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谈一谈读书》

《谈一谈读书》

时间:2022-02-13 20:15:25

相关推荐

《谈一谈读书》

专辑《流年》

阅读是一件很好的事,它把人短短的一生压缩、拉长,把整个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的遭遇摆在你的面前,你不用旅行,甚至不用出门,就能在时光长河的不同码头上岸,游览一处小城,造访一家老酒馆,在路边听老妪唠叨两句,尽兴之后,继续往下一处摆渡。

自打我小学开始,阅读便成为一件我闲暇之余可以做并且喜欢做的事,那个时候每个礼拜只有两元钱,买不起书只能看家里留存的老报纸,翻翻家谱,运气好的时候可以借村里同学的小人书。其中尤以一本不知版籍刊印的文言文《三国演义》为最,厚厚一本,字如蚁卵,被我们摩挲到页角卷了边,里面章节,大家最喜欢三顾茅庐一节和赤壁之战,病死五丈原却不忍再读第二遍,似乎只要我们不看,那个智慧超群、殚精竭虑的文臣便一直坐在推车上,挥一挥羽扇,笑谈天下英雄。

学校的图书馆开放过一次,每个人可以借一本,我拿了一本《中国神话故事》,从里面知道了神农和后稷、鲧和禹、羿射十日,其中共工撞倒不周山一事,等到了多年之后接触到后天八卦突然想起此处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导致乾坤移位,不禁恍然。

初高中时期,读书数量进入一个上升期,有一篇朱光潜先生的课文《咬文嚼字》让我记忆深刻,里面说了一些关于文学中咬文嚼字的事项,还举了例子,其中一处是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所以其实咬文嚼字说得好听一些就是推敲的功夫,让思想透彻,情感凝练。另外说一句,就我本人而言,确实觉得“推”比“敲”来得更为贴合全诗意境,不过具体贾岛当时所想,却已无法做问。

最后朱老对于做学问还说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故而每到写作,我脑海中总有一个词反复提醒着我“推陈出新”,人的习惯一下子是很难更改,所以我每次只争取在一些用词上花些心思,不好高骛远,更愿意一点点的积累。

到了大学之后,自由时间变得充足,开始接触一些国内外的作品,《飘》、《千年一叹》、《围城》等等,读完《围城》是的夏天,过了一年,杨绛先生去世,想到当时看关于围城的趣谈,说钱钟书先生每写一段,就给杨绛先生阅读,两人笑容满面的场景,当时心中不知是微酸还是想到两人久别重逢的凝噎。

工作之后,每到一处,便不自觉去寻找当地书店。去往厦门,在爬南普陀之前,还和好友去了一趟华侨博物馆,里面有一处贴着保存着很多大概民国时期不同人们来往的信件,此时不应是读书,而是读信了,但是觉得值得写上一写,记上一记。

里面有人写到今天买了几斤糖寄过去有没有收到,有人抱怨家里佣人懒惰,找个时间换一下最好,可是都是些花钱的事,想到额外开支又觉得算了。信件写的都是一些日常小事,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简单朴素,处处都是人间的味道,我看得津津有味,若不是好友着实不感兴趣,我是非要看完才愿挪步。

读书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可以终身的事,读书不是为了炫耀,那就走上了歧路,就我而言,我觉得读书是一种积累和沉淀。

读书不是一件很快就可以取得显着收获的事,甚至可能一辈子也不会从中得到明显的物质、名誉一类的收获,它增长的是见闻,通晓的是智慧,怡情、博彩、长才。

像我这个年纪的人,读书杂一点不是什么坏事,可以看看历史书,可以看看通俗小说,有时候翻翻科幻类的书籍也无不可,寂寞读南华闲来诵黄庭,采菊东篱见南山,悠然的是心灵,此中妙处,非三言两语可以描述准确。

每一本书都好像一个单独的世界,你一翻开,故事便从头开始说起,或好或坏,或优或劣,悲剧亦或是大团圆都是一出悲喜笑泪,金戈铁马处刀剑齐鸣,君子佳人处杨柳依依。

读一本书,某种方面来说,遗憾告诉了我们不要留遗憾,错误告诉我们少犯类似的错误,读书让人知冷暖,晓古今,明是非,辨对错,这是一件有益无害的事,也是一件不会过时的事。

对于读书这件事来说,个人建议以纸质为最佳,电子版次之,听书则更次之。

书籍浩如烟海,人一辈子是读不尽的,勤勉治学的态度很好,蜜蜂采蜜式的也无不可。闲暇时间,翻上一两页,日积月累,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至于是细嚼慢咽还是不求甚解,则根据不同情况而言,并无绝对。

但读书终归还是需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不可过分溺于书中,应当将所见所闻精简为总结记在心中,有自己的理解并活用于生活,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比如儒家的“中庸”思想,如果按照初始的意思大概是待人接物不偏不倚,“中”是儒家一个很重要的主张思想,它也是中国的中。而在当下社会大部分人曲解了它的意思,以为所谓的不冒尖不出头不垫底就是中庸,这便是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的典型例子,演变为了现在的另一个名字“群众”。如果你有自己的思考,便会产生疑问,中庸难道就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再读《孟子》中的《公孙丑上》篇,其中“虽千万人吾往矣”振聋发聩,这何尝不是“中”?道家讲究无为并非什么事都不干,佛家也有怒目金刚。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培根。

此上为本人对于读书一事的个人粗浅看法。

暮雨潇潇1028

浅谈一下读书的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