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楚汉传奇之彭城大战之刘邦张良韩信陈平项羽范增

楚汉传奇之彭城大战之刘邦张良韩信陈平项羽范增

时间:2023-03-27 09:04:21

相关推荐

楚汉传奇之彭城大战之刘邦张良韩信陈平项羽范增

楚汉传奇之彭城大战之刘邦张良韩信陈平项羽范增,高希希的楚汉传奇里,对彭城大战刘邦集团的失败的改编,从历史事实上讲,许多地方有争议,当然,本来历史记载也没有定论,本文论述就不考古了,只从高希希版本的彭城大战来分析刘邦张良韩信陈平项羽范增这批大人物的特征。

读者就不要计较历史真相了,再次强调本文是从这部电视剧的故事论述的。

首先是叙事,这里面几个重要节点:

1:张良发一文而把项羽调到齐国泥潭。

2:范增反对项羽,但项羽不听

这一回合,张良和范增的对决相当于一攻一防(宏观战略的攻防),类似三国演义里诸葛亮VS司马懿,各有特点,前者更具攻击性,体现了超强的创造力。

不过,就像巅峰巴萨VS切尔西的铁桶战术,超强攻击力一方面对超级务实防守的一方,实力超出的幅度不够大就赢不了。

所以,这一回合是张良强于范增一丢丢,但不能保证能赢,这一回合张良占优的关键是项羽不听范增的

3:陈平建议刘邦攻打彭城

这一回合,陈平的说辞里面,体现了陈平知兵,但彭城,也就是三国演义和现在的徐州,历来是易攻难守,四战之地,非绝对统治力不能占徐州。

所以,此时的陈平虽然表面上知道彭城的战略地位,但是,这个战略地位什么时候应该如何看待,陈平的眼界就比不了后面韩信张良范增(陈平之谋擅长的基本和兵法关系不大,那三位都是兵法大家)。

要理解陈平这一回合体现知兵而仅仅知兵,要从后续几人表现以及三国演义类似情节去理解,三国演义里,当徐州由陶老头占领时,其他诸侯都不稀罕去攻取,原因就在于,老头没威胁,各路诸侯没有谁绝对统治力的时候,谁也不能自己找死陷入徐州这个四战之地,对于这种诸侯局面而言,占领彭城弊大于利,而诸侯对于彭城(徐州)的态度是,进去一个草包大家都不管,但是进去一个牛人,就要趁机吃掉这个“人”(重点借彭城干掉牛人)。所以,三国演义里面,刘备和吕布在徐州,曹操等人就要打徐州。

以此,再看下面一个回合:

4:范增主动撤出彭城

这就体现范增的高明之处,彭城这个地方,当敌我双方没有绝对实力时,谁陷进去谁吃亏(有生力量吃亏),所以,这种局面,重点不在于谁占这座城,而是谁陷进这座城。

这回合,范增完胜,不过,这一回合范增应对的是前一回合陈平和刘邦(此时开始刘邦已经膨胀,出于功劳分摊,自己也要证明军事威信的目的,此时刘邦已经不听韩信和张良了),所以,范增军事水平远高于陈平和刘邦展现出来了

5:韩信预测项羽5日内回师彭城

6:张良又劝韩信,又劝刘邦

张良叫韩信就当这2万人是汉军所有家当,从更高的战略角度,张良已经预测了彭城必败,换句话说,韩信正在布置的应对项羽(韩信此刻预测的5日内项羽回师,并且在可能的路线开始给项羽挖坑),但是张良从宏观上基本预判韩信这坑项羽不会中计,虽然张良可能自己不善于战术上像韩信那样谋划。

7:范增在无法和项羽沟通的情况下,赌了一把,项羽也赌了一把,而且两人都赌对了

这两个回合基本算是彭城大战的高潮了,而且也是内涵最丰富的两个回合,需要重点解读:

从宏观人事上,这里已经体现了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人事方面各有优劣,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厚黑,弊端就在于过于在功劳等方面搞平衡了,以至于当陈平没有立功而张良韩信功劳过大,刘邦自己军事上没有多大斩获(只是以这部电视剧故事而言),刘邦开始了为平衡而平衡,为了搞利益平衡,导致了关键时刻无视对错。而项羽集团人事方面此时体现的优势是,项羽和范增情同父子,即使项羽有时候不听范增的,这二人默契程度远高于刘邦集团。

而且最为致命的一点差距是,项羽集团最厉害的人物之间人物关系是亲密无间的。

项羽集团后续的失败,并不能否定彭城之战时项羽集团人事制度的优越性,而且后续失败关键的离间计范增之死很重要。

两个集团的人事制度和理念,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彭城之战是项羽集团人事更好。

从宏观战略上,张良对胜败的预测是完胜其他人的,但具体战术上,张良的统帅力在这次大战是没有机会体现的,因为连大将军韩信都没有指挥权。

战术上,这部电视剧里,韩信虽然没有直接指挥刘邦大部队,但是,韩信的2万精兵,在给项羽挖坑,以及对项羽时机路线等方面的判断可以说是完败给项羽和范增的。

至于刘邦本人和陈平,这二人无论彭城大战还是后续,甚至是之后的白登之围,这二人都是典型的擅长临场反应,擅长不要脸,擅长极端务实的传统小人嘴脸,整个刘邦集团,刘邦和陈平才是真正的一类人,刘邦的那些小弟恰好是被刘邦忽悠的真性情,而张良则是另一个境界的人。

韩信又是另一个境界的,萧何也是,汉初三杰和刘邦是四种不同的人。

刘邦和陈平是真正一路人。刘邦其他沛县老弟兄是一类人。

8:彭城失败之后各人的表现

首先是刘邦,从这部电视剧而言,刘邦能成功,不要脸和敢背锅是关键,失败后,大家抱怨韩信无能,刘邦说不怪韩信,其实,不怪韩信是因为刘邦不听韩信的,但手下几位说韩信在抵挡方面失策 从前面论述也是体现了的。

但,刘邦此时为何要维护韩信呢?因为,自己习惯失败了,这次自己想证明自己更坚定认识自己军事无能,无所谓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自己也这样了,还不如维护韩信的权威,有利于将来更好的驾驭韩信,以及有利于韩信对敌人的威慑力,试想如果此时承认韩信无能,将来对内士兵的士气以及对外威慑力影响太大了。所以,此时的刘邦,从王道的高度,确实是厉害。

再看韩信,韩信说了一句:保存“兵”比保存大王更重要。

这句话就体现了韩信政治觉悟上,只能做统帅将军,做不了真正的政治外交战略家。

作为对比:萧何在沛县的时候,完全有资格当老大,但是坚决支持刘邦,那时候人那么少。

刘邦很弱小时,张良作为贵族,甘心辅助刘邦,范增一开始就处心积虑要杀刘邦。

刘备没兵的时候,曹操就煮酒论英雄说刘备是他最大的潜在对手。

这些人都是政治战略家,因为从时代来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2万个士兵不如一个韩信,然而,有兵的人人都可以当诸侯。当时有王道的唯有刘邦一人,当时没有近现代的各种party,不同人的思想,经常是一个人或一个流派体现的,比如秦国崛起时 商鞅的重要性。商鞅代表的是法家。

可是,楚汉时,刘邦的王道,是前所未有的,是有时代先进性的,这时候,诸侯常有,刘邦不常有。

2万个士兵的价值(不是说生命价值而是政治思想军事等层面的战略价值)尚且不如韩信自己,何谈和刘邦相比?

极端点说,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此时的刘邦代表的是先进思想,刘邦一个人活着比所有人都重要。

弃车保帅就是这个意思。棋盘上,只要老帅死了,那么包括车马炮在内所有棋子都没死,棋局也是输。

因此,这里展现的是韩信的政治战略甚至认知上严重不足。整个楚汉打仗最强的韩信和项羽,在这部戏里,政治上就是两个白痴。

换句话说,彭城大战,韩信政治上这表现没有影响大局,只是因为刘邦运气好活下来了,看看刘备夷陵之战死了后诸葛亮逆天而行的无奈就知道了。

彭城大战,基本上体现了楚汉两个集团各自优劣的对比:

也为后续埋下伏笔,刘邦代表先进的政治思想驭人之道,项羽作为勇战派千古无二,纯战役战术上是无敌的,韩信作为谋战派的代表人物,直面项羽是打不过的,刘邦集团能赢,靠的是以刘邦自己为首的整个集团体系完整性。项羽集团,核心势力关系更亲密,但无法网罗更多组织力量,而且一旦核心集团被击破(比如离间计)就不堪一击了,所以,刘邦集团屡败屡战,项羽集团就受不了失败。失败就会瓦解。

张良和萧何在阅人阅事的层面甚至强于刘邦,二人清楚自己的性格当不了老大。张良辅助刘邦的内心追求是为了天下,这和其他人是不同的。

韩信和项羽的追求,就是在战场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荣耀。政治上想都不爱想,类似于现在的宅男艺术家和宅男技术发烧友。

在“人”的纬度,刘邦第一,萧何第二,张良第三,陈平第四,范增第五,项羽第六(项羽本身极具人格魅力号召力的)

在“政治”谋略的角度,张良第一,范增第二,萧何第三,陈平第四,刘邦第五

在“外交谋略”的角度(人际因素已经单列),张良第一,范增第二,萧何第三,陈平第四

在“军事政治”(军事为政治服务)的角度,张良第一,并且远远领先于其他人,范增第二。军事为政治服务的军事谋略,这是一般人达不到的,因为这需要在能打胜仗时,不能要胜仗,一般人是看不到这一点的。比如刘邦西路进咸阳直到鸿门宴,张良故意拖延刘邦进度,这种高度历史上就没几个人能有的,在《楚汉骄雄》里面甚至直接点明了张良给刘邦的锦囊要求刘邦拖延,楚汉传奇里面没有明说,许多观众也没看出来。

多说一点,军事政治谋略,这是我个人对军事的特殊定义,因为大多数人对军事的定义是项羽和韩信那种对决。我个人认为,我这个特殊定义的概念里,历史上最厉害的还不是张良,张良只能排第三,在我的定义里,排第一的是本朝太宗,排第二的是本朝太祖。

这并不是说韩信不如张良,也不是说太祖不如太宗,而是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纯军事层面,张良和太宗并不非常强。韩信和太祖则是各自时代标杆。

军事战略方面(战争级别):张良范增基本持平,略领先韩信,这三人远远领先于其他人包括项羽。

军事统帅方面(战役战术级别)(这是人们习惯比较军事能力最狭义的军事能力,大多数讨论的军事能力都属于这个狭义,所以本文和大家也并不冲突,这个狭义军事方面):项羽略领先韩信,远远领先于范增,是的范增这方面是和张良比较综合能力最突出的优势。再往下数,彭越(彭越是汉初三大名将,军事上战略战术都很有一套),刘邦等人就多了,之后恐怕才是当军师的张良了,是的张良当统帅能力一般,只是比普通非统帅级将军强。这也是刘邦集团非常需要韩信原因。

带兵能力(战斗级别):项羽第一,也是项羽千古猛将的标志,其次是英布,英布就靠这个排名汉初3位名将(韩信英布彭越)。再次是,刘邦。

再次是樊哙曹参等人,龙且等人其实不咋的。

大计:张良第一,范增第二,刘邦第三,陈平第四,萧何第五。其余人基本无大计(区别于前面的纯计策)

小计:陈平第一,并且远远领先于第二,陈平一直也靠这个立功的。其余人很难说谁强,刘邦善于临场反应的计策,萧何基本很少用这样的计策。田横和彭越没有着重表现,但是这二人小计不少。张良在小计方面,比不上陈平,这也是一部分人以为陈平比张良更强的理由(我个人本文自然论述的这个理由不足以支撑综合结论),但张良在刘邦西进咸阳,鸿门宴,以及后期刘邦项羽对峙时经常靠小计戏耍范增,范增在小计方面比起张良也弱一大截。

本文提到的一些技能排名,并不是所有人都体现,而只是本文主要论述这批人的相对比较。

比如李左车这样的人,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只不过在赵国没人听他的,导致输给韩信,之后成为韩信幕僚,他的才能后期是通过韩信展现的,有些韩信的谋略是不是出于李左车就不知道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