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清茶馆儿与二荤铺(北京系列三)

清茶馆儿与二荤铺(北京系列三)

时间:2023-06-18 21:15:15

相关推荐

清茶馆儿与二荤铺(北京系列三)

清茶馆儿与二荤铺

说完了书茶馆,再说说清茶馆。

北京的茶馆,遍布大街小巷,车站码头,交通要道两旁都有。什么叫清茶馆?顾名思义,就是只卖茶水,捎带着卖点儿花生瓜子之类,。到这里喝茶的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有。有提笼架鸟的公子哥儿,也有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有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也有富甲一方的实业巨子。有富家子弟和下了台的官员,也有地面上的混混儿……这么说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里描写透彻的是老舍先生的不朽名著话剧《茶馆》。

茶馆功能是多方面的。买卖人在这里谈生意,这儿就是商业经纪所。买卖房屋在这里签约,这儿又是房地产中介。媒妁之人在这里撮合婚姻,这儿又成了婚姻介绍所。没有事由人们,比如,瓦匠啦,木匠啦,抬杠的啦等等,在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等待顾主,这儿又成个劳务市场了。更多的人,是到这里消遣,提笼架鸟的人们,都提着自己的鸟儿,什么养红子的,养靛颏儿的,养画眉的,养百灵的……到这里显摆显摆自己的鸟儿都有什么口儿。但是,鸟类不同,人不往一块儿凑。还有,养蛐蛐的,养蝈蝈的也来,冬天,养蝈蝈的人,要在这里,拿热茶,嘘嘘蝈蝈须。养蛐蛐儿的,蛐蛐在这儿斗上一场两场。也有人,会在这儿摆下棋盘,或是黑白子儿,或是车马炮,大战300合。“观棋不语真君子,见死不救是小人”。大概就是从茶馆里传出来的。这些人,不一定有钱,但一定有闲。这拨人,旗人多,有清一代,满族人,都有铁杆儿庄稼,男丁出生,就有俸禄,旗人有手艺的人不多,游手好闲的人不少。清朝倒了,民国来了,铁杆庄稼没有了,可生活方式没有变。清末民初,上辈人的优良传统他们继承的不多,可是一些毛病,到都全继承下来了。他们自己还说,这叫房子塌了,架子不倒。甚至有的人,家里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可临出门儿,也要用猪皮擦一下嘴,以显示刚刚酒足饭饱,到这儿来喝茶了。茶馆儿,是个聊天的地方。可以说天说地,山南海北,但是,茶馆的墙上,接着四个大字,“莫谈国事”。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许妄议。

北京的茶馆儿,不是象阿庆嫂唱的那样“垒起七行灶,铜壶煮三江”,而是高炉。用砖头垒起来一个长方体形的烧煤的炉子,中间一个大火眼儿,旁边儿是几个小火眼儿,称为子火。中间那个大火眼儿,则称为母火了。火上蹲着几个提梁水壶,壶里的水,永远是呱啦呱啦的开着,客人来了,马上就可以沏茶。有钱哪,您沏一壶雨前明前,茶具用的是盖碗儿。用盖碗儿,可是有讲究,那是天地人呢。三件不能分开,端着碟子,拿着盖子,盖子不离开碗,慢慢细品。一包茶叶沏两回。水钱,一天一结账。不像有的影视作品,那演员把三件拆开了,分了家。钱少的呢,沏一壶差点叶子,就不用盖碗儿了。再差点儿,来一壶高末茶芯。为解渴的,喝大碗茶。茶馆儿的伙计,也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您看老版的《茶馆》,于是之先生,扮演的王利发,就准确的再现了这一幕。因为,过去的买卖家,讲究和气生财。大碗茶,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还有。尹盛喜先生在前门外创办的“老舍茶馆”还卖,招牌上写着就是“大碗儿茶,老二分”。我搬到乡下以后,就没有再去过,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老北京人喝茶,喝茉莉花儿茶,而且喝福建产的。人们喜欢茉莉花浓郁芬芳的味道儿。茶馆儿里头,飘散着茉莉花香味飘四溢,喷儿香。甭说喝,就是闻着心里都舒服。据说,皇上就好这口儿,城里头住着不少王公贵胄,也跟着好这口儿了。后来,流入民间,北京人,尤其是老北京人,都喜欢喝茉莉花儿茶。当然也喝大方,菊花,但多数都喝茉莉花。

茶馆行当里头,还有一个二荤铺。主要是给行脚的人打尖。这个尖子,我以为,应该是间,间歇的意思,不知为什么,用了这个尖?间歇,还要一头大一头小了吗?向朋友们请教。二荤铺,并不是猪肉羊肉牛肉都卖,我以为是相对于清茶馆而言。因为他还卖酒,这是一荤。还卖点熟食,什么猪头肉羊头肉,还有肠啊小肚什么的。这是二荤。我以为这就是二荤铺的原意。赶脚的人们到了这儿,烫上四两酒,加上一盘儿小菜儿,再来一盘炒饼,但不卖炒菜。临了,给您来一个甩果汤,也就是鸡蛋汤。酒足饭饱,再来壶茶,跟着再去赶脚。二荤铺还可以来料加工,比如,客人带来的干粮,可以加热,窝窝头,给您烤烤,烙饼,跟您炒炒烩烩,这都只收加工费。北京还有一种二荤铺,最有名的,就是柳泉居,但它与茶馆儿的二荤铺不同,他是饭馆儿,卖炒菜,但是不经营茶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