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文运昌 文运昌隆的意思

文运昌 文运昌隆的意思

时间:2019-01-27 14:39:46

相关推荐

文运昌 文运昌隆的意思

1953年,毛主席的一个表哥来北京做客,不料他竟然“乐不思蜀”,而且还在酒后大谈自己的革命经历,最后毛主席生气地说道:你回去吧!

这个表哥名叫文运昌,他是毛主席八舅文玉钦的次子。在毛主席16岁那年,多亏了文运昌的帮忙,才得以进入湘乡县立高等小学就读。

在此期间,文运昌对这个比他小9岁的表弟很是照顾,还时常为其寻找《盛世危言》、《新民丛报》一类的进步书刊。不得不说,在文运昌的帮助下,毛泽东加快了接触新思想的步伐。

1925年,毛主席在韶山发动组织农民运动,文运昌对此很是支持。一天,反动派突然来韶山抓人了,为了掩护毛主席脱险,文运昌主动引开了敌人,导致自己被捕入狱。

毛主席一直都很感谢表哥给他提供的帮助,并在建国后邀请对方到北京做客。可是,毛主席也是一个十分有原则的人,当文运昌想要得到一份好工作时,他只能无奈地表示:“运昌兄的工作,宜由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来决定……”

可是,毛主席的苦口婆心并没有劝得动他,文运昌也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后来,文运昌每次来北京时都会住上个一两个月,而且经常到毛主席那里用餐。

不仅如此,他还要求顿顿吃肉,餐餐饮酒,每次喝得晕头转向后,就会一派胡言乱语。有一次,他竟然当着别的领导人的面,大谈自己曾经为革命做出的种种贡献。那副唾沫横飞的酒鬼模样,让毛主席皱起了眉头。

1953年,毛主席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同意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意见,同意文运昌担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的文运昌。然而,这个表格不仅不急于上任工作,还要有闲心在北京乱逛。

那年12月,韶山的家人们来到北京给毛主席祝寿。主席很热情地招待了他们,但是再次语重心长地劝诫道:“今后,我乡下的亲戚朋友,都不要来为我祝寿,这样不好。”

其实,毛主席并非不近人情,也不是不想念韶山的亲友,只是早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就提出过不做寿,不请客,不送礼,不用人名起地名的要求。在毛主席看来,他身为领导人,更应该以身作则。

这时,一位亲友开玩笑般地说道:运昌阿公不是早就来了嘛,他不是也来为您祝寿的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毛主席听到这个名字时,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不见了。

待他回过神时,见气氛有些尴尬,连忙用随和的口气说道:“十六阿公(文运昌)住在这里不是来祝寿的。祝寿也不会真的使人长寿的,今后谁硬要给我祝寿,那我就只有让他坐冷板凳喽。”

毛主席的幽默成功让客厅里的气氛又轻松起来。可这时,文运昌走进来了,他显然听到了毛主席的那些话,于是一脸不悦地说道:“该不会先让我坐冷板凳吧。”

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说道:“运昌兄,你来北京有些日子了,现在趁着有伴,就跟他们一起回乡下去吧。”

文运昌一听毛主席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他下逐客令,感觉脸上很是挂不住,于是很不高兴地说:“我还没打算走哩。”

这一句话激起了毛主席的怒火,他生气地说道:“好,好!你走不走由你,我不管了!”

韶山的亲友们看着这僵化的氛围,赶紧劝和起来,文运昌也只好同意了毛主席的要求。

自从文运昌回到韶山之后,表兄弟二人便没有了联系。1959年6月,毛主席回韶山时,还特意与文家的亲戚合了影,但照片中唯独没有文运昌。

在他看来,表弟明明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但却不愿意给自己谋一点儿好处,简直“忘恩负义”。1961年12月11日,文运昌带着这份不能理解离世了。

毛主席与亲属的合影。

左起:叶燕燕(叶子龙长女),王海容,李讷,王季范(表兄),毛远新,文运昌(表兄),文涧泉(表兄),叶莉亚(叶子龙次女),肖凤林(王季范儿媳、王海容母亲),李敏,王起华(王海容弟弟)。

表兄文运昌,帮助石三伢子走出韶山冲,起了指路明灯和知识启蒙者的作用。他俩是亲戚,是朋友,也有过命的交往。

新中国成立后,文运昌两次来北京,第一次单纯探望,一住就是四个多月,毛主席好吃好喝招待着。

第二次是1952年6月,要求主席给他安排体面工作。因为熟悉了环境,行为不再拘束,整日酗酒,胡言乱语,住了一年多还不愿意走。直到1953年冬天,毛主席生气地说,走不走由你,不管了。

文运昌几乎是被撵走的,觉得颜面尽失。回到家乡后,给秘书田家英去了封信,开列了文家后代15人的名单,要求适当“照顾”一下,田家英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断然拒绝。

文运昌面子上挂不住,对主席的怨气也更大了。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工作也做不好,生活作风也有问题。毛主席只好给当地政府写信,让他们不要有顾虑,放手管理。

文运昌怨气越来越大,不再和主席来往。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韶山时,和文家亲戚合影留念,大家都来了,只缺文运昌。直到1961年,文运昌抱着遗憾离开人世,毛主席伤心了很久。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韶山冲。

老家的亲人们一听到消息全都赶来了,大家争先恐后地与主席合影。其中唯独少了表兄文运昌,其实是他不愿意来。

文运昌比毛泽东大9岁,在少年时期,彼此是最亲密无间的兄弟,即使在后来的革命中,二人仍保持书信往来。如此深厚的情谊,为何到国泰民安后就疏离淡漠了?

19,父亲毛顺生强迫于私塾学习6年的毛泽东辍学务农,计划将他送往湘潭城里的米店当学徒。

在毛泽东的亲戚中,文运昌的文化程度是最高的,在毛泽东迷茫的时候,文运昌推荐他报考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为了能让表弟顺利上学,他竭尽心力,主动提出作为毛泽东的入学担保人,并帮他办理好了入学手续。

走进新学校,是毛泽东接触新世界的第一步。

随后,毛泽东面对学习生活游刃有余,文运昌又向他大力推荐了由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接触到民主精神,了解西方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

随着对《新民丛报》的深入学习,梁启超成为了毛泽东最敬佩的人。文运昌如桥梁一般,不仅鼓舞毛泽东接触新思想,更支持他投身革命。

后来,毛泽东回忆起这段少年时光,经常提起这位表哥,念念不忘他曾经的倾囊相助。

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返回家乡,准备开展农民运动。文运昌得到消息后,马不停蹄地赶往韶山。分离多年的兄弟见面后格外激动,他们围着炉火、畅所欲言,从家长里短,到革命局势。

不料,军阀赵恒惕突然带兵前来抓捕。放哨人见此来势汹汹,立马提起手中的马灯警示。毛泽东从后门逃跑,隐藏在密林中。可惜文运昌跑得不快,刚到门口就被逮捕了。

毛泽东想方设法营救被囚禁的文运昌,多方周旋后文运昌被释放。这次被捕犹如冷水浇背,他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判断,从此远离革命,直至解放都不曾离开过湖南。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日理万机,夙夜不懈。但只要韶山的老乡过来,他都会热情招待,常常交流到半夜。

1951年,毛泽东邀请自己的表兄弟文运昌、文涧泉和侄子前往北京中南海做客,由秘书田家英亲自接待。当他们一行人到达怀仁堂时,等候多时的毛泽东激动地对女儿介绍:“这就是当年为我在东山学堂读书作担保人的运昌表兄。”

许久没有听到乡音的毛泽东,终于见到了表兄,二人面对面坐在一起,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这次文运昌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毛泽东也难得度过了轻松的一天。

次年6月,文运昌再度来京,逗留了2个月还没有回去的意思。他一改往日的拘束,用餐时肆无忌惮地喝酒,醉酒后当着众人吹嘘自己当年是如何与毛泽东讨论革命方略,又是如何掩护毛泽东脱险,被捕时如何与敌人周璇等等。

毛泽东心中虽有不悦,仍苦口婆心劝他归乡。回到湖南后,文运昌继续放飞自我,贪杯不止,常常宿醉,喝多了就说疯话。

不曾想年少之时积极向上的文运昌,岁数大了完全变成了贪图享乐之人。

对于毛泽东不让他留京,他一直心存芥蒂,其中最无法释怀的就是毛泽东一直不肯帮他安排工作。

早在建国前,文运昌曾给毛泽东办公室主任田家英寄过一封信,信中详细列出了文家的14口老小,其中既有表兄弟和侄子们,也有表嫂的亲戚们,他要求毛泽东帮助解决这些人的工作和孩子们的升学问题。

这份名单先被送到了周恩来手里,后来转交给了主席。毛泽东扫了一眼,直接批示“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1950年5月,毛岸英回到韶山,在毛泽连的陪同下来到文家,文家人设宴款待。饭后,文运昌掏出一个包裹,里面全是他亲手保存的这些年与毛泽东往来的信件。

毛岸英仔细翻看,发现里面还有两张珍贵的照片。一张是毛泽东与母亲、两位弟弟在19的合影,另一张是19毛泽东和他的父亲、伯父、弟弟毛泽覃在长沙的合影。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留世的只有这一张照片,毛岸英十分感激,对文运昌连连道谢。

见此情景,文运昌重提工作之事,毛岸英的态度同父亲一样坚决。他再三强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能拿来谋私利。身为共产党的干部,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晚年的文运昌对毛泽东怨声哀道,他没想到凭借自己“皇亲国戚”的尊贵身份,竟然连一个小小的“官职”都谋求不到。

在毛泽东一心坚持革命的时候,文运昌因为一次抓捕就轻易放弃了初心;在毛泽东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的时候,文运昌满脑子想着找份清闲的工作安逸终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毛泽东不仅严于律己,更同样严格要求身边人。普通的人疼爱自己的至亲,往往希望给予他们更多;毛泽东疼爱家人,打心底里希望他们能够更加进步,盼望他们可以得到人民和历史的肯定。#献礼建党百年#

毛新宇:文南松和文运昌还将毛泽东父母的遗像和毛泽东兄弟分别与父母合影的照片,还有1951年毛泽东向文运昌借书的亲笔信,都交给了岸英伯父。伯父含泪致谢,说实话,到今天为止,他才第一次看到他祖父和祖母的尊容!啊,爸爸多像奶奶呀!那脸形,那眼神;而毛泽民叔叔却像爷爷,精明能干,难怪他在党内和政府里不是管银行,就是当经理呢!

时过申刻,红霞满天。我的伯父依依惜别佳棠阁,经樟木冲、黑石寨、从芭蕉潭过坳,走滴水洞返回自己的父亲青少年时期经常往返与外婆家的路线,踏着父亲的足迹,走在这乡间的山路上。他的感受自然会很多很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文运昌给表弟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列出14名亲属名单,要求毛泽东给予特别照顾,谁知毛主席回信中的10个字,令他很生气,之后继续写信提要求,他认为毛泽东当了那么大的官,为亲戚帮个忙本就应该。

不曾想,毛主席向来讨厌“任人唯亲”,他批复的这10个字是:“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而且,毛主席很早就对秘书田家英立下过规矩:

“凡是要求到北京来看我的,现在一律不准来。来了也不见。凡是要求安排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

文运昌在信中提到的这些人,大部分是毛泽东母亲文七妹这边的亲戚,他们分别是:

文泽湘,17岁,初小;

彭述英,女,17岁,高小。“系赐生之子媳”。

文仁山,14岁,高小;

文星山,12岁,高小:

周力仁,女,17岁,高小。“系砥澜之子媳”。

文商山,12岁,初小。“系南松的孙”。

文期深,16岁,高小;

文上国,17岁,高小;

文上禹,15岁,高小;

文上元,14岁,高小;

文葭知,女,15岁,高小。“系墓冲伯外公的子孙”。

文锡祥,15岁,初小;

文爱兰,15岁,高小;

文美秀,16岁,初小;

文杰娥,15岁,初小。“系西头叔外公的子孙”。

当文运昌多次被拒后,他对毛泽东产生了埋怨之情,认为他太过小气,当官忘本,此后半生都没再搭理过这个表弟。

不仅如此,他的头脑一直被迂腐的封建思想禁锢,总想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在家乡工作时,动不动就偷懒,还曾想借着毛泽东的关系为自己谋私利。

毛泽东知道后,让回乡探亲的毛岸英找他谈话,进行劝说。

毛岸英对这位伯伯说:“父亲的权利是人民给的,这种权利只能用于为人民谋福利,而绝不能用来为己谋私,共产党的干部,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人情上带好头。”

可惜文运昌听不进去,一直对毛泽东怀着怨气。

哪怕是后来湖南省的干部根据文运昌的学历,实事求是给他安排了文史馆员的工作,他也不情不愿地接受,心里想到依然是表弟毛泽东应该为他安排高官厚禄之类的工作。

回顾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不得不感慨毛主席的大公无私和伟人胸怀,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出于为人民考虑。

这种高尚的思想,人民理解并敬仰他。

只是个别人,如文运昌之辈,他们始终惦记的是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不但自己做不到克己奉公,而且不理解别人如此行事的出发点和深远意义。

在这件事上,毛主席守的是底线,而文运昌计较的是私心。

你觉得呢?

一九三七年,面对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毛泽东曾写信告诉他的表兄文运昌:“我们的工作是很紧张的。每天,他总得先读一大堆来自各方面的情报,对工作作出部署。然后,在昏暗的油灯下开始读书或写作。毛泽东习惯在夜间工作,他常对来访者说:我白天睡觉,晚上是我精力最充沛的时候。”

1954年11月底,王季范接到中南海的电话,毛泽东的秘书通知说:

“主席今天下午接见文运昌和文梅清两位老人,请你和章淼洪同志一起去。”

文运昌提出请毛泽东给湖南省政府写一个条子,为他在湖南安排一个参事之类的工作。毛泽东一听,神色顿时严肃起来了,他说:

“建国后,韶山很多乡亲想来北京看看,我是很欢迎的。但是,一年不能来的太多,来多了我招呼不起哟!你们来去的一切费用,都是我的稿费支付的。另外,还要给当地政府添许多麻烦。生活确实困难的,我可以接济点,至于安排学习、工作这类的要求,就办不到了。”

毛泽东又指着毛泽全、钱希钧、毛远耀等人说:

“他们干革命,都是靠自己、靠组织闯出来的,我是从不干预。”

文运昌见毛泽东这么说,就再不做声了。

“还有,”毛泽东清了清嗓子继续说:“你们也不要打我的旗号,找湖南当地政府的麻烦。这点请你们原谅,也请你们回去跟其他的亲友说清楚。”

此时,毛泽连、谭熙春、邹普勋、毛锡臣等因来京日久,打算回湖南去,毛泽东就说:

“十六哥他们可以和你们一起走。”

文运昌一听就不高兴了,他说:

“主席,我还没有打算走啊!”

毛泽东听了,有些生气地说:

“你走不走由你,我不管你了!”

文运昌只好答应和毛泽连等人一同乘火车返回湖南。毛泽东在客人们离京时,给谭熙春、毛锡臣这些第一次来京的人,分别添置了一套棉被、一套棉衣裤及鞋帽等物品;其余的客人都是第2次来京,以前已经添置了衣物,这次就免了。邹普勋告诉毛泽全、徐寄萍说:

“这次来京的乡亲,主席为他们添置的衣物规格,比以前低多了,主席也真是招待不起了。”

文运昌听了,也感慨不已。他想:主席虽然生性节俭,且有不少稿费收入,但开支大,经济并不宽裕,今后可不能过多地来北京打扰他了。

文运昌,毛泽东求学路上的引路人,建国后让主席帮忙安排工作,却没有得到帮助。伟人的情怀,即使是这样有学问的亲戚,也理解不了。

文运昌是毛泽东外婆家的大表兄。他生于1884年,家住湖南省湘乡县唐家托。在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唐家托成了他的乐园,这里不仅有外公外婆和舅父等长辈的疼爱,而且几位表兄弟与他意气相投,感情甚笃,尤其是比他年长9岁的大表兄文运昌对他更是特别关爱。文运昌经常借家里的藏书给毛泽东阅读,还向他介绍湘乡县东山高等学堂。

在文运昌的鼓励以及舅父和同族、塾师的帮助下,毛泽东终于冲破了父亲要他辍学到米店当学徒的阻力,来到东山学堂读书。文运昌为他办好了入学手续,而且主动做他的入学担保人。

1936年在陕北的窑洞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毛泽东这样说:我进了东山学堂,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是我无心读古文,当时我正在读表兄给我的两本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

就是这样帮助自己的大表兄,后来让主席帮忙给安排工作,主席还是拒绝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文运昌就给毛泽东办公厅主任田家英写了封信,并随信开了一张14人的名单,都是文家老少,有的是毛泽东的表兄弟,有的是表侄和表嫂娘家的亲戚,要求照顾安排工作、职务或保送升学。这份名单不久被周恩来转到毛泽东手里。

主席看后,不悦地说:“我不管其他领导是不是有这样为亲人做安排找位置的事,这种事,我毛泽东是不会答应的,共产党不同国民党,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去奋斗。”于是毛泽东大笔一挥,在文运昌的名单上批示:“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何时候都不能顾私利。天降伟人,福佑中华。

用主席的老师杨昌济先生的话来说,毛主席是中华三千年出一个的千古伟人。#领袖毛泽东#

读毛主席写给表兄文运昌的信,十年失联,第一次联系上,情亲、乡情、友情、师情、国情,不止泪奔主席的家国情怀[流泪][流泪]更是赞叹主席兼济天下苍生救苦难于水火之中的百姓人民啊[流泪][流泪]

毛主席1927年离开家乡上井冈山,1934年二万五千里长征,到1937年,这是毛主席与家乡亲友中断十年联系后写给外家的第一封信,也是毛主席写给家乡亲友最长的信之一。

在信中,毛泽东以极其朴素亲切的语言,生动感人地向亲人们讲述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宗旨,向表兄展现了一支崭新的无产阶级革命队伍形象。

这封信写满了5页纸,近500字,在毛主席家书中可谓长者。就其内容来讲,均系家国大事,革命至理,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就其情感来讲,激越澎湃,诚挚深厚,博大恢弘,喷薄而出,又可谓情理交融动人心魄。信中“快慰莫名”“十分敬爱”“十分眷念”“片纸只字都是欢喜”等语,不厌其烦,反复表达,流露出毛泽东对故乡和亲人的无限挚爱和眷念之情,真是感人至深。

全篇既有回肠荡气的感情奔流,又有为救天下劳苦大众奋斗不息的精神体现。

既充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又饱含浓烈的亲情。

既有敢于面对暂时困难的勇气,又有对未来胜利的预见和信心。无论从写作艺术,还是从其表现出的精神实质看,都堪称中外古今名人书信的典范。

看伟人书信,学伟人智慧!

小组里的一群人一起读主席书籍,一起感悟分享主席智慧,真正的教育就是用人去点亮人,你也可以点亮更多的人,欢迎加入学习小组!

备注:人的关系和背景,看书信备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