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明宣宗酷爱一游戏 被蒲松龄写进《聊斋志异》 现实比小说还凄惨

明宣宗酷爱一游戏 被蒲松龄写进《聊斋志异》 现实比小说还凄惨

时间:2023-09-15 13:16:04

相关推荐

明宣宗酷爱一游戏 被蒲松龄写进《聊斋志异》 现实比小说还凄惨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平天子,他既没有经历朱元璋、朱棣打江山的辛苦,也没有经历朱高炽太子之争的凶险,虽然开创了“仁宣之治”的盛世,但他更多的是把自己老爹朱高炽的政策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何况他身边还有“三杨”、夏元吉等一批治世能臣辅佐,这样优越的环境,培养了他风流爱玩的性格。

▲明宣宗朱瞻基历史画像

根据史书记载,只要早朝结束,朱瞻基就与一帮宦官宫女打闹嬉戏,所谓“斗鸡走马,园怀鷁首,往往涉略”,基本上当时存在的游戏他都玩了一个遍,而且不知是何原因,在这诸多游戏之中,他尤爱促织(蟋蟀),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他命人在京城附近四处抓捕蟋蟀,然后组织宦官宫女陪他一起观看蟋蟀角斗,直到有一个胜出为止。

后来,他听说江南之地盛产蟋蟀,竟然命宦官专门到那里去采购蟋蟀,为何保证能够得到上佳的蟋蟀,他甚至还专门给当地的官员下了一道密旨,内容为“ 比者内官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今所进促织数少,又多有细小不堪的。以敕他每末后运,自要一千个”,堂堂帝国天子,竟然为了几只蟋蟀向一个地方官员专门下一道密旨,真可谓奇葩。

▲明宣宗观看蟋蟀角斗剧照

所谓“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皇帝有如此爱好,地方各级官员自然想尽办法投其所好。

根据史料记载,江南之地一只上好的蟋蟀竟然需要十几辆黄金,而且很可能还是有价无市。有一个粮长碰到一只比较好的蟋蟀,竟然拿自己所乘的马来换,回来后妻妾两人出于好奇,打开蟋蟀笼子观看,结果一不小心让蟋蟀给跑掉了,她俩自知闯了大祸竟然吓得上吊自杀了。而这个粮长也因为丢掉了皇帝的贡品,短时间内无法再寻找到好的蟋蟀,也选择了自杀。一只小小的蟋蟀接连杀掉了三个人,如此荒唐的事情竟然都没有引起朱瞻基的反省,他依然我行我素,民间流传出“促织霍霍叫,宣德皇帝要”说法,朱瞻基也被称为“促织天子”。

▲宣德年间用于斗蟋蟀的青花瓷罐

几百年后的清朝,蒲松龄根据这段历史,写了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促织》,收录在他的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只不过在蒲松龄的笔下,主人翁的儿子因为放走蟋蟀被吓的精神不正常,怎么也治不好,事实上是他自己变成了一只蟋蟀,这只男孩变得蟋蟀由于十分出众不俗,就被送进了宫中,不仅打败了其他所有的蟋蟀,而且还可以随着琵琶声跳舞,皇帝甚是高兴就赏赐了进贡之人,主人翁的差役也得以免除,一年以后他的儿子也苏醒了过来,并讲述了自己变成蟋蟀的经历。由于赏赐丰厚,他们一家最终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蒲松龄历史画像

应该来说,蒲松龄笔下的故事虽然讽刺意味很强,但相比之下还算是有个比较圆满的结局,而现实中三个人却是真的丢掉了自己的性命。那么作为明朝为数不多的贤君,朱瞻基为什么在这方面如此不检点呢?难道他真的意识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吗?小编感觉,他的这些看似诡诞的行为,主要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造成的。

安逸的成长环境,养成了朱瞻基贪玩的性格。朱瞻基乃是朱棣应梦而生,虽然朱棣不喜欢他的老爹朱高炽,但是对他甚是喜爱,在他很小时候就被确定为皇太孙。之后,朱棣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他,把帝国最好的老师都找来培育他,可以说他从小就是在朱棣这个超级猛人的呵护下长大,没有受过什么委屈,也没有吃过什么苦,如此安逸舒适的成长环境,确实极易滋生一些贪玩好斗的性格。

▲朱棣(右图)和幼年朱瞻基(左图)剧

前辈的励精图治,为朱瞻创造了极佳的执政环境。在朱瞻基之前,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又是工作狂人,朱允炆忙着削藩,朱棣忙着修书、迁都、远征蒙古军,朱高炽只在位9个月,只有朱瞻基既没有外患也没有内忧,各部门各司其政,百姓安居乐,帝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为他“不务正业”提供了充足了时间和物质条件。

出色的内阁大臣,为朱瞻基赢得了大把的自由时间。到了朱瞻基时期,明朝这个大帝国的人才贮备已经达到了顶峰,尤其是“三杨”、夏元吉等人组成的内阁,相互之间优势互补,工作效率极高,这让朱瞻基从繁琐的事务之中逐步脱离了出来,每天除了一些重大的事情(事实上基本没有)需要他拍板,其余的基本内阁就可以解决,这客观上让他可以有精力有时间来嬉戏打闹。

▲明宣宗行乐图(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除此之外,小编认为,朱瞻基不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这些荒唐行为会给普通百姓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但是他不在乎,优越的成长环境以及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让他根本不在乎这些百姓的感受,这也是中国历朝历代到了中后期皇帝普遍会犯的错误,而一旦不再在乎普通百姓的感受,那么这个帝国也就开始走向没落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