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漫话济公系列之三济公诗文赏析(上)

漫话济公系列之三济公诗文赏析(上)

时间:2024-05-30 11:15:08

相关推荐

漫话济公系列之三济公诗文赏析(上)

漫话济公系列之三:

济公诗文赏析(上)

裴 斐

道济,这位中国式的“佐罗”,他不但独具神通,以颠行侠行扶危济困,而且有许多独具神采的诗文留存于世。历史上擅长于写诗的和尚有不少,但象济公那样,能写出高深禅意而且别具特色的诗文的高僧也并不多见。他的诗文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西湖游览志》等书中有辑录。据台湾出版《卐续藏经》《补续高僧传》记载,他撰有《镌峰语录》十卷,《志丹语录》二卷,《法丹和尚剩语》一卷,还有很多诗作,被列为禅宗四十祖。

济公写过很多描写自然景物的诗,艺术构思极为工巧,自然隽永。他将重点放在对江南春景的空间展开上,着重表达对大自然美的领悟。先看看他写的四首《无题》西湖景物诗:

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我不论钱。

一声啼鸟破幽寂,正是山横落照边。

在一个啼鸟破幽的黄昏,落日的余辉映照着横亘的西山,济公一个人又踏上了西湖边上的小船。看来,他已不是偶尔独自来这船上了,而且与船主人的交情已到了“不论钱”的份上。他不同于一般地称艄公为“篙师”,可见其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啼鸟破幽,山横落照,在如此苍茫凄美的傍晚,他上船干嘛去?去寻幽独悟?还是去访友论诗?抑或是去沽酒畅饮?这些都一概留与读者自己去想象、去领悟了。

湖上春光已破悭,湖边杨柳拂雕阑。

算来不用一文买,输与山僧闲往还。

春天到了,西湖按捺不住春光的外泄,终于大方地让湖边泛绿的柳枝轻抚着雕阑。然而这大好的春光是用不着一文钱去买的,都供我(济公)在闲暇之时往还其中尽情享受啊。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眷恋与感激之情。

出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

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青。

“出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这是古往今来典型的西湖春天景致;但“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青”,这动人的刹那间景象则可并不是常见的了。这诗一静一动,动静交融,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图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这其中,也深深地寓含着道济“离静思动”、“于动中求法”的禅意。

五月西湖凉似秋,新荷叶蕊暗香浮。

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

五月的西湖,天凉似秋,尖尖的新荷叶蕊夹带着暗香浮上了湖面。好个闲适的心情!但“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这才是诗人的真意所在。

济公这四首西湖景物诗,不但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西湖的景物,还展开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创造了比画境更美的诗境。春天的西湖,小船篙师,啼鸟破幽,山横落照,出岸桃红,夹堤柳绿,五月新荷,暗香浮动,这一切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济公那充满禅的韵味的诗行之中。

山如骨,水如眼,日逞美人颜色;花如笑,鸟如歌,时展才子风流。虽有情牵绊人,而水绿山青,依然自在。即无意断送我,如鸟啼花落,去也难留。阅历过许多香车宝马,消磨了无数公子王孙。画舫笙歌,何异浮云过眼;红楼舞袖,无非水上浮鸥。他人久住,得趣已多;老僧暂来,兴复不浅。你既丢开,我又何须。立在此,只道身闲;看将去,早已眼倦。咦,非老僧爱山水。盖为看于见,不如看于不见。

这篇《湖山有感》,看起来似乎与一般文人墨客的感春之作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画舫笙歌,何异浮云过眼;红楼舞袖,无非水上浮鸥。”这岂是一般文人墨客所能感悟?其结尾“咦,非老僧爱山水。盖为看于见,不如看于不见”,这才是济公赋予此诗点睛的神来之笔。喜爱秀美的山水乃人之常情,但看山水风景的人,能于看得见的风景中,看到看不见的风景,这可不是一般功底的人所能做得到的了。

济公是一个僧人,但他写的诗,他的思想内涵,却不仅仅局限于以一个佛教徒的眼光去诠释世界,他写过一首《游洞霄宫》的诗,就是描述道教胜地的景、人、情、理的。同时,也阐发了他对道家思想与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

平明发余杭,扁舟溯清流。

奇峰耸天柱,九锁岩谷幽。

云根立仙馆,胜处非人谋。

入门气象雄,金碧欺两眸。

弹棋古松下,啼鸟声相酬。

羽衣读黄庭,内景宜自修。

蓬莱隔弱水,九转即可求。

坡翁昔赋诗,刻石纪旧游。

执炬入大涤,襟袖寒飕飕。

悬崖石乳滴,千岁无人收。

樵夫指岩窟,此处通龙湫。

方期过东洞,红日惊西投。

徘徊出山去,空使猿鹤愁。

济公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抒发和表达了他对人间山水的向往与赞美之情,他直抒自己钟情于山水的诗情画意的胸臆,认识到人来自于自然,回归于自然,如日月经天般地永恒。

诗人写诗追求意境。大诗人谢灵运用悟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体察的审美感悟:“情用赏为美,事昧觉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意境”一词本就源自佛学,如从“了知境界,如幻如梦”,“我弃内证智,妄觉非境界”等佛家用语中,即可寻见诗、词、画之意境的渊源。僧皎然在《诗议》中说:“夫境象非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可见,风也;虽系乎我形,而妙用无体,心也。正所谓“境由心造”也。济公所填的词《临江仙·雪》,即有意境万千,引人遐想:

凛冽彤云生远浦,长空碎玉珊珊,梨花满目泛波澜。水深鳌背冷,方丈老僧寒。

渡口行人嗟此境,金山变作银山。琼楼玉殿水晶盘,王维饶善画,下笔也应难。

在这描写雪景的词篇中,虽然通篇找不到一个“雪”字,但那美妙的雪景却跃然纸上。只有一个有着返朴归真大美之心和对大自然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才能写出如此词章。大自然和现实生活是感发济公诗歌生命的重要源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