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五:董卓为何能成功 又因何而灭亡(补完篇)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五:董卓为何能成功 又因何而灭亡(补完篇)

时间:2022-03-14 07:58:05

相关推荐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五:董卓为何能成功 又因何而灭亡(补完篇)

音频正在赶来的路上,请各位客官随后在【喜马拉雅FM】APP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BT历史零售”公众号正式更名“大锤说史”

大锤为大家推出全新系列《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在每周一晚,大锤都会为你揭秘三国,希望各位读者老爷多多支持!本期第二十五回!

大锤在此前用连续三章的内容,向列位读者听友,讲述了汉末三国黎明之际,西凉军阀董卓从以快治敌到以快治国,最后因快而吃瘪的全过程,也就是董卓是怎么成功的,又是怎么衰败的。

但是,作为小说《三国演义》前十回的大反派,到大锤这三章叙述完毕之后,虽然已经聊到了董卓的快速治国法让自己的势力最终失败,但是在大锤三章董卓的话题结束之时,董卓还没走到被吕布戳死这历史一步呢。

因此本期的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大锤就做一期专门关注董卓丧命的补完篇,详细向大家解释一下,董卓集团是因为快速治国的先天缺陷而失败,但是具体到董卓本人的死亡,却是因为另外一件事。

这就是上一回大锤所说的,董卓在以快治国、快速拉拢名门士大夫集团,不遂,反而遭到名门士大夫集团的集体对抗之后,失望、伤心、觉得冷的老董,选择转回身来,重用他所熟悉的西凉军骨干。

西凉军跟着老董一路从西凉前线进军洛阳,是老部下,也更熟悉老董那一套以快治敌的操作。但是大锤要强调一下,这一次董卓在被名门士大夫集团嫌弃重新倚靠西凉军,彻底让董卓送了命。

董卓重新倚靠西凉军,第一份负面效用很快就来了,这就是西凉军在京都洛阳的军纪败坏,彻底耗光了老董最后残存的那一点政治资本。西凉军最擅长什么呢,是作战。

那么西凉军作战是为了什么呢,是富贵。但是当时的东汉朝廷,由于权威不行,能调动的资源已经大大不如以前了,也就是说董卓虽然掌握了东汉朝廷,但他并不能完全满足西凉军的胃口,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历史上的董卓,在重新重用西凉军之后,西凉军将士开始在洛阳附近大规模杀人越货抢劫盗墓,这个行为背后,就是董卓通过正规渠道已经满足不了这群西凉狼兵的利益需求。

以前,董卓进京后拼命组建自己的士大夫团队,那时候西凉军的价值实际是减弱的,如今老董被士大夫嫌弃,被迫重新重用西凉军,西凉军军纪严重败坏的缺点就被放大了。

而且西凉军的成长经历跟董卓个人很像,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边疆战争,董卓能从边疆战争中培养出简单、粗暴、快速治敌的习惯,西凉军上下也同样是这样的行事逻辑和行为习惯,只不过老董还多少有点智商和文化。

咱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简单行事、快速治国董卓,已经让东汉朝廷乌烟瘴气乱七八糟;董卓手下的西凉军,那就是相当于成千上万个智力更差、更迷信武力解决问题的低配破产版董卓,成千上万个破产版董卓出没于东汉京都洛阳,这得把老百姓给祸害成什么样子。

如果西凉军的破坏作用只限于祸害老百姓,董卓虽然属于道德指数锐减,但还不至于那么快丧命。真正要命的是,西凉军重新上位之后,董卓就必须考虑并执行迁都回关中的计划。

当时盘踞洛阳的董卓人马,面临的是洛阳本地被西凉军搞得十室九空,东面关东诸侯联军虽然内部矛盾重重,逡[qūn]巡不前,但是毕竟人数众多,内部还有孙坚这样特别能打的和曹操这种特别能冲的,对董卓构成了现实的威胁。更重要的是,西凉军怀念故土的情绪,让重新倚重西凉军的董卓必须考虑迁都。

公元190年,董卓迁都了。也就是他兵进洛阳的第二年,享受胜利果实还不到一年,老董玩的就是这个速度,当初他拥兵进京时那叫一个快,现在他迁都跑路的时候也是一个快。

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里,关于董卓迁都,罗贯中安排了董卓的谋士李儒,用小儿童谣来说服董卓,说什么东都洛阳气数已尽,西都长安则能兴旺董卓。

其实这只是一种艺术加工。董卓在东都洛阳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精锐的西凉军因为兵员属地远在边疆,无法扩大规模。而且古代人安土重迁的思想很重,西凉兵在历史上多次被朝廷征召去平乱,也多次因为平乱时间太长、兵士思乡而发动叛乱。

正史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董卓在西凉本地的时候,可以组织起两三万人规模的西凉军,等到东汉朝廷下令让董卓离开西凉前往并州上任的时候,董卓带着的西凉军却只有五千人,到了董卓冲进洛阳夺取朝政大权时,跟着老董的西凉军只剩下三千人了。

离京都洛阳越近,离西凉故土就越远,董卓能控制的西凉兵就越少。对面关东诸侯联军虽然是乌合之众,但是毕竟有十几万之众,董卓与之对抗,就需要考虑西凉军的思乡情绪,同时也需要更靠近自己的根据地,才能方便扩大他的西凉军规模。而长安城地处关中,比洛阳更靠近西凉,因此董卓的迁都才会这样迅速。

当然,由于董卓以快治国的老毛病,董卓从洛阳迁都长安的行动,又成了一场准备不足、仓促成行的闹剧,老百姓和军队由于缺乏物资补给,在长距离行军导致人口大量死亡,老董的政治声望算是彻底清零。但是此时的老董,已经跟名门士大夫闹翻,虱子多了不怕咬了。

董卓来到长安之后,在长安以西修筑了郿[méi]坞。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描述,董卓“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别筑郿坞,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家属都住在内”。

从历史角度来说,这种“坞”就是东汉时期地主豪强常用的坞堡,我们现代人可以把它理解为董卓给自己家修的炮楼。

在正史《后汉书》中记载了董卓自己解释修炮楼的动机:我在郿坞炮楼囤积了这么多军火物资钱粮,如果我的大业未来成功了,这个郿坞炮楼能够帮我雄踞天下;如果我的大业没成功,守着郿坞炮楼吃饭也足够我养老了。

请注意,这时候的董卓大约六十岁,在人口年龄平均只有二十几岁的东汉末年,老董可以算是五分之四入土的老人了,如果说两年前董卓进京,颇有乾坤一掷赌命博富贵的意味,那么在两年后,老董退守长安之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从最开始飙发电举春风得意到后来搞不定文化人被反复伤害,老董饱受关东诸侯从政治到军事层面的接连打击,已经没有那么野心勃勃——董卓,开始考虑退路了。

这一考虑退路,董卓的生命最大危机也就跟着来了——董卓年纪大了,不像以前那样图谋进取了,但是西凉军不这么想。

董卓修筑炮楼要自保富贵,可是跟着他求富贵的西凉军,远没有得到满足,老董安于现状,就意味着不会再有更大的好处到来,西凉军怎么可能答应?

大锤在此前的丁原之死解密章节中就提到过,董卓的西凉军跟吕布的并州军一样都属于边疆武人集团,如同一群野狼,主人持续给好处才能让他们效力,一旦没有了饵料,那么反噬主人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董卓为了安抚西凉军,要西迁长安。迁都之后,还要把手下的西凉军头们李傕[jué]、郭汜、樊稠、张济等人分别派出去驻军各地,一方面要利用西凉军对抗关东联军,一方面也是在安抚西凉军,用地方上的甜头堵住群狼的嘴巴。

可是,董卓虽然暂时安抚了西凉军,还有后来投靠的并州军,饿着呢。

杀董卓的吕布,就是并州军的首脑人物。

大锤在这里大胆推测一下,即便吕布不杀董卓,以董卓在长安表现出的不思进取的态度,必然带来分赃的不断减少,他手下的李傕郭汜等西凉群狼,迟早也会干掉董卓的。

如果说,董卓事业的兴旺和崩溃,教训是快速并不总是好事;那么董卓的身死族灭,教训就是,养狼有风险,军阀头子不好当。

热门推荐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四: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三: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二: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上)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