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非遗”醋坛子 酿出幸福味——“非遗”传承人赵谢勇创业致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非遗”醋坛子 酿出幸福味——“非遗”传承人赵谢勇创业致富

时间:2023-05-25 08:15:57

相关推荐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非遗”醋坛子 酿出幸福味——“非遗”传承人赵谢勇创业致富

图为“非遗”传承人赵谢勇在香醋坊辛勤劳作。(记者 李多进 摄)

在新城镇鼎肴香醋坊的显眼处,一块“嘉峪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格外耀眼。10月,鼎肴香醋以其久远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让沉寂在乡土中的“非遗”活了起来。

早在1999年,出生于酿醋家庭的赵谢勇从陇南西和的大山中,将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酿醋工艺,带到了戈壁深处的嘉峪关。从此,家乡的醋香,随着游子的脚步,融入异乡的烟火。

“如果不把老祖宗的手艺重新拾起来,也许,这门手艺就会荒废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想想也挺可惜的。”在温润的醋香中,漂泊异乡的赵谢勇谈起他二十多年对酿醋工艺的坚守,充满了一颗匠心对“老手艺”的执着和怜惜。

“从小就吃自家酿造的粮食醋,已经吃惯了。无论走到哪里,最念的还是家乡味儿!”在赵谢勇的生活中,一勺酸香动人的粮食醋,显得不可或缺。于是,定居嘉峪关后,赵谢勇怀着传承“老手艺”的梦想,在家里的地下室开始了他酿醋的探索。

“最初只是满足自家食用,后来多了就送亲戚朋友,亲戚朋友都挺喜欢吃。”一滴滴香醋,点缀着赵谢勇的生活,也让他在亲戚朋友中圈粉无数。

“真香!味道很醇!”“就是小时候那个味儿。”“吃了还想吃!”……在亲戚朋友的一声声惊叹中,赵谢勇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何不闯一闯、试一试?再说,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能差到哪去?

,赵谢勇租了店面,建了工坊,向着梦想出发了!

怀着传承“非遗”手艺的初心,赵谢勇全身心投入到他的酿醋事业中。精选原料,严把关口,做曲、蒸煮、做醋头、固态发酵、淋醋、陈酿、封坛……夏暴晒、冬捞冰,40多道工序、60多天的发酵——在一天天流逝的光阴中,赵谢勇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精心守护着一个个醋坛子,酿造着自己的梦想。

可现实与梦想之间,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连个吃饭钱也挣不回来,以前的积蓄也慢慢搭进去了。”面对如此窘境,赵谢勇进退两难:“就此收场吧,有点不甘心,继续坚持吧,就等于白干,不挣钱。”

摊子已经铺开了,收场意味着放弃,坚持梦想就只能风雨兼程。赵谢勇开始静下心来,分析市场,研究配方,在创新中迎接曙光。“一方面,我一如既往坚持精选原料,另一方面,在吸收老一辈人酿醋经验的基础上,加入当归、党参、黄芪、三七、锁阳等60多种中药材。”赵谢勇一边透露着自己的秘方,一边流露出自信的笑容:“这样酿造出的醋味道纯正,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

在坚守和创新中,赵谢勇把“新配方”推向了市场。可最初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赵谢勇说:“粮食醋的市场占有率不高、酿醋程序繁琐、成本高,导致价格上没有吸引力。”但即使这样,赵谢勇依然坚守着纯手工酿醋的每一道工序。

“省了过程,便输了味道,也就失了健康。”赵谢勇相信,“醋不仅是生活中一种平常的调味品,更体现的是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赵谢勇的自信,不仅来源于“非遗”老手艺的生命力,更来源于老一辈顾客的认可。他告诉记者,五六十岁的人一尝就知道是不是粮食醋,而且,回头客越来越多。

赵谢勇隐隐感觉到,粮食醋扩大市场的机会来了!他开始借助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扩大宣传,展示酿醋的过程,把自己和酿醋工艺置于网络世界,使“非遗”搭上了电商快车,登上全国各地老百姓的餐桌。

“钱景”一天天变好,赵谢勇的香醋坊每天接待着线上线下的顾客,他的“非遗”香醋也时常被邀请亮相各种展会……曾经的“山里娃”变成了带头致富的“小老板”,回首二十多年的坚守,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艰难,和醋坛子朝夕相伴的辛劳,全都化作为心底的一抹甘甜。(记者 李多进 韩燕玲)

声 明

嘉峪关新闻网原创微信,未经授权。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及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按《嘉峪关日报社稿酬发放办法》支付稿费。联系电话:0937-6287604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非遗”醋坛子 酿出幸福味——“非遗”传承人赵谢勇创业致富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