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来年仲秋 知音不再 伯牙在钟子期墓前决绝地摔琴绝弦

来年仲秋 知音不再 伯牙在钟子期墓前决绝地摔琴绝弦

时间:2023-07-24 08:05:49

相关推荐

来年仲秋 知音不再 伯牙在钟子期墓前决绝地摔琴绝弦

颖子

皓月当空,山高水清,两千多年前的一个仲秋之夜,俞伯牙和钟子期相遇了,这样的相遇,让伯牙惊喜万分,原来他久久寻觅的知音不在庙堂之高,而是在山间、在水旁。钟子期是个樵夫,不会鼓琴,但他和伯牙一样,心中装着山的坚、水的韧,琴声是媒介,他们的心由此相知相惜,伯牙的琴声因子期而焕发生命力,唯有子期才会读懂其中深意。

天妒知音。来年仲秋,知音不再。伯牙在钟子期墓前决绝地摔琴绝弦,“瑶琴摔碎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我仿佛听到了伯牙在心中的叹息:世上已有过了这样一个知音,人生于世,夫复何恨!

伯牙与子期,美则美矣,却觉仍有未尽之处,若有一个人,不但懂他的心音,还能与他互相唱和……

在金大侠的《笑傲江湖》里就有这样的两个人,一个是正派高手刘正风,一个是魔教长老曲洋,因为正、邪不两立,这两个人本是绝无交集的可能,但知音的相遇是如此奇妙。刘正风从魔教长老琴中听出原来他“性行高洁、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刘正风对他不但钦佩,抑且仰慕,遂与他一见如故,倾盖相交。

这样的相交不容于世间,他们想要合奏一曲,却付出了亲人弟子尽皆殉难的代价。终于,在朦胧的月光下、在轰鸣的瀑布旁,他们合奏了“笑傲江湖曲”,“只听琴音渐渐高亢,箫声却慢慢低沉下去,但箫声低而不断,有如游丝,随风飘荡,却连绵不绝,更增回肠荡气之意”,这极高极低,看似向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走去,但搭配在一起,却又如此和谐,在和谐中又生出许多的繁复变幻,“便如有七八具瑶琴、七八支洞箫同时在奏乐一般”,每个声音却又抑扬顿挫,悦耳动心。

唯有两颗相知相融的心,才能演绎出变化万千。一曲绝唱后,刘正风与曲洋人携手大笑,震断心脉而亡。“世间已有了这样两个人,已有了这一曲”,所以,没有悲伤,只觉荡气回肠。

有时,对手也可以成为知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正懂得你的人,恰恰是堪与你匹敌的那个人。

《三国演义》中“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毛扇”的诸葛亮和统领十五万大军的司马懿在“空城计”中相遇, 诸葛亮以一曲琴音“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两军对垒中,一个弹、一个听;一个稳如泰山、琴声悠扬,一个侧耳谛听、细心忖度。而这个场面的背景,一闹一静,城外是人喊马嘶的十五万大军,城内灭火熄炊,静得像几百年没人走过的山谷。司马懿听出:“嗬,这琴弹得美呀!”因为是知音,所以明白:诸葛亮心不虚,否则琴音必定颤颤巍巍、哆里哆嗦。因为听得懂,所以司马懿退兵。

司马懿心中也是有过犹疑的:诸葛一生惟谨慎,断不会以一座空城敌我这十五万大军。诸葛亮也算好:司马懿更谨慎,断不会贸然出兵。诸葛亮心中的“稳”通过琴音传递出来,敌过了司马懿的犹疑,司马懿听懂了琴音,却未听懂弦外之音,只算得半个知音。

当然,在看到南宋的辛弃疾与陈亮相交时,知音的境界蔚然宽广,他们的友谊以懦弱苟安的南宋为背景,“看试手,补天裂”是他们共同的梦想,他们都是军事地理大家,做的是治国安邦、行军打仗的真学问。他们彼此惺惺相惜,从他们相互唱和的诗文中可以感受到这种热烈的情感,辛对陈亮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说他风流儒雅,好似陶渊明再世;满腹经纶,又如诸葛重生。陈亮对辛弃疾也是珍惜得要命,虔诚地祝愿道:“但莫使伯牙弦绝。”我俩都要保重啊,少了一个,另一个只能摔琴孤独终生了。

这年冬天,陈亮46岁,辛弃疾49岁,千山暮雪,陈亮来赴一场迟到了十年的约,两颗相互渴慕的心终于碰撞在了一起,他们顶风冒雪,携手同游鹅湖,他们高歌痛饮,围绕“抗金复国”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畅聊十天。江山满目疮痍,他们胸怀着“万里江山”的梦想,“铁”的心起着共鸣,声清亮而余音袅袅。

袅袅余音穿越千年,你心中若是装着山的坚、水的韧,就能听懂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