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于漪的话 带给我们哪些教育启示?丨关注

于漪的话 带给我们哪些教育启示?丨关注

时间:2021-06-20 20:51:54

相关推荐

于漪的话 带给我们哪些教育启示?丨关注

近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教育学会中语40年暨于漪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在中语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领导、专家及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学习她的家国情怀,学习她奋斗与独立思考的精神,他们再次提及于漪老师深深影响教师们的那些话,随好师妹一起看看吧~

于漪老师说过什么?

在用好新教材的基础上学习新教材,在学习的基础上用好新教材,不是拿到新教材,不符合自己的,和自己有限的认识相对立的,马上就把它扔到一边,马上就批判它。我们怎么样去深入学习它、研究它、体会它,在课堂上用好它,这是我们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语文的人文在一个字、一个词、一篇课文、一节一节课之中。

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把儿童从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一个社会的人,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而这必须要有人文精神。

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没有科学精神,进入二十一世纪没法生活,没有人文精神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语文教育就是教我们育人,既要教文,又要育人,教文是手段、过程,育人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如果把教文看成是硬的任务,把育人看成软的任务,那样是很不可取的,假如一个教师,只见文不见人,那么充其量只是在鸡虫得失上兜圈子,很难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

课文中语言文字是体,人文内涵是魂,两者一定要融为一体,魂要附体,体中要有魂,语文课一旦没有了魂,没有思想情感,如何打动学生?语文课当然要重视语言文字,但是语言文字是载体,载什么很重要。

我们的教育是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语文教育要挑明铸魂育人的鲜亮态度。

转换立足点,要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生的“学”出发。

课堂上讲和练既要重视眼前的课文,又要不为课文内容所限而不思其他。要认真地、审慎地选几个知识点或训练点纵横延伸。选的“点”要恰当:在课文中能起“点睛”作用或关键作用的;语言经得起推敲,内涵丰富而又咀嚼有味的;能在思想上给学生以启迪,能拨动情感琴弦的;读、写、听、说能力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能切实获得训练的;能拉出联想或想象线索的,知识和能力训练扩散点显明的、丰富的。

语文一定要是语文,这样才能屹立于不败之地。人文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语言因素不能放弃,但不是搞机械训练,整体感知也不是读一读、议一议,老毛病没克服,新毛病又来了。

你看看现在书店里不是优秀作文选,就是满分作文,全都是为了考试,这样不得了的。作文恰巧是最不能急功近利的。

在应试作文潮水涌向书肆、涌向学校、涌向家庭时,对什么是作文,应该怎样学写作,不少人已经木然,包括有些学生和教师。

回到作文的原点,具备作文的本真。写作文不是作秀,不是乔妆打扮,而是写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应情真、理真、事真,力求做到情深而不诡异、义直而不回、事信而不诞,否则不可能有生命的活力。

一步一陟一回顾,写作上企图走捷径,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手中有支灵动的笔,表情达意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是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练认识,练眼力,练文字功力,勤奋努力、锲而不舍、孜孜以求。

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几乎是写作者的共同追求,只有在文化积淀上下工夫,才能笔下滔滔滚滚。大量阅读,善于阅读,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在熏陶感染之中丰富了情感,观察着社会,品味着人生。

勤于写作实践,更是这些写作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对自己的文章采取负责态度,评论利弊得失,明确努力方向,对文字推敲,语言技巧也毫不含糊。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文字、文学有必不可解之情,情深、情痴、情醉,而后才有令人动心、令人振奋、令人唏嘘的佳作,寡情薄意,冷若冰霜,写作只为应急,只为拿到一块敲门砖,当然不可能体会到其中的奥秘和欢乐。

于漪老师带给他们这些启示

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

就一个国家而言,就一个国家未来青少年的成长而言,不仅仅要考虑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更要考虑思维的成长,人格的成长。

于漪老师始终讲“我是一个草根教师”,什么叫草根教师?就是非常注重于教学实践的教师、扎根泥土的教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教师、思想不断再生的教师,最关键的就是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磨亮思想的刀刃。

陕西省西安市教科所原教研部主任赵明:

她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的著作里有太多的“金句”值得我们学习和思索。在于漪老师身上我看到师者的表率,学者的睿智,长者的慈祥和求索者烈火般的热情。

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执行总校长黄厚江:

我们要思考向于漪老师学习什么?于漪老师的思想从哪里来?我想首先是来自于一种自觉的学科使命。这种自觉的学科使命第一源于其伟大的民族情怀,第二源于其对“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课堂”的坚守。

读书的种子很重要,一个伟大的学科使命的种子,对于优秀的教师来讲更加重要。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

于漪老师教文育人的思想,首先有赖于她的战略眼光,建立在她的教育观之上,她对“失魂落魄”的语文课深感忧虑;其次有赖于她的专业自信和语言观,她认识到语言的本体论意义,提出语言不但有自然代码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性质,有鲜明的工具属性、人文属性;第三,更有赖于她的躬身践履,扎根于实践土壤之中。

在于老师的诸多思想中,“人”是一个核心词,也是最重要的词,教文育人是于漪老师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她一辈子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的目标。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卫东:

于漪老师强调“胸中要有教文育人的蓝图”“教师的视野不能只局限在文,教文须服从育人的大目标,为这个大目标服务”,想得远些,想得深些,才能站在高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才会在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时代的精神。

复旦大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

我始终认为于漪老师是种水稻、种小麦的人,这才是人类永远的食粮,她的语文教育思想直指语文本质又能够超越自我,于老师对语文教育“小传统”“中传统”“大传统”的超越体现了扬善抑恶、中西交融、汲取精华、为我所用的精神。

北京一〇一中学正高级教师程翔:

1985年我在济南听了于漪老师的报告,从此立志要做像于漪一样的老师;1995年全国青语会成立大会在泰安举行,又让我由衷感受到校长对教师的鼓励,一个优秀的校长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太重要了。

上海浦东教发院教研室高中部主任兰保民:

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她提出要把语文课上得实惠一些、朴素一些;提出立体化、多功能的课堂构建;提出课堂应该是生命涌动的舞台……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

于漪老师“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她的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学习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能不断有新思考,新启发,在于老师身上能够看到精神高度是可以不断拓展的,生命是可以永葆长青的。

本文编辑 | 李孜

责任编辑 | 李孜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