=。

12÷3=100÷25=。

220÷4=18×4=。

25×4=24×3=。

150×4=20×86=。

学生口算。

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七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分析】。

教科书首先通过生活情趣,引入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计算,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本课时教师创建了老奶奶编“中国结”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合作交流、比较的方法,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

(1)相关知识及基础:学生已有了,以前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和前一节课学习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经验。

(2)学习困难与帮助: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面对新知识的挑战,学生表现很积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正确地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教学难点:除数转化成整数,正确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美丽的“中国结”,彩色绳,彩色卡纸做成的招牌,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教学时间:3分钟)。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好吗?

生:好!。

(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组下面这样的题目进行接龙游戏。)。

(1)0.78扩大10倍是(2)9.38扩大100倍是。

(3)6.73扩大1000倍是(4)0.023扩大100倍是。

(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

2、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

你能不用计算,判断出下面各式的商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270÷9027÷92.7÷0.9。

(学生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答对的表扬,答错给予鼓励。)。

师:你们真棒,能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就可以运用转化思想的方法进行学习。

(老师用掌声表扬学生,并板书课题。)。

板书: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学时间:1分钟)。

师:(教师手拿中国结)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齐答:“中国结”。

师:你们知道“中国结”是用什么做?

生1:用丝绳。

生2:用彩绳。

师:你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

生1:代表吉祥如意。

生2:表示祝福。

学生3: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手工艺品。

师:你们想学吗?

生齐说:想。

师:老师介绍一位老奶奶给你们认识好吗?她的手可巧,会编各种的“中国结”。这节课谁表现出色,老师就把“中国结”奖给谁。

全体学生:好!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1页,例5。

三、探索计算方法。

(一)教学例5(教学时间:8分钟)。

1、课件演示(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两人正在对话,及老奶奶动手编“中国结”的情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出一道数学应用题吗?

师:请同学们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

生:7.65÷0.85=(老师板书算式)。

师: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求这些丝绳可编成几个“中国结”,就是求7.65里面有几个0.85,用除法计算。

2、观察并比较式子的特点。

师: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上节课学习的除数是整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3、小组合作,初步探索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把除法转化成整数来计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边讨论。(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了解情况。)。

4、探索交流多样化的算法。(学生展示成果,到讲台用投影仪汇报)。

师:那个小组愿意到这把想法告诉大家?

小组1:我们小组愿意,把7.65米0.85米都换成分米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计算。就可以计算出结果了。

师:你们说得好!(老师、学生掌声鼓励小组1。)。

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把7.65米0.85米都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

7.65米=765厘米0.85米=85厘米765÷85=9(个)。

师:这个组也不错!

小组3:我们小组认为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变成765÷85计算就可以了。

师:第3小组说得非常好,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这个小组。

小组4:我们小组与他们的都不同,我们刚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商就缩小到它的,这样也可以算出7.65÷0.85的商。

师:也说得对!

5、交流,比较寻求最佳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动脑筋想出这么多方法计算7.65÷0.85,真了不起!

师:你认为这几种做法,哪种方便,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1:我认为第3种方法好,方便又快。

生2:我同意第一位同学的说法,因为第1、2种只适合能够进行单位换算的一些数量,没带单位的数量就不能计算了;第4种更麻烦,换来换去容易出错;第3种就不同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只要把除数变成整数就行了。

生3:我们小组原来用第2种方法做的,但经过比较觉得第3种方法好,把米数改写成厘米数,实际上是间接的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师:对,第3种方法方便。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7.65÷0.85转化成765÷85,也就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教师板书)。

板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商不变的规律转化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6、指导书写格式(竖式板书)。

〔过程说明: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转化的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

7、反馈练习47.85÷0.75。

(学生独立完成后检验,同位交流;在学生独立做题时,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教学例6(自主学习)(教学时间:5分钟)。

1、出示例6计算12.6÷0.28。

2、尝试独立计算。(要求学生边算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1)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各有几位小数?

(2)怎样才能把除数变成整数?

(3)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在学生做题时,老师巡视用日记本做好学生错题记录。)。

3、教师把巡视时,记录的错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让书写端正的一位学生到黑板做12.6÷0.28。)。

(三)通过对比,归纳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时间:3分钟)。

1、师:观察例5、例6,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那些不同的地方?

生1:相同的是,两题的除数都是小数;不同的是,例5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的位数相同,例6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的位数不同。

生2:相同的是,都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使除数变为整数;不同的是,例6的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在末尾用“0”补足。

2、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呢?

(1)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分三个步骤总结。教师加以提炼得出: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计算。

(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计算方法)。

(3)找出计算方法的关键。

师:你认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关键是什么?

生1:我认为,在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关键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然后计算。

生2:我认为,“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是计算的关键。

生3:我认为,关键是转化时看除数有几位小数,就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同时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

(四)阅读与质疑(教学时间:2分钟)。

(1)认真阅读书本例5和例6的内容。

(2)质疑。

(若学生没疑问,老师根据本节课重点难点提问,检查中下生掌握情况。)。

四、展示练习,深化认识(教学时间:17分钟)。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3.72÷2.4﹦()÷24。

0.672÷0.28﹦()÷281.36÷0.16﹦()÷16。

(学生回答后表扬)。

(2)书本“做一做”第1题。

(你要认真审题,完成后还要认真检验哦!)。

(3)数学医院:(书本“做一做”的第2题)。

(看看谁是个好医生,要细心点哦!)。

(4)现场实践活动(在教室内设置几个购物点,由几位同学扮演售货员,同学们前往购物。)。

师:同学们,你们表现这么出色,老师带你们去购物好吗?

全体生:好!

出现下面情景:

※情景1:学生拿25.2元到商店买日记本,每本日记本3.6元,能买几本。

※情景2:到书店购买书每本10.5元,带了31.5元,可以买几本。

※情景3:到超市买巧克力,每块2.5元,10元可以买几块。

五、谈收获:(教学时间:1分钟)。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你的同学交流。

2、发奖,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一看、二移、三算)。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商不变的规律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转化。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八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着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角色转换、数形结合、合作学习等发展性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努力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空间。在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1)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因数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教学中,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的比较深刻。

(2)角色转换,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和数之间的联系。

因数和倍数这节课研究的是数和数之间的关系,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因而,我采用了“拟人化”的教学手段,每人一张数字卡片,学生和老师都变成了数学王国里的一名成员。当学生想回答问题时都会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号码,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体验中,学生都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数。通过对自己一个数的认识,举一反三,从而理解了数与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十分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数形结合,让学生带着已有知识走进数学课堂。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对教师来说则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如果长期渗透,运用恰当,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想,长期稳固地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开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

(4)重组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种形式探究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材上,探究因数这部分的例题比较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5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通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进而又借助体态语言——打手势,让学生说出20和24的因数,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在探究倍数时,我则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九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4=5。

6×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

【新课讲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教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

教师:为什么找不完?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

5的倍数有:5,10,15,20,……。

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文档为doc格式。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一

备注。

一、复习准备。

1、回答下列每组书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6和712和3656和14。

4和915和457和13。

提问:互质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各有是什么特点?倍数关系呢?

2、已知10=2×515=3×5,那么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

谁能说一说最小公倍数的质因数有何特点?

3、求12和18,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1)全体笔练,两个做在投影片上。

(2)反馈(投影片)失声共同评价。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求12、16和18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尝试练习(两人板演,有困难可以看书)。

(2)师生共同讨论(并纠正)板演:

a、为什么当商是6,8和9时,还要用两个数的公约数2继续除?

(因为每个数独有的质因数也是最小公倍数的质因数)。

b、除到什么时候可以不必再除?

c、最后这个最小公倍数怎么求?为什么?

(3)小结:因为最小公倍数既含有几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又含有每个数独有的质因数,所以一直要除到每两个数都互质(简称“两两互质”)为止,并把除数和商全部连乘起来。

(4)练习: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6、8和1215、30和408、9和12。

a、学生练习。

b、投影反馈。

c、先同桌讨论,然后在回答: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三个数的最。

备注。

公约数有什么不同?

明确: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只要除到三个数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只要把除数乘起来,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把除数和商都连乘起来。

(5)练习: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12和169、18和2712、15和18。

(学生练习后反馈,并互相检查)。

2、探求规律。

出示:(1)15、30和60(2)3、4和7。

8、10和402、5和9。

9、7和631、和15。

(1)学生练习: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反馈练习结果(生报教师板书)。

[15、30、60]=60[3、4、7]=84。

[8、10、40]=40[2、5、9]=90。

[9、7、63]=63[1、8、15]=20。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4)讨论后小结:

若三个数中较大数上另外两个数的倍数,则较大数既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若三个数两两互质,则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加“。”内容的强调)。

(5)练习:课本p62练一练2(先略做思考,再口答,并说出为什么。)。

(6)综合练习课本p62练一练3(当堂反馈,矫正错误)。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并还知道了什么?

3、在练习时要注意分析清楚每组数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四、作业《作业本》。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本小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短除法式子中最后的结果(商)必须要两两互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