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人才故事】苏国辉:“自强不息”的科研人生

【人才故事】苏国辉:“自强不息”的科研人生

时间:2022-10-02 08:06:27

相关推荐

【人才故事】苏国辉:“自强不息”的科研人生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上,枸杞子作为药食同源的护眼食物,在大会上受到广泛关注。向与会人士推广其功效的,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教授。

▲苏国辉

现年71岁的苏国辉,可以说是与视觉系统研究博弈了一生。从一名普通的学生历经留学美国再到成为博士,到最后选择回国扎根。如今,由他领军的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神经再生研究重镇,他也被誉为“世界视神经再生研究的先驱者”。

院士档案苏国辉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眼科学系及脑与认知国家实验室解剖学讲座教授,何冯月燕基金明德教授(神经科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教育部“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90余篇,拥有专利25项。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获选为美国发明家学会院士。

从“偶然”入行到学以致用

祖籍广东顺德的苏国辉1948年出生于香港,1973年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生物系,197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在香港大学医学院长期从事哺乳动物视觉系统的研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是第一位证明了“成年哺乳动物的视网膜节细胞可以实现再生”的科学家,他的研究被学界认为“极具开拓性”,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引用。

▲苏国辉为现场学子演奏古典吉他

让人意外的是,显赫的成绩背后竟然带有一丝“偶然”的成分。原来,苏国辉儿时学习并“不太用功”,成绩不够理想的他没能如愿进入大学才选择了到美国留学。

在美国的第一个暑假,为了赚取学费,他早上到餐馆刷盘子,晚上再到药剂房里做配药师助理。然而,无趣的助理工作使他毅然转向了生物学的研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哈佛大学找到了一份管理动物库房的工作,其后加入科研小组,从此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1977年,苏国辉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那个时候的海归很少,在美国好的大学找一个位置是完全没问题的,那边的老师也说:‘你回去了以后是不是真能把研究继续做好?’”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内心记挂的始终是自己的国家。正因为如此,苏国辉与太太返回香港。“那年刚好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回想起来,自己的发展也是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同步,我也很高兴地看到这40多年来我们国家很多方面都进步得非常好。”苏国辉说。

接“地气”的科研课题

作为一名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科学家,苏国辉院士近年来所推进的一些科研课题非但不“高冷”,还可以说是相当接“地气”:比如,枸杞子可预防慢性青光眼、运动可预防抑郁症……

▲苏国辉

中医认为枸杞可“护肝明目”,但枸杞为何有此功效?近年来,苏国辉与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枸杞。他发现,枸杞子中有多种有益物质,其中“枸杞多糖”对视网膜神经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提升细胞再生、减少细胞凋亡,对神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这一发

还被他应用于为损伤后的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和存活寻找新的因子和治疗措施,为青光眼新疗法的开发提供依据。

针对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一现象,近年来,苏国辉带领研究团队以“运动和精神疾病防治”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测试老鼠的行为,团队发现,去除脂联素基因的老鼠(即体内缺乏产生脂联素的能力)在运动之后,大脑海马区并没有出现内源性干细胞增生,也未能改善抑郁症状。这说明,运动抗抑郁的其中一个机理,是脂联素在发挥作用。苏国辉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加强运动,对于预防、治疗抑郁症都有积极意义。

科研路上,永不止步

有人说,“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一种幸福,这么多年的科技工作生涯,苏国辉始终没有放弃对科研的热情以及对科学的追求和使命担当。但是,科研不像工人生产,每天有产出,也不像个体户做生意,每天能看到收入,科研是一个需要很长周期才能出结果的过程。是什么支撑他一直走下去呢?那就是小学毕业时,老师送他的四个字——自强不息。

谈到目前我国科研发展的整体水平,苏国辉也是信心满满。“看到中国改革开放这40年的改变,虽然我的贡献很小,但非常高兴我能参与其中。我相信,我们国家以后会在经济上、科技上、文化上发展得更好,只要有好的环境,我们都能把事情干好。”他说。

来源:南方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