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红岩解密心得体会和感想 红岩感悟收获(三篇)

红岩解密心得体会和感想 红岩感悟收获(三篇)

时间:2022-09-14 10:55:04

相关推荐

红岩解密心得体会和感想 红岩感悟收获(三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红岩解密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是十分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红岩》,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我敬佩江姐的坚贞不屈;我敬佩许云峰的视死如归,我敬佩成岗的临危不惧,我敬佩所有大义凛然、舍身取义的革命烈士。

江姐,一位巾帼英雄,她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完成党托付给她的任务,她受尽严刑拷打,却从不畏惧丝毫不屈服。当敌人用竹签子钉她的手指时,她强忍疼痛,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当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密裁时,他毅然地说了一句:“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应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始终不会动摇。

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当他被囚白公馆。他的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但他却表示“决不背叛革命”,宁愿放弃去美国留学,他说:“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我如果背叛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江姐、许云峰、刘思扬,虽然已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永不倒下。

伟大的……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以往有无数革命先辈为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他们的精神就像岩石一样顽强,他们的形象就像五星红旗那样光辉!

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些革命烈士的名字:江竹筠、刘国志、许晓轩、成岗……

对于红岩解密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每一段伟大的路上最初者都布满荆棘,每一个先贤都曾被视为移山的愚公,古谚有云“只有通往地狱的路,才铺满善意的鲜花”,困境难道不是抵达梦想的必由之路吗?

我翻开《红岩》再次把它合上时,我脑海中思绪万分。书的第十五章中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江姐受刑”和“李竹青讲述江姐身世”两个生动形象的画面。文中写道:江姐被押到渣滓洞里来,日夜拷问的次数,已经无从计算了。因为大家知道,为了保卫党的机密,江姐忍受了多少摧残,获得了多少同志的尊敬。经过绝食斗争,敌人被迫接受了条件,不敢继续迫害了,然而现在却在渣滓洞对江姐依然进行严刑拷打,很显然,这是敌人的报复。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时刻。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着的屋梁上,被松了下来......江姐不仅为党,也为大家受苦,这使得每个人都感到了敬佩而又十分痛苦。

读到这我的心中一团团烈火燃烧起来。反动派抓捕了江姐,对她实行了残酷的严刑拷打。就是为了逼她说出共产党的实情。他们居然用竹签刺穿江姐的双手。手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可是最重要的东西啊!我想:“这些反动派现在对共产党所作的一切,日后他们必遭报应!”对于他们反动派的做法我认为,这是可恶又可恨的,不过江姐却以自己的身躯抵挡了痛苦。在反动派的逼迫下她意志坚定,英勇无畏。她知道说出后对共产党的影响非常大,一但说出,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说江姐的做法实在是令人敬佩。

在我们中印边缘的无数边疆战士们也和江姐一样,拥有着不畏惧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日夜保家卫国。从不抱怨,一直默默地付出,而在一次战斗中有4名战士牺牲了,1名受了重伤。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戍边战士他们大多离开故土来到他乡每日都忍受着痛苦的训练,他们曾浸泡在冰冷的水中。他们曾在烈日下高喊流汗。他们不畏惧严寒酷暑,坚强的意志是他们奔向成功也是他们最希望得到的目标。可是我们现在的小孩有些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喜欢和他人攀比,爱慕虚荣。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戍边战士和江姐的品质,努力学习,做好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情,长大之后要有目标梦想,要让自己的一生实现生命价值!

除了我们要有勇敢和坚强的意志以外,还要自信乐观,敢于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挫折与困难.

文中还有一个画面就是“李竹清讲述江姐身世”。江姐一出生就失去了父亲,8岁时她与母亲逃荒到重庆,不过母亲接受不了江姐父亲被捕的事实投湖自尽。就这样江姐成了个孤儿,她没有任何亲人和朋友,但她非常勇敢。她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带给她的挫折,她10岁时去袜厂做了童工来养活自己。她从不抱怨生活对她的不公,而是默默努力。渐渐她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丈夫彭咏梧。后来与丈夫一同入党成为党员,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心中有党,对反动派对她做出的酷刑毫不畏惧勇敢执着,没有说出党的秘密与实情。

读了江姐的身世。我能感受到江姐的自信、乐观和勇敢。她从未伤心难过。她或许把自己看作一个小大人、一个独立的个体,她眼中看到的是未来的她,一个拥有坚强意志敢于面对困难,甚至会为党付出生命的党员!因为她坚信:“再长的噩梦,也总有被晨曦撕碎的时候。”她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属实让人敬佩。正是她的坚强勇敢和自信乐观使她共产党后期工作中顺利进行!

读了这一章故事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会飞的鸟,都是曾经勇敢跳下悬崖的;五彩缤纷的鲜花,一定是经历过风吹雨打的;只有风雨中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而成长,那必须是拥有坚强勇敢和自信乐观!所有苦难与背负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时光阴!

对于红岩解密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红岩》出版于1961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的血与火的考验,见证了众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经验,他们在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火中永生》,然后在此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该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灵,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影响过几代人的成长,在读者中有名的长篇小说《红岩》是由几位作者集体创作的。罗广斌是作者之一,也是排名第一的作者。

罗广斌,1924年出生于四川忠县,40年代参加地下工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夕,他被抓进白公馆秘密监狱。1949年11月27日,在敌人大屠杀的时候,从白公馆越狱脱险。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烈士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务委员兼统战部长、长寿湖渔场长和市文联专业创作者。1967年2月5日,红卫兵闯入家中绑架,5天后罗广斌在拘留所坠落死亡,42岁。

与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老舍、傅雷等作家不同的是,罗广斌的悲剧是一个特殊的案例,他既是极左思潮的参与者也是受害者。作为重庆文革早期的风云人物,在群众组织因意见分歧形成对立的两派时,他参与了激烈的派斗,也是派斗的牺牲品。罗广斌死亡38年了。

由于长篇小说《红岩》在全国的巨大影响,罗广斌作为作者之一,也是大屠杀幸存者,自然成为青年们崇拜的英雄。但是,当时他的日子不好。出版小说《红岩》后,他的名声已经像白天一样,但政治生活依然受到很多限制——1963年团中央建议选择他作为访问日的代表,重庆市的一部分人以历史问题有个别疑问为理由拒绝的第二年共产党青年团召开了9大准备,成为团中央委员候选人,也因同样的理由被否决了。在阶级斗争每年讲、每月讲、每天讲的时代,罗广斌在大屠杀之夜从监狱脱险的经验,正好构成了不安的历史疑问。因此,罗广斌在文革面前感到压抑。以席卷所有牛鬼蛇神为口号的文化革命开始的时候,他立刻被那种造反精神所鼓舞,感动。他成为重庆最早的叛徒之一。这也是他悲剧人生的开始。

《重庆晚报》载文介绍,文革初罗广斌等作家向全市发表公开信成立战斗组,参与反抗夺取市文联领导权,在市级机关组干部中最早反抗。1966年8月底,市文联员工郭青等开始设立反叛派组织红卫兵战斗组。当时,罗决支持,说:怕什么,最多进监狱,掉头,狱,掉头,家人成了反革命!放弃文革的极左思潮,我们似乎从罗广斌这句话中又看到了参加地下斗争时热血青年的风貌。遗憾的是,这次的献身决心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这是我们无限遗憾的地方。

文革中上海叛乱派一月夺权得到中央的肯定,各地纷纷听风。重庆造反派内部在夺权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所以埋下了仇恨的种子。1967年1月31日,矛盾终于一触即发:支持夺权的北航红旗驻渝红卫士首先批判罗广斌的文章《罗广斌像革命反派内部的定时炸弹》、《我们为什么要抓住罗广斌》、《周扬黑线上的人物》、《黑帮派沙汀、马识途》、《重庆文艺界最大的铁棒保皇分子》、《山城头号政治大扒手》……

当大众组织两派公开决裂时,罗广斌在选择站在其中一方的同时,也深深陷入了派对斗争。1967年2月2日,重庆红卫兵革命叛乱司令部下令逮捕罗2月5日,建设工程学院红卫兵绑架罗从家中抄写的2月8日,夺权者重庆市革联会宣布成立的2月11日,市文联等反夺权组织宣布反革命组织保罗(广斌)组织,解散……

1967年2月10日,罗广斌在拘留所坠落自杀。当时守卫罗广斌的人说,罗广斌无法忍受连续几十个小时的精神拷问而跳下窗户死亡。罗当时被关押在大坪马家堡物流学院,审查员必须认真说明1949年11·27是如何被特务释放的。从5号被绑架到9号深夜,连续几十个小时轮流供应,罗先生一个接一个地吸烟,把清凉油涂在烟上,表情非常疲惫不安。这样彻夜失眠到了10号早上,罗端拿着洗脸盆在3楼的厕所里打水洗脸,没有准备好人就爬上窗台,说:毛主席万岁!跳下来,掉在地上撞到楼梯上,当场死亡。

关于罗广斌的死因,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怕罪自杀还是死亡抵抗?是杀人还是逃跑时不小心摔倒了?……文革中的这些说法曾经被叛徒派对炒鱿鱼。最后被江青一锤定音说罗广斌是叛徒反革命。那个疯狂的女人在会议上说:罗广斌是罗广文的弟弟,有人为他翻案,我们完全无视他。华英山游击队,完全不好,叛徒太多。——一段时间,华英山游击队叛徒多、川东地下党叛徒多的传闻广为流传。这表明迫害罗广斌不是斗争的结束,而是政治迫害的开始。更多的人的命运在一个女人的信口开河后全改变了。罗广斌的命运确实是时代的缩影。回顾过去,我们似乎能触摸到那个荒唐的时代气息。直到1978年秋天,罗广斌骨灰安置仪式在重庆隆重举行,冤案才得到昭雪。

罗广斌的死应该定性为牺牲还是自杀,而不是本文所能做的。罗广斌是一缺点有过失的革命者。借鲁迅的话,有缺点的士兵毕竟是士兵,完美的苍蝇只是苍蝇。特别是现在有些人总是说牺牲的时候,应该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牺牲。人们看到开口闭嘴改革,开口闭嘴说牺牲和付出代价的人,他们自己。

始至终没有付出过代价,也没有做出过牺牲。不管是主流经济学家、鼓吹国企改革最力的人,还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执行改革最坚决的人,他们从来没有付出过代价,也从来没有做出过牺牲。他们所说的代价和牺牲,都是给别人准备的。而他们自己,只需要大把的捞进银子就行了,同时捞进的还有私家车、两套住宅房,以及别墅之类。还有呢,就是“改革家”的桂冠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美名。至于下岗失业、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大学、穷愁潦倒之类“牺牲”,都由那些被他们所瞧不起的“低素质”的年龄偏大的职工们给包揽完了。—— 他们的境界根本不能与罗广斌同日而语。单凭罗广斌当年放弃家庭的优越物质享受,甘愿过清贫的日子,甘愿冒杀头的危险这一点,就足以反衬出如今口口声声要“改革”和“牺牲”的那帮人龌龊的灵魂。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罗广斌在那场屠杀中幸免于难。在1949年12月25日,也就是重庆解放第25天,罗广斌同志向党组织交上了长达几万字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狱中意见”是《报告》中的第七部分,共八条,因此称为“狱中八条”。

这是狱中革命者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实行疯狂的大屠杀,他们有话对党讲。“狱中八条”就是披沥赤诚的诉说,是集体意志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商定,如果有人能够活着出去,一定要把狱中同志集体讨论的意见向党汇报。而罗广斌就光荣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传递出来的“狱中八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事隔50多年重温这“狱中八条”,仿佛就是针对今天的现实而写的。白色恐怖时期,考验革命者的是生死关、毒刑拷打关、威逼利诱关。和平年代、市场经济时期,考验共产党员的是名利关、权力关、情色关。意志薄弱者过不了这些关,在生死考验面前叛徒要显露原形,身处花花世界腐败分子要打败仗。

这就是我佩服罗广斌、怀念罗广斌及其战友的理由。我认为,罗广斌和他的同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应该忘记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