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探访祝家庄

探访祝家庄

时间:2018-06-05 22:54:14

相关推荐

探访祝家庄

探访祝家庄

陈秋强

当我站在玉水河畔一颗古老的柏树下面,眼望着波光粼粼的河水从远处静静流来,冥思中恍若看见一位女扮男装的文弱书生从河岸那边款款走来。这时,耳畔响起了那几句熟得不能再熟的越剧唱词:“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才貌双全……”

已经记不清自己来祝家庄有多少次了。今天,再次邀约几位文友专程来此,寻觅散落在这座古村落中的吉光羽片。

一块古碑,昭示重教传统

在玉水河南面西岸,文友建潮首先发现了一块古碑。此碑高2.2米、宽0.6米、厚0.1米。建潮弯腰蹲向河边,用手把水泼在碑上,仿佛如变魔术那样,石碑上的字渐渐清晰了起来,但见正中写着:“清,例授登仕郎东苑陈公暨德配例封孺人章太孺人,孙太学生敦甫公墓”。石碑的右边有排小字,上写:“龙飞光绪十五年岁次己丑仲冬吉立”。左边也有一排小字:“翰林院编修世 晚鲍临顿首拜题。”

碑文中出现4个人物:祖父登仕郎陈东苑;祖母章太孺人;孙子太学生陈敦甫;这3位是墓中主人。而书写碑文的作者则是翰林院编修鲍临。

翰林院编修是一位亲近光绪帝执掌皇上机密文件的高官。不论从地域而言,还是从官阶、年龄而言,按理鲍临与敦甫之间差距很大,但为什么一位高官居然能屈尊为一位年轻文人写墓志铭,个中缘由不外乎有如下几种:敦甫的父亲是一位高官,并且与作者关系较密;陈东苑可能是作者的老师,或有着其它的渊源; 作者是受人之托;

但不论上述何种原因,有一点可以肯定:陈东苑的儿子家境殷实,声望极高。死者殡葬的隆重程度折射出活人的地位高低,如果陈东苑的儿子并非上层精英,无论如何不可能让京城高官为其“顿首拜题”的。

祝家庄历来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想当年祝英台为了追求知识,竟不顾世俗反对,女扮男装到杭城求学;到清朝,一位文弱青年聪慧好学,已经能到京城深造,不料英年早逝,为此得到了人们的器重,实属顺理成章。

一座古墓,栖息英台先人

从玉水河出来,路过祝氏祖堂和井孔洞,我们来到了药师寺。文友任峰在药师寺北端靠近凤亭山南麓的小丘上,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

经探测,这座古墓为卷顶砖室结构,平面呈凸字形,墓向南,古墓总长约6.50米,宽1.96米,高约3.20米。其中墓室长5.27米,宽1.96米,甬道长约1.20米,宽1.17米,高2米左右。墓壁以四顺一丁的结构砖筑,自底向上至1.60米处内收起卷。墓砖有长方形平砖和斧形砖两种,前者用于砌壁,后者用于起卷。砖的平面印有对称羽毛纹,侧面印着几何纹和钱纹。

文友章金焕系省考古学会会员、博物馆副研究员,他说:“根据这座古墓结构,墓砖规格及纹样等情况考证,墓的年代应在东汉中晚期。”他分析说:“东汉时代的百姓生活普遍贫苦萧条、一般墓葬不呈显贵。从这个古墓判断,墓主应属于贵族。上虞发现古墓较多,但规模如此之大,砌筑如此规整的墓葬并不多见。” 据此可以推断:这座古墓极有可能是祝英台先人的埋葬之地。

一个石仲翁,见证一段历史

从药师寺出来,我们转弯朝北走,在“员外山庄”的背后,发现了一个残缺的石仲翁头像。

古时,只有那些显赫的达官贵人的墓道前才配有石羊石马、石牌坊和石仲翁。死者级别越高,石仲翁越多。

我们询问了当地老人,这个石仲翁来自何方?他们自豪地说:凤亭山麓原来有几座豪坟,其中一座排列着不少石人石马,可惜后来都毁坏了。望着躺在地上的石仲翁头像,章金焕谨慎地说:“凭我的直觉,这个石仲翁可能是明代作品。”

从祝家庄归来,一些谜团一直缠绕着我:清代状元郎梁国治给祝氏祖堂题了“纯嘏堂”三个字,他究竟与祝家庄有何渊源?祝家庄原名蔡岙,据说是东汉孝子蔡伯偕的故里,他的遗迹又在何方?而这些石仲翁,他的墓主人究竟是谁?看来祝家庄这座江南小村,她的前生今世,实在有点扑朔迷离,需要我们进一步去阅读她、探索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