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欣赏(一)

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欣赏(一)

时间:2023-05-27 13:37:28

相关推荐

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欣赏(一)

在戈壁草原,有飘着奶香的蒙古包;在山崖水边,有凌空建起的吊脚楼;在吐鲁番盆地,有矗立在炎炎夏日中的土房民居;还有海南黎族的“船形屋”、藏族和羌族的碉房、云南傣族的竹楼……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上,不同的生态环境、生产及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造就了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居住文化传统,并在其各自的民居结构、形式和风格上,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各少数民族的居住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人文色彩。

1 侗族民居——鼓楼

佤族民居是佤族民间建筑。房屋形式各地有所不同。一般多为草木结构的楼房,上屋住人,下层栖畜。室内有主、客、鬼三个火塘。主火塘供做饭用,客火塘用作调制牲畜家禽饲料,鬼火塘专供祭祀之用。有的人家在墙上悬挂许多带犄角的牛头骨,以炫耀“富有”,形成一种特殊的室内装饰风习。

2 蒙古族——蒙古包

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锥形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

3 傣族——竹楼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

傣族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照耀了建筑文化史,对于我国建筑文化史有着深远的影响。竹楼周围的宽阔庭院里都要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小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不设防的天然绿色“围墙”,外围随意搭上的竹篱,不为防人,只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

4 维吾尔族——阿以旺

阿以旺式民居由阿以旺厅而得名,“阿以旺”是维吾尔语,意为“明亮的处所”,它是新疆维吾尔族民居享有盛名的建筑型式,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已有2000多年历史。

阿以旺厅是该类民居中面积最大、层高最高、装饰最好、最明亮的厅室,室内中部设2-8根柱子,柱子上部突出屋面,设高侧窗采光,柱子四周设2.5-5米宽、45厘米高的炕台,上铺地毯,为日常生活、待客就餐、夏日夜宿、儿童游戏、老人养病及妇女纺纱、养蚕、织毯、农忙选种等农务的辅助空间。

每当佳节喜庆,则是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民欢聚弹唱、载歌起舞的欢乐空间。阿以旺式民居的其它房间都围绕着阿以旺厅布置。

5 藏族——碉楼

藏族的住宅以藏式碉楼最有特色,它是藏族的传统住房,又称“碉楼”,平面呈方形,上窄下宽、顶是平的。碉房因所在地区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城市,碉房布局合理,造型完整,装饰富丽。一般三层,最高五层,用石作墙,木头作柱,上用方木铺排作椽。楼层铺木板,下层当库房,二、三层住人,并设有经堂。四周围墙,中间庭院,墙厚,旧时可当碉堡打仗或防御之用。

窗户朝庭院开,院外用小窗窄门。便于挡风。楼顶平台可以晾晒东西,或散步、观光。乡间和山区的碉房,一般依山而建,多为三层:一层关栏牲畜,二层当卧室、厨房和储藏室,三层设经堂。平顶用来晾晒谷物。屋顶插经幡。

房屋旁一般有转经间。室内一般都供有神龛、经书。通常不用床铺和桌椅,睡卧和坐都在垫子上。高级住宅,在主要入口处或主要房间外侧设置一层或数层高的敞廊,封闭的碉房,开敞的廊檐,很有民族特色。

6 黎族——船形屋

传统的船形屋属于南方湿热地区的干阑是民居 ,以藤条绑扎的木、竹龙骨形成尖券状棚屋结构,外面覆盖上茅草,屋顶和墙成一体,所以侧面不便开门窗,只能在山墙两侧开门窗,室内地面用木头架空离地几尺,方便通风和防潮,一般入口处后退形成凹门斗,作为家务劳作和休息纳凉之用。

也有就地夯土不必架空地面,木骨泥墙上覆两坡茅草式,两山悬挑作为檐廊,由于两侧墙体低矮,屋檐距地比较近,不便开门窗,只在两山开门,室内空间比较低矮阴暗,由于地方气候炎热,居民喜欢室外活动。

居室主要供休息和餐厨之用, 满足生活需求,屋脊在两山往下撇,估计是木龙骨较细,年久受荷弯折之故,房屋低矮有利防台风,尖券拱形既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加强防风性能又符合细木、竹子绑扎所形成的自然弯折形态,远远看去,仿佛是一只覆盖着茅草的独木舟。

7 摩梭族——木楞屋

正房,摩梭语称"依咪",是家庭集中饮食、议事、祭祀及老人儿童住宿场所,因而其结构较为复杂。屋后设夹壁,直通后院,分隔时里外两间,里间储存粮食和肉食,兼作老年人的起居室;外间存放农具杂物。

正房左侧,为家庭主妇的居室兼储藏贵重物品;右侧设大灶,用来煮猪食、烤酒,并设置石磨、石破等。在正房的正中间屋内设有高灶台,两侧装有木板,可供人睡;灶台顶角有一神鑫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

高灶台下方设火塘,设置锅庄石和平台,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纸画成的图像,上有日月星辰、火苗、海螺、金银元宝等,摩梭人称"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两边,均铺木地板,右边是主位,左边是客位,不能相混。

底楼主要存放杂物,楼上分隔成2至4间小房,每屋设有小火塘,装饰华丽。楼梯设在底层走廊中段,靠楼梯间的楼板平面上有一横杠封住上楼进口。经堂,摩梭语称"嘎拉日",是另外一侧厢房,供本家僧侣念经修习也F。

楼下住单身男子或客人,楼上专辟一间洁净的房间作象瓮经堂。经堂神鑫上供奉菩萨造像,板壁上绘莲花、海螺、火焰等图像。案桌上供长年油灯和净水碗,每日清晨换一次。家庭经堂除僧侣和贵宾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门楼,也称草楼,以庭院大门相配套。底层正中开有大门,大门随边设有畜厥,楼上则放草料等杂物。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