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中国戏曲 | 惊艳国粹 唯美戏曲。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中国戏曲 | 惊艳国粹 唯美戏曲。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时间:2023-02-25 17:43:23

相关推荐

中国戏曲 | 惊艳国粹 唯美戏曲。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诞生以来广为流传,以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为五大戏曲剧种,各地的地方戏多不胜数,从声腔美、装饰美、造型美、韵律美到内在的文学美,境界美,给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戏曲,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吧!

戏曲之美,美在形式戏曲表演所需的华美绚丽的服饰妆容,其属于外在形式。戏曲的外在形式首先要看其扮相,包括帽子如纱帽凤冠、头饰如便凤珠花,服装如蟒袍、玉带、鞋子如高底官靴等等。正是因为戏曲一系列的服饰妆容几百年来形成了普通民众的审美倾向,凤冠霞帔才被认为是美人如花,蟒袍玉带才被认为是达官显贵。帽翅功如京剧《吕布和貂蝉》的吕布,青衣的水袖舞如越剧王文娟《追鱼》中的鲤鱼精,京剧《贵妃醉酒》中的绕抖袖,这类功夫常常用来夸大或表现人物此刻的内心活动状态,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戏曲表演也需要婉转动人的唱腔和伴奏,南方戏的回环宛转,北方戏的字正腔圆。不同的伴奏,导致各地戏曲的多样,不同的唱腔,导致各门各派的分化。不同的乐器伴奏比如各种梆子戏使用木棒互击发音有规律地敲击强拍,如秦腔,豫剧,晋剧等。中国戏曲走出国门,虽然外国人听不懂戏词念白,但他们欣赏的是优美的旋律与宛转的唱腔。从视觉的观感到听觉的冲击,中国戏曲艺术带给世界人民无尽的意境缠绵。

戏曲之美,美在内容戏曲故事主要来于文学作品,是对文学进行的再创造。如评剧《花为媒》的《报花名》、《闹洞房》两折的戏词以整齐的押韵与华美的文字广为流传,再如昆曲《牡丹亭》的《游园惊梦》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浓厚的文学色彩在戏词上尤为体现。戏曲中的大量故事都来源于《水浒传》、《杨家将演义》、《三侠五义》、“三言二拍”等古典白话小说,如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或者取材于元杂剧如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还有取材于现当代文学的如沪剧的《雷雨》。

戏曲还来源于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如京剧《白蛇传》,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黄梅戏《天仙配》,豫剧《风流才子》(唐伯虎点秋香)。戏曲植根文学加以改编,给大众不同于读书获得的直观审美体验。“赋比兴”作为诗歌语言传统在戏曲中被广泛应用。首先为起兴营造意境,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有很多戏曲被搬上电影的舞台,在电影的开头,往往是美丽的自然之景配以优美奇绝的文字营造与角色设定相同的氛围。如京剧《四郎探母》中“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杨四郎的“我好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他流落异邦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却插翅难飞的心情。赋比兴的写作手法配以宛转的唱腔造成了戏曲的独特言外之物,即使观众通过丰富的联想想象进入独特的审美意境。国人往往喜欢大团圆式的结局。戏曲就是最明显的体现,是这种心理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国往往没有西方像《俄狄浦斯王》那样的悲剧,即便是《窦娥冤》最后也是感天动地,得以昭雪。大团圆结局往往有伸张正义,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如包公戏《下陈州》、《铡美案》、《探阴山》、《包公辞朝》;好人终有好报,这种大团圆结局的审美模式不仅是一种审美习惯,也是一种审美要求。戏曲在很长的时期被作为道德教化的工具,引导民众向善,其内容反映出一定时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戏曲往往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戏曲来源于生活,又超越了生活。

最后小编想说:现在所谓的“时尚”,只不过是一小会儿,可是古代的时尚,却是永久的时尚。如果它失传,那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传承与发展历史,它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听完一段戏曲,我们又了解了一段历史,这何尝不是同学们在假期内获得知识的一个便捷而又充满趣味的方式呢?让我们一起在假期间丰富自己,品味戏曲文化之美吧!

END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