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本期中国艺术推介】战国帛画 石鼓文 越王剑-夫差矛

【本期中国艺术推介】战国帛画 石鼓文 越王剑-夫差矛

时间:2021-06-22 03:47:07

相关推荐

【本期中国艺术推介】战国帛画 石鼓文 越王剑-夫差矛

1、战国帛画

出现时间:战国时期

出土地点:湖南长沙

代表作品:《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人物龙凤图

中国最早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绘画作品是战国时期的帛画,它是直接用墨笔画在缣帛上的。

现存比较有名的战国帛画有两幅,分别是1949年在湖南长沙东南郊楚墓中出土的画在白色丝帛上的

《人物龙凤图》和197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驭龙图》,可把它们看着姊妹篇。

《人物龙凤图》帛画呈长方形,质为深褐色平纹绢,以写意手法绘人物及龙凤。

画幅中是一位侧身直立合手祈祷的贵族妇人,身着宽袖长袍,细腰垂譬,神态虞诚,

花袍上饰云状花纹,妇人脚踏一半月状物,似为龙舟,亦可释为弯月,

妇人前上端绘有高颈昂首、尾翎卷翘、轻盈飘逸向上飞跃的凤鸟,

与凤相对应处绘有伸脚卷尾,躯体弯屈,扶摇升腾的黄龙。

·人物驭龙图

《人物驭龙图》在绘画技巧上更为成熟,龙的形象被设计成舟形,其下有云纹状物体承托,

像龙的巨趾,有鱼儿在其间穿梭、游弋,龙体占据了画面一半以上的空间。

与其他龙或飞腾或遨游的形象不同,此龙表现出的是奋步疾行的生动姿态,大有冲出画面之势。

一佩剑男子侧身驭龙,身躯略微后仰,宽大的衣裙盖住了两足,

衣襟与龙身隔得很开,只有绷紧的缰绳与龙首相连。

画面上方的华盖、人物颌下的系带都随风飘荡,烘托出主人公凌虚遨游的快感。

龙的尾端有只单足傲立的鹤正引颈长唳,与人物的悠然自得相呼应,

更衬托出龙疾行的力度与紧张感,仿佛行进在渺无穷尽的天河之中。

·楚帛书

《楚帛书》中的画像列于文字的四围,先以细线勾描,然后平涂色彩,看似漫不经心随意绘出,

却将12个神录描绘得姿态各异,活灵活现,他们或立或卧,或奔走或跳跃,个个栩栩如生。

同时所绘神灵像又显示出很强的写实性,如一些神像身上的斑纹,描绘得细致真切,仿佛从虎豹身上揭来。

特别是帛书四周所画的树木,随物赋形,繁枝摇曳,依像图貌,茂肚婆娑,

可谓用笔之工、描绘之细分毫不爽。

楚帛书不仅力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珍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珍奇。

2、石鼓文

刻制时间:战国时期

发现地点:陕西凤翔

·石鼓

石鼓文是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

内容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

·石鼓文拓片

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

石鼓文的字体,上乘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乘《秦公簋》法则,

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

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绝古今。

·石鼓文拓片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

如着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吴昌硕临石鼓文

明代大收藏家安国的十种石鼓文拓本,自称十鼓斋。

其中最佳者北宋拓三本,仿军兵三阵命名为《先锋》、《中权》、《后劲》秘藏之。

这些均是世界上保存字数最多、最好的拓本,现皆流传到日本,藏于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

春三本同时来华参加上海博物馆的《中日书法珍品展》。

·黄宾虹临石鼓文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为明代拓本,也非常珍贵。

3、越王勾践剑、夫差矛

铸造时间:战国时期

出土地点:湖北江陵

越王剑 (左)、夫差矛(右)

剑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近战短兵器,它由剑身和剑柄两部分构成。

剑身修长,两面都有利刃,顶端收聚成锋;剑柄则较短,用于手握。

由于在格斗中其功能以推刺为主,故又称为“直兵”。

·越王剑

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

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

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剑

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

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可能是原料中含的杂质。

无论就勾践剑的外形研制,还是质料搭配,这口剑都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

·越王剑

剑在春秋时期以后的战争中,逐渐从作为实战的短兵器过渡为军官的一种佩饰,

剑的铸造也从注重其实战功能转变为注重其外观造形。

“越王剑”成了我国古代特定历史时期短兵器制造的杰出代表。

·夫差矛

夫差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马山的一座楚国贵族的墓葬中出土,是春秋末期吴国使用兵器。

上面刻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口(矛)的错金铭文。

此矛装饰华美,锋利无比,是春秋时期一件青铜珍品。

·夫差矛

值得注意的是以后各地多处出土有夫差矛,夫差矛并非吴王夫差专用武器,而是夫差时期所铸青铜矛。

夫差矛现藏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馆,二者相视而立。

下期预告:

兵马俑与铜马车

长信宫灯与金缕玉衣

镇墓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