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海德格尔与老子雪地对话生态哲学

海德格尔与老子雪地对话生态哲学

时间:2020-06-13 22:51:59

相关推荐

海德格尔与老子雪地对话生态哲学

时值大雪,胥岭,白雪皑皑,玉树琼枝,整个山谷一片琉璃世界,散发着一种庄严,静穆,圣洁的光辉。

此时在三生谷生态书院,台湾学者赖贤宗教授正带领大家进行一场海德格尔与老子的对话。海德格尔的冷峻而深刻的哲学气质,老子那“致虚极,守静笃”的玄妙与深邃,映透着外面的白雪澄明之境,仿佛把大家带入到存在的深处。

大雪,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阴极而阳复,所谓一阳来复。在这大雪漫山,中国乡村的深处,一群大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态村建设,学习老子的天地哲学的智慧,正是阳气初动,中国的乡村振兴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生机可见。

诗人的返乡与本源

海德格尔在其《人,诗意地栖居》中有一篇《我为什么住在乡下》,谈到他的乡居生活,“严冬的深夜里,暴风雪在小屋外肆虐,白雪覆盖了一切,还有什么时刻比此时此景更适合哲学思考呢?这样的时候,所有的追问必然会变得更加单纯而富有实验性。这样的思想产生的成果只能是源始而骏利的。那种把思想诉诸语言的努力,则像高耸的杉树对抗的风暴一样。”

许多伟大的哲人,都经历过隐居乡村或者山林的生活。古代的中国文人隐士常以山林作为谈玄论道的地方,印度的修道士,西方的哲人和圣者,同样也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来思考人类和生命的真谛。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沙漠隐士,近代的爱默生,梭罗,托尔斯泰,海德格尔……,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山林作为其生命和思想安顿之处。

乡村的生活褪去了人世的喧嚣,直抵自然和生命的本质。近代以来,很多诗人哲学家慨叹回不去的精神家园。工业文明把人类从古典时期的“美满的和睦、安逸与互亲互爱的阿迦底亚式的牧歌生活之中”牵引出来,人类从此走上一条没有归宿的前方,对故乡、家园的情结成为大家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荷尔德林的诗唤起了无数哲人对现代性和存在本质的思考。

“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接近极乐)。故乡最玄奥、最本质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对本质的接近,绝非其他。所以,唯有在故乡才可以接近本源,这乃是命中注定的。正因为如此,那些被迫舍弃与本源的接近而离开故乡的人,总是感到那么惆怅悔恨。既然故乡的本质在于她接近极乐,那么还乡又意味着什么呢?

还乡就是返回与本源的接近。”

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

群山与大地

“大地是涌现者和守护者。大地独立而不待,自然而不刻意,健行而不刻意。”

“大地只有像那些本质上不可被揭示,躲避一切揭示而且始终在封闭状态的事物一样被感知和被保护时,它才公开显现澄明为它自己。大地上所有事物以及作为整体的大地本身,一起进入一种相互和谐之中……大地本质上是自行退隐的。”

海德格尔在其《我为什么住在乡下》中继续谈到其对自然的体验,群山无言的庄重,岩石源始的坚硬,杉树缓慢精心地生长,花朵怒放的草地绚丽又朴素的光彩,漫长的秋夜里山溪的奔涌,积雪的平坡肃穆的单一——所有这些风物变幻,都穿透日常存在,在这里突现出来,不是在“审美的”沉浸或人为勉强的移情发生的时候,而仅仅是在人自身的存在整个儿融入其中之际… …

《道德经》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赖教授在此讲到大地的厚重与静穆,以及“天”的空明与“无”,并分别以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农妇的鞋子”和“希腊神庙”代表“法地”与“法天”的喻示。在这双农妇的鞋子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鞋子属于大地,是大地的集中呈现。当农夫穿着鞋子在大地上行走的时候,鞋子与大地都呈现着其最本质的状态,正如人生活在大地上,与大地融为一体,耕耘与收获,大地也依人与季节而显现出自身,这种无言的交融与共生,正如庄子所谓“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中”。

现代性的显现与打量,将自然与大地都置于人之主宰的对面,大地失去了其本有的神性与庄重,脱离于大地的人类也同样变得黯淡与单薄。生态村的实践,正是希望回归大地,回归乡村,也回归我们精神的家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重新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境。

天地神人的共栖之境

赖教授从儒释道三家谈到了“生”,儒家是生生之境的创生性,“天地之大德曰生”;道家是大道玄德的不生之生,佛家是无生之生。讲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生”与“人法”的上下回向路径,“道”之本体的向下生化的妙用,“人”之归终向上超越的回溯。又从老子的域中四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讲到海德格尔的天地人神之境。

“地、天、神和有死者,从其自身而有的互相隶属,从统一的四方的纯真之中而有共同隶属……这种失去小我的转让就是四方的映像—游戏,由之而来,四方的纯真才得到信赖。天地神人的纯真的生成的映像—游戏,我们称之为世界。”

这与老子的“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的思想相通,都彰显了物的浑成、周行不殆,道法自然,物物映照,相互和谐。……海德格尔以“万物辉映”的思想来对抗技术的“框架”对于自然的压迫,此一“万物辉映”的思想不仅近似于老子的四大浑成的思想,也颇类似于庄子所说的“天籁”、“天钧”、“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蔓衍。”(赖贤宗《海德格尔与禅道的跨文化沟通》)

道家负阴而抱阳,注重“有”更注重“无”的存在,以道为本体并复归于道。此“有”与“无”正与海德格尔的“在场”与“不在场”相应。这与近代以来的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主宰性的哲学是一种彻底的翻转,将“人”还原于“自然”,还原于“道”,在弱化了人的主体性的天地人神的世界中,人内在的神性与崇高,以及天地的神圣与庄严,反而更加得到了相互之间的映衬和朗照。

在这地域的深处,在这时间的深处,我们重新返朴归终,回到生命的本质,“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在这庄严澄明的琉璃世界,在白雪皑皑的圣洁时刻,我们怀想着天地人神(道)的神圣之境,人与天地共生,与万物共存,与道合一的大中大和的天地境界。

最后,附上赖贤宗教授在其《海德格尔与禅道的跨文化沟通》序言中的诗歌《访海德格尔托德瑙山隐居小屋(五首)》,作为本文的结束(该诗歌一共五节,此为最后一节)。

天地在此静默

哲人之心的纯素

体现不言的大美

微风幽林中

飞鸟白云外

晨星夕阳

我至诚之心

随天地一起静默

滑入宇宙的终极

与淳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