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万字长文说情感与成长 美好生活由你来选

万字长文说情感与成长 美好生活由你来选

时间:2023-02-17 01:16:52

相关推荐

万字长文说情感与成长 美好生活由你来选

我是天涯社区 “邂逅告别”

心之品联合出品人,在做心之品过程中,

一些感悟,所思所想与互动,记录在这里。

遇见我,发现你自己的光芒~

:.ヽ().:+

万事开头难,从打开心结开始,也许会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你都要幸福,毕竟人间一趟,看看太阳也好~

无论如何,一个人心中至少需要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就像一个花园,

无论如何都要种一朵花,不能任荒草蔓芜,更不能容忍其变成臭水沟。

定期的清理,清扫,整理,整洁,是十分必要的。

美好的生活,不是一劳永逸的获取什么,

而是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感受与外在条件,并享受追逐的过程。

过去写的东西还是不少的,但是没怎么系统整理过,所以,现在作个小小的标题党,用小标题来整理吧。

【婚姻问题的根源】

家庭婚姻问题,大部分都是因为这样几个原因:

没有边界感,家庭变成了家族事务所;

对别人要求太高,对自己要求不高;

折磨爱自己的人,也折磨自己;

太依赖别人,太不依靠自己;

情绪上随波逐流,心态上自我中心。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起心动念之时,审视一下,这与幸福有关吗?

【边界感】

家庭边界感特别重要,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这书是有厚有薄的,有大有小的。

亲情无法割舍,尤其对于父母,但是边界始终要有的;

过度在意亲情会产生依赖感,依赖感是无法正常相处的源头。亲属间亲密关系,始于共同的生活经历,止于财产与私密空间。

清楚这些,不一定能马上解决问题,这些都不是能直接“解决”的问题,

而是,让心态更好,更能面对现实的情况,知道方向在哪里,努力的目标在哪里。

【中年“危机”】

到了中年,很多觉得事情见识过了,啥都看透了,激情就容易消散了。

面对一个事物,一个问题,很容易从固有的角度,机械的反应,仿佛一台电脑从百度搜索出一个答案,就以为那是全部了。

任何正向改变总是要付出努力的,找回激情与斗志也是,需要持续的刻意的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寻求一个彻底的了悟,而不是人云己云,随波逐流。

无论多大年纪,机械僵化模糊的梦游式生活,就是棺材板盖上的开始。

【改变的难度】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感动呢?为什么苦口婆心掏心掏肺也没啥用?

通常来说,人是极难改变的,

一时的情绪共鸣或者改变外部条件,都无法持续改变成功,

其实实呢,改变几乎跟外部环境没啥关系,

人一生呢,从小到大,其实环境改变是很大的,

但是三岁看大,五岁看老这样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只不过,我们习惯这种判断。

改变其实只发生在三种情况下:

一呢,特别的机缘,遇到原本极低概率遇到的高人,帮助你;

二呢,有了强烈的现实现实扭曲力场;

三呢,有能力现在就改变,也就有能力改变未来了,现在没啥变化,未来也不会。

【潜意识的工具】

酒后乱性怎么办?该如何处理?

从自我决定论的角度来说,酒后乱性这概念是不存在的,

要不要喝酒,什么时候喝,跟谁一起喝,喝多少为止,喝大了会发生什么,都是自我选择的,

喝醉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即便像“生气”,“郁闷”,“高兴”,“意外失手”也都不过是你的“工具”,

为达成某种目的而使用。

只是有些目的,有些欲望,潜藏很深,你的显意识都没有察觉而已。

如果认同了自我决定的信念,你会发现,无论什么情况都是自己的选择及选择付出的代价。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即是如此。

【潜台词的动机】

为什么要他改一改就那么难?难道他不爱我了?

其实这无关感情。

相识很短的时间改变他近乎一生的习惯,确实不太容易。

这里要区分的是,

带着改变他的想法来交往,

与接受现状但可以去渐渐影响他去交往,

这是不同的。

前者的潜台词是,不接纳,不满意,不幸福,不那样不行,自己累,他也累;

后者的潜台词是,接纳,满意,幸福,但还可以更好,谁都不累。

能感觉到这种不同嘛?

每个观念下面的潜意识,会影响到实际感受,以及现实的决策。

【青春的幻觉】

青春期的爱情,值得放下现在,再爱一次吗?

青春期的恋情,是美好的,但也是盲目的,懵懂的情愫,

更多是受到荷尔蒙的刺激以及成长的欲望而产生的,

所谓刻骨铭心的,与其说是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

不如说是就是那个逝去的青春年代。

成熟的标志,就是清楚了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其实什么并不需要。

当然,也有例外,但是例外不代表要重回青春年代,而是从现在出发,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

过去不能决定未来,过去可以单独存在,从而变成一种认知自己的工具;

相反,过去会成为梦魇,成为束缚,痛苦,悔恨,矛盾,纠结的源头。

前者代表着看穿了时间的幻觉,活在当下;后者则是断的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情绪的隐身衣】

总发脾气,一发脾气就受不住,做了很多后悔的事,怎么办?

情绪上来了,天王老子都拉不住,并不奇怪,因为把情绪爆发当做维护自己。

其实有一个解决办法:你是你,你的脾气是你的脾气;

意识到自己发脾气了,就会不发脾气。

啥意思呢?

比如你说你脾气比较急,其实脾气大小,性格缓急,

都是一个工具性的标签,那不是你自己,

你给自己贴标签的目的,是简化别人对你的认知,

说的更难听点,就是给捅出篓子找借口;

“因为我脾气急,所以我发火你们都得让着我”。

说到底,脾气,性格,都是你控制别人的工具罢了。

当然绝大多数人意识不到,总觉得是对方有错,然后我就发飙了,

其实不是的。

发飙只是一种姿态,保护“自己认定的自己”,

控制其他对你的行动,在失控的时候表现出的“自己先失控”的状态。

【好孩子从何而来】

好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

中国妈妈们最在乎三点:

1、自己的孩子要实现自己没实现的梦。

2、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3、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别人的孩子好。

而这其实是在左右孩子,而非真正的“教育”。

绝大多数妈妈们,都怀着这样的信念:

孩子是白板一块,只要我悉心“培养教育“,孩子就会成为我希望“好孩子”。

但可惜,这种观念本身并不正确;

逐生活美好,开拓人生边界,有趣有情有爱,心之品愿与你分享所有真正的好东西。

好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

中国妈妈们最在乎三点:

1、自己的孩子要实现自己没实现的梦。

2、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3、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别人的孩子好。

而这其实是在左右孩子,而非真正的“教育”。

绝大多数妈妈们,都怀着这样的信念:孩子是白板一块,只要我悉心“培养教育“,孩子就会成为我希望“好孩子”。

但可惜,这种观念本身并不正确。

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在他的著作《白板》中,揭示了三条法则: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可遗传的;

家庭环境的作用要远小于基因的作用;

在人类复杂的行为特征方面,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变异不能用基因或家庭作用来解释。

如此说来,特定的家庭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智力与个性发展没有“系统性”的影响;

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方式上,

互动方式构建了独特的人际关系,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学习与成长,

但这不是父母单方面的”修正“或者”改造“孩子。

孩子不是白板,不是任父母与环境涂抹的画纸,孩子是具备天性与智力的。

必须顺从这种先天的心智能力,去帮助孩子发展,

而非强行“纠正”,导致孩子一生处于“错位”与“纠结”之中。

所以,可以说这么一句话:

好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观察后协助出来的

那么在这个方式之下,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为ta自己呢?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失败就是:

自己都把握不好自己的人生航向,总试图去纠正孩子的人生航向;

其实,你如果能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你的孩子也会的。

言传,不如身教~

当然,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还需要:

特定阶段,做特定的安排

亲身示范,不做过多指导,并非放任自流,不加干预,偷懒式教育,

而是在特定的阶段,做特定的事情。

比如,小学阶段,就应该引导其重视读写的练习;

在高中阶段,就应该引导其重视分数;

孩子未成年的时候,不给一个阶段性目标,等于剥夺了孩子特定的成长机遇。

一棵树,小的时候应该去修剪,

当它可以抗风雨的时候,给他必要的养分就够了。

到了成年阶段,该放手一定要放手,

因为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都肯定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与尊重,就可能会变得敏感;

如果孩子在一生中没有自己的自由、快乐和追求,很难拥有熟自信的个性。

【记录的价值】

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

还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具体的挑战,以及无数种可能的选择,

其实每个孩子天然就有好奇心与旺盛的精力去面对挑战,

果断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人有两个缺点,

一个是记忆容易模糊;

二是容易被周围的质疑与抱怨所动摇。

成长的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你的孩子看到自己曾从弱不禁风走向独立强大,

曾义无反顾执着向前行,

曾无比骄傲的完成了冒险壮举,

曾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世界的广阔,

曾极其专注的实现了小小的愿望,

曾享受家人无比珍贵的爱,

曾那样快乐与幸福,

对未知充满好奇与期待。。。

记录孩子的成长,让ta自己激励自己,感动自己,

看到真实的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拥有明媚的成长心态。

【穷养与富养】

不取决于你怎么养,只取决于你的真实情况。

你本身不富裕,富养了,孩子能不知道你在节衣缩食?

你本身很富裕,穷养了,孩子能不知道你在锻炼他?

这年头,孩子智商都很高的;

啥事看不明白呢?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工业化的成果,也受制于工业化、流水线模式,

但教育本身是一件不同人的对各自不同人生的探索,单说教育,很容易被理解为:管教与制约;

不如换一个说法:成长自己更多的闪光点,探索更大更好的世界。

并不容易,因为人的观念通常是落后时代以上的。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真正的所谓穷养或者富养;

意思是:穷到真没法满足孩子;

富到可以让孩子一生不用奋斗也没事儿;

在那种客观的物质环境下,才考验养育技术。

当孩子有一个爱好,那么其想要什么就给其买什么;

买到其对那个方向不再有兴趣为止;

当孩子产生下一个兴趣,照做;

然后,直到你孩子开始对某个事情产兴趣;

也就是说:

人的物质追求在得到彻底满足后,才会产生精神追求的,

你心中如果有一件特别想要的东西,那么你便不会有精神追求;

当你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之后,你会发现好无聊啊,然后开始全自动的产生精神追求,

那时候,就算养成了。

其实,也花不了几个钱,估计万儿八千就够了,

要么彻底不给,让其自己奋斗购买;

要么就直接给够,让其渐渐断了物质欲望,开始产生精神追求。

这才叫:穷养孩子,富养孩子。

给的不多不少的,不上不下的,就等于始终勾着孩子的物质欲,

他会渐渐地变得不自信,因为得不到想要的,

也不坚强,因为还能得到一点儿,

孩子小的时候欲望其实很小的,无非就是一点好吃的,一点好玩的,

全买了连一千块钱也花不了的,

所以,你要趁着孩子小的时候直接给全部满足了。

很多孩子的物质欲望越来越大,一般就是孩子一直被憋着,

从小开始,就没有感受过富足,

其小时候感受过富足,大了就不会过于喜欢物质了。

【做人生的灯塔】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失败就是:

自己都把握不好自己的人生航向,总试图去纠正孩子的人生航向;

其实,如果能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孩子也会的。

言传,不如身教,

孩子只是为了无意识的证明他自己比你厉害,

会告诉你他在过什么样的生活;

骨子里藏着的是:对被安排的人生的不满。

如果你专注于自己的人生,他却会通过观察你而理解他自己,

换位思考下:

如果你的孩子找一个你不认识的人,

指指点点告诉你人生应该怎么过,

你会有什么反应?

不能忽略主观能动性,这是人几乎唯一可以主动使用的力量。

心理治疗的目的,不是创造一套理论让人逃避什么,

而是创造、激发一种心理气候,

让人主动的驾驭自己的日常生活,清理外在环境,

改变退缩、绝望、痛苦、自卑等等自我消耗的情绪干扰,

代之以蓬勃向上的孜孜不倦的行动力。

一套方法包打天下是不灵的,所谓养育,除了吃喝用度,

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协助孩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扩展自己,发现更大的世界。

面对未知的世界,如何能告诉ta,该怎么办?

对孩子示范,什么是美好的未来,以及你是如何拥抱那个未来。

这就是时间的作用,人是富有创造力的,但人也是健忘的,

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那些气势如虹的胆量,

那些好奇探索的勇气,

那些挑战成功的喜悦,

都需要被记录,成为美好未来的“台阶”。

当孩子感受到你炽热的感情,ta也会持续的共鸣,

那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崇拜,

而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致敬。

【鲜活的生命力】

教育的本来面目,就是鲜活的;

一个人要先超越麻木,必须从喜欢鲜活开始。

人,应该是鲜活的,快乐的创造,幸福的成长,

机械的,冰冷的,面无表情的,都不具有生命力。

孩子应该感受到的,是那种鲜活的生命力,

这不仅来自你的生活本身,也来你的回忆与叙事方式。

你将如何看待你的人生故事,你如何展开它,将它摩挲,带着体温与热烈的感情,

而孩子是最具感知力的,ta会知道,你的热爱与你的执着,你的真挚与奋斗,

都是ta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所谓阶层固化,

站在家庭的角度,

就是孩子的身上,

总是有太多“你”的影子。

每一个父母都渴望,

自己对孩子的方式是正确而与众不同的,

但是最终无论如何努力,

结果都是一样的。

除非你改变了自己,

才能给孩子做一个“新的示范”。

如果费了老大的劲儿,

只是为了重复你的过去,

那又何必?

相互尊重,

各自飞翔岂不更好。

或者,变成更好的自己,

示范一种更具可能性,流动性,

鲜活的,热情的生活态度。

有趣才能激发有趣,你是一个有趣的人嘛?

人的机械行为具有强大的惯性,

晚期容易发展为见人就怼,杠精,什么都看不惯,无法改变。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

那些机械性的记忆与操练就需要有一个度,

就是不要发展为全自动行为,

如果孩子失掉了玩游戏跟人聊天对外部世界好奇的天性,

那么机械行为就会发展成为惯性,贯彻一生都难以改变。

【培养的动力】

一般人如何能养育出色的孩子?

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就是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发现自己,

这样孩子有一个自由的童年,带着一股子对世界的好奇心与自信心,

走向人自己的人生,挑战更多的可能性;

而非一颗破碎受伤心灵到处寻求治愈。

还有这么简单省事的办法?

自然是的,但是你能坚信并且践行这个方法吗?

挑战才能激励成长,

成就才能鼓舞成功,

社会上各种养育教育方法,

其实追根溯源,

都来自一个出发点:

一切成长,根源都是找对了关注点,

这个关注点就是什么,

有多少时间精力聚焦在上面,

决定了孩子成就的80%。

在人生里,除了你自己,并没别人为难你啊

同样的,除了孩子自己,谁都不要为难ta吧。

一个活的很开心很精彩的家庭才能给予“真正的教育”。

沉浸在开心快乐以及成就的氛围中,

是超越一切手段的道路。

中小学校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本质上是:帮更多孩子考上更好的学校就学。

九年、十二年或者更长的教育期,都是这个目的。

【赞美的本质】

之前说了那么多,并不说放任孩子,也不是管束孩子,

放任或者不放任,都不是教育的固定形式。

孩子未成年的时候,不给一个阶段性目标,等于剥夺了孩子的那段年华。

一棵树,小的时候应该去修剪,当它可以抗风雨的时候,给他必要的养分就够了。

给他描述达成目标会得到什么,然后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就可以去协助了。

在鼓励和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其随后人生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乎其余孩子,

因为孩子小,而且单纯,所以,很容易就把别人的赞美当真;

然后,那种当真后的认知,真的就左右了那个孩子的一生。

也有一些家长喜欢吓唬孩子,

而在恐惧感中长大的孩子却容易畏手畏脚,一生没有什么大成就,

而且还可能一生在于恐惧斗争。

别人对你的恭维,你可以当真,

而且,如同真的一般去那么认为和那么做;

那么,你反而很容易就真的成为那样的人了。

当你真诚的拒绝别人的恭维的时候,

其实是在内心深处反复进行自我否定的,

那种自我否定会大大阻碍你的个人成长和成就;

以后,如果别人真诚的恭维你的时候,你可以说一声谢谢,

并且也鼓励下别人。(谢谢你看到这里还能说我写的好())

孩子从不爱学习快速的变为爱学习,有个捷径,就是遇到一位心仪的老师。

同样的,孩子从顽劣调皮到热爱学习,

通常因为ta的家人也有一样的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为此骄傲,为此执着。

【真实的意义】

孩子从不爱学习快速的变为爱学习,有个捷径,就是遇到一位心仪的老师。

同样的,孩子从顽劣调皮到热爱学习,

通常因为ta的家人也有一样的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为此骄傲,为此执着。

所谓打是疼骂是爱,是因为,很多家长是不知道如何对孩子好的;

能做的不外乎表扬批评打骂花钱这些方法。

挨个试了个遍,结果还是一团乱麻。

孩子的成长,要是足够包容(ta行动中的错误)与引导(ta行动时的方向),

而非“完整”但实际已经“破碎”的家庭。

表面维持的假象,对孩子的伤害才更大,

打小就留下了“婚姻不值得”,“家庭好可怕”“大人们好虚伪”的伤痕。

真正能够打动孩子,滋养孩子,促进孩子,唯有真实。

你是如何真实且自信的为生活打拼,为幸福努力,为自己争取,为人生奋斗,

这些是你留给孩子真正的财富;

不要拉纤绳,成为孩子的灯塔吧。

【学霸与学渣】

学霸的勤奋,与学渣的勤奋,区别在哪里?

这种差别就像心之品的造物理念,与普通商品的性价比模式,有本质的不同(笑)。

因为学霸在享受ta的看书做题解题过程,享受智力上的愉悦与意志上的挑战。

这是学渣永远也体会不到的,这区别压根就不是勤奋与努力的差距,

那是热爱与应付,享受与痛苦的差别。

在不同阶段,既做过学霸,也当过学渣的我,可以说体验过这冰火二重天的感受。

所以,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勤奋,刻苦,努力,还是快乐,自我,天性呢?

大时代里有一段话,可以说是上帝视角的一次“布道”:

一个人要成功,就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世界,只有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把自己的潜能天分,发挥到最高的境界。

【看法与事实】

从我身边的事实告诉你,男人出轨的几率有多大?

帖子的故事性可以说是很好的,人们天生是喜欢故事的,

但误导性极强,非常生动的映照一句话:“你眼中的世界,就是心中的自己”。

姑且不用什么“自证预言”,“吸引力法则”之类的概念,

也不谈说到“概率”有什么【样本代表性】,【样本量】【置信度】之类的基本前提,

就说说,一个人如何在阳光下寻找黑暗的过程:

当你因为某些特定的“经验”、“经历”,内心认定了些什么,

那么就会倾向于怎么看待世界跟他人,

并且,还会继续不断的归纳这些经验,

对不同的现象往往选择性视而不见。

长此以往,认定的那些“事实”、“真相”会持续的强化,

渐渐就更看不到反例了。

这查不到就是一个人观念形成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锁死自己世界的开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你不是普希金,

一定是你错看了生活,

错失了热情,

错信了谎言,

错选了信念。

【单身与孤独】

单身久了会不会有心理有问题?

长期单身都没问题,长期孤单就不好了。

人毕竟是社会动物,情感交流与心灵慰藉,跟物质生活同等重要,

心理问题的一个源头,是社会情感障碍,

由于离群索居,在生物群落上自我隔离,造成身心都与环境不协调了。

如果你并不孤单,有家人,有朋友,有社交圈,那么没什么好担忧的;

如果你感到孤单,那么需要在安全感与正常感之间寻找平衡。

【情绪与情感】

情感问题,更多时候表现为情绪问题,

很多情绪问题,也会伪装成情感问题,

但这两者是彻底不同的。

情绪是有正反的,但是没有对错,

情感,是没有正反的,是和谐一致的。

一个人之所以被情绪束缚的如此千转百回,根源在于你始终想掌控它;

对一个无力掌控的事情会自然生出这种情绪,就确定了那种无力掌控感。

【选择与探索】

你的选择,并不存在是否明智,因为那是你在探索自己的人生。

所谓执拗,或许只是一个其他人给你贴的标签。

人生很复杂,始终无法看清全貌,人们就用贴标签去简化看法;

人生也很简单,但凡选择就会有结果,人们却会编造很多理由去解释。

我的叙述,只是我自己的人生感悟,我没有你那样活过,无法真正的给出建议。

婚姻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

至今我还没有答案。

但是,寻找本身应该就是答案。

他给你港湾,你给他怀抱,你们不再孤单,那是答案;

他背离忠诚,你选择离开,你们不再有关,也是答案。

你的选择,并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解释。

那都是你在寻找自己的幸福,创造自己的人生。

不论发生什么,你都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渴望。

【筛选的法则】

为什么有些姑娘的择偶要求那么高?明明自身条件也一般嘛。

所有的行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

择偶征婚,往往会被很多人看见,

但是又无从分辨这里面谁是真心实意,谁是渣男,也不太可能去挨个分辨,

所以,有很多不胜其烦的姑娘会对另一半提一些看起来不可理喻的高要求,

其实这是一种筛选机制,把心存侥幸,浅尝辄止的给过滤掉,

只留下诚心实意,又有耐心,看重你内在价值的人。

恋爱并不是一个比拼硬实力的竞赛,更像一种配对游戏,找到情感融合度高的游戏;

除非真的把“用于筛选的机制”当做了婚恋的绝对条件,

筛选归筛选,用心相互选择的时候,外部条件就失去意义了。

【关系的直觉】

男女之间存在纯洁的友谊吗?

友谊跟性别没啥关系,主要有三个特征:

无排他性,可以在多人间形成;

无性别差,男男,男女,女女间友谊关系的性质一致;

无竞争性,友谊的多少,没有竞争性,不会产生妒忌、患得患失等情绪。

如果某个“友谊”,让你产生了排斥感,妒忌感,竞争感,那么其实那很有可能是嗅到了“情敌”的味道。

【误读的关系】

30岁了,我这样是不是没救了?

如此优秀的你,也会沉溺于这个亲密关系掩盖下的自我中心与自我付出相冲突的游戏。

你是付出型,付出型的容易走极端,要么百依百顺,要么强势控制;

而他是自我中心型的,这类的问题在于,对自身位置的误读,缺少必要的“社会情感”,

这个听着挺虚的,可以理解为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有缺陷。

现象之一,如果你不把他放在核心位置上,关心他,哄着他,你们的关系就难以为继,

现象之二,没有主动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反而坐视矛盾激化,极端化冷漠化面对。

你可以观察下他是否在外部关系中,是否也有只关注自己,对别人漠不关心的情况。

这是缺少“社会情感”的表现。

其根源是误解了个人发展的真正来源:

学会合作,做出贡献,而非关起门来,自我发展。对家庭的认知也是这种情况的延伸。

【正确的关注点】

其实有很多的问题,不要乱分析,

特别是不断地找各种人帮你分析,

老公怎么了,老妈怎么了,孩子怎么了,自己怎么了。

越是强调这些问题,越是在强化这些问题,

因为这背后涉及到一个信念:

我就是有问题,我需要被帮助。

当然,这不是要去忽视问题,不解决,不面对,

而是不把问题当做“问题”,放下对问题的关注,

转而关注如何能够更好,“不够好”是一个问题,

但如何能够“更好”是一个挑战,那是生活的挑战。

【热身运动】

一般来说,尊重风俗习惯,

即便无法完全做到,也可以商量着来,

不过尽量不要两家人直接对话,而是准备结婚的小两口,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内部先达成一致,

再分别去做家人的工作,毕竟结婚不纯粹是两个人的事,

还是要想办法取得家人的支持。

在意见一致前,小两口先商讨拿出方案来,

拿不出来,也别先把双方父母拉来助阵,

这样容易激化矛盾,商量,妥协,相互让一让。

这个情况,如果已经到了双方父母层面了,

这个时候,还是你们两口子先定下来方案,

再去做工作,不然真不好办,

最后一方感觉自己吃大亏,

给婚姻生活埋个雷就不好了。

毕竟,幸福这个事情,是需要努力的,

结婚仅仅是一个共同运作的“项目”,

算是组建家庭的“热身运动”吧。

【事与愿违】

为啥渴望的东西总是得不到?

为啥放低自己付出那么多,还是会失去?

渴望,讨好,乞求,哀怨,背后的信念是匮乏,是配不上;

先感受到幸福才有幸福,先感受到快乐才有快乐。

这背后的信念是丰裕,是配得上。

求不得苦,爱别离苦,都是配不上苦。

【观光式生活】

女博士35,孤身一人,该怎么办?

其实没有什么怎么办,除非你要过“观光式”的人生,

跟着旅游团,一站一站的走过去,仅此而已。

你的人生你做主,没有人能给你“正确”的答案,

所有的建议都是“偏激”的个人体验,说不值一提,完全可以忽视。

如果你没有做过主,那么尝试做一次,不要怕,

即便有什么痛了痒了,那是你经历的一部分,

让它经历过去,流动过去,就不会对你真有什么实质伤害,

相反,丰富你的体验,以及面对真实世界的能力。

【年龄的标签】

为什么婚姻被强制标上年龄?

因为人的本质是复读机,别人怎么说,ta就怎么接受,

世俗的看法,具有裹挟能力,与真实无关,与惯性有关,

如果在意,那么就被裹挟,如果不在意,那就是不存在的胡说。

【随机与命运】

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注定有不同的命运;

比如有些人,看着就是不顺眼,所以肯定不愿意帮助他;

有些人,就是觉得他挺靠谱的,很愿意帮助他;

当然,其实还是在于一个彼此信任程度的问题。

搭建信任的平台,

基础并不是所谓的机制,

仅仅是,

因人而存,

因人而异,

因人成事,

随机的遇到人与事,

但命运似乎就是那么在前方等待着,

如约而至。

【取舍的本意】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提升自己,改变境遇,

你需要的不是奋斗,

或者说不仅仅是奋斗,

你最需要的是,取舍。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

取舍的本意,

不是所谓的选择大于努力,

而是选择你感到幸福的方向,

这是不一切奋斗的价值底层。

不论你是自己发觉,还是受人启发,

都无妨,底层的价值体现在,

你每一步的选择,你当下的努力,

不论付出什么代价,是否让你感觉圆满。

【起点与终点】

人往往在终点的时候,才会感受到起点是多么的重要;

这不是说出发的时候你有多领先,而是带着怎样的目标而来。

这就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

你为何而奋斗?

那个具体的,

不可能更改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就是一件事情的起点,

是你终点的时候了悟到的高度,

到底是什么样的。

【成功的惯性】

失败太多次的时候,需要不是反思,而是一次成功,

成功引发成功,多次成功引发成功的惯性。

奋斗的本意,是获得习惯成就的心态与行动力。

那与失败无关,与经验无关,

与目的有关,与行动有关。

【幸福的能力】

一个人到底要如何才能幸福呢?

需要具备幸福的能力。

那什么是幸福的能力呢?

对于一般人来说,

把你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变成自己的发展机会,

那就是幸福的能力。

那也是一个人强大的源头。

你总会遇到一些困难,

总会遭遇一些意外,总会遇到某个不靠谱的人,

当你捕捉到这类困难跟境遇的时候,

发展与成长的机会也就摆在眼前了。

【视角与姿势】

每个人都或在不同的世界里,

用不同的视角,

有不同的经历,

站在不同的立场上。

幸福与痛苦,

其实是同一类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客观的说,面对一个事情,

是没有困难或容易,好或者坏的。

只有你选择的视角与处理的姿势有什么不同。

【幸福的形态】

幸福到底的是什么?

其实无法用一二句话说清楚,

甚至也无法用一种概念来理解。

只能说幸福有很多种形态,

其中一种普遍的形态是:

接纳你目前的样子,并有一个你渴望要成为的样子。

前者代表对自己的认可,对现在自己的爱;

后者代表对未来的期许,对未来自己的爱。

所以,幸福首先是自己的幸福,其次是身边人的幸福。

当你幸福的时候,是可以影响你身边的人;

反过来,你不能被身边的不幸福所影响,因为那不是你的人生。

我是天涯社区“邂逅告别”

浮浮沉沉爱恨回荡歌声

惹得你忘了现实的真

也许千帆过了还在等

也许笑眼泪光盼到那个人

也许动了我的情乱了你的心

蓦然回首是谁的人生

See you~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