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时间:2021-09-07 19:55:26

相关推荐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清明节的由来和神话故事,注意事项。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注意事项:

1:发不遮额:清明节阴气浓重,节日前后一定要亮出额头,额头是人的“天灯”,不能被盖住。

2:扫墓是为了祭奠先祖,不是玩乐,最好保持敬重之心,切不可随意与墓地合影或照相,若是带了小孩子前往一定要告诫其不可嬉骂非议祖先,属于大不敬。

3:尽量避免在扫墓日当天去买鞋,鞋音同“邪”,以防不吉利。

4:拜祭宜慎言:拜祭扫墓之时不宜多说话,更不宜说脏话、怒话、轻佻、不吉利的话等,言语一定要恭谨庄重。

5:扫墓回来宜净身:扫墓回来一定要清扫鞋子,换洗衣服,最好在进家门之时跨一下火盆,这样可以避免带着阴气进门。

6:不能亲临的祭祀:如不能参加扫墓的,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摆上祭拜用品,朝着先人下葬方向(或家乡方向)烧香祭拜。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距今已有约2500年的历史,它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总结了一下它的由来。

清明节的由来之一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由来之二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

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

清明节的由来之三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由来之四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节由来风俗文化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可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以及风俗和禁忌吗?

一、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风俗

1、荡秋千

荡秋千是在清明节的时候一个传统的风俗,荡秋千的历史古老,最早期的时候荡秋千的名字是叫做千秋的,后来是为了避忌讳才变成了秋千。

2、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

清明节的由来和古时候的寒食节有关,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为了纪念他的爱臣介子推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而1935年的中华民国政府将4月5日定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清明节的风俗有:1、扫墓;2、踏青;3、吃青团等。

1、扫墓:清明节扫墓,是家人们对祖先的敬畏和思念之情,这个习俗流传已久。

2、踏青: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一般大家在扫完墓的时候,便会在田间乡野处游玩一下,因为清明节期间正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候。

3、吃青团:清明节吃青团是江南一带的风俗,青团一般用艾草加糯米粉蒸制而成,中间包有豆沙之类的馅料,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包入肉松、酱肉等。

你知道寒食节是怎么回事呢?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清明节来临之际,与您分享传统节日绘本,给孩子讲讲吧。

#清明节# #百粉# 大家知道清明的来历吗?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绵山(今介休绵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文明祭奠,缅怀先烈”——邵原二中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3月29日邵原二中对学生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并开展系列活动,丰富清明节主题教育。

齐亚丽主任利用升旗似式,发表国旗下讲话,通过清明传统文化蕴意,倡导大家文明祭祀,缅怀先烈的英雄精神;各班级召开了以“清明”为主题的班会,学校政教处深入各班检查清明主题班会的落实情况;各班以“清明”为主题出手抄报,围绕清明的来历、习俗、文化等方面,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同,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云祭奠”寄托对先辈的哀思,对先烈的敬仰,从而加深对幸福生活的珍惜,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本次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把清明节主题文化活动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普及传统节日知识,弘扬爱国精神,增强了民族精神的感召力,营造了浓厚的文明缅怀氛围。

( 供稿:张敏 崔艳芳)

#教育听我说#四川乐至县:石佛小学,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乐至县石佛小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清明节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了解清明文化。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等。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感受清明文化。对全校师生进行清明节文化教育以及清明假期的相关安全教育。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我是中国人》。

布置中队主题活动。各中队根据以下主题,并结合本中队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好清明节主题活动。一年级二年级诵读清明小诗;三年级了解英雄故事;四年级制作“我心目中的英雄”卡;五年级制作手抄报;六年级写一篇主题文章,缅先烈,话理想等。

通过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逐步了解清明的文化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原创——清明节的思念##又到清明##我是中国人#

明天就是清明节,大家知道清明节来历及假期的来历吗?请看下图解释.

开江县任市一小开展清明节系列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近日,开江县任市镇第一小学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清明节系列活动。

各班组织学生收集与清明节相关的资料,办一期以“清明节”为主题的手抄报,介绍清明节的来历、习俗、诗歌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月29日,各班级召开清明节主题班会,班主任利用PPT,从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讲到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王二小等革命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传承革命美德,不忘革命先烈,牢记历史使命。

3月29日至4月10日各班组织学生登录中国文明网等链接,向先贤先烈鞠躬鲜花、抒写感言寄语。清明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广福镇革命纪念地,参加缅怀先烈活动,聆听先烈的事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刘媛媛)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新乡市凤泉区各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之清明节”系列活动

一目青草绿,又见清明时。当四月的脚步悄悄临近,当四月的歌声悄然响起, 又到了我们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这个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节日里,新乡市凤泉区各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活动。

凤泉区实验幼儿园开展了“知风俗 忆清明”主题教育活动。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奠祖先,传承孝义的传统节日。各班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学校组织教师、党员同志和幼儿参加了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致敬英烈、祭扫英烈、敬献花篮等让幼儿体会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让崇敬先烈和爱国之情在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踏着春日的暖阳,陈堡小学师生代表又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四十七烈士殉难处,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和音容笑貌,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在烈士殉难碑处,少先队员代表发言:正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要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顽强毅力和拼搏精神,随时迎接困难的挑战,为祖国的强大和社会的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凤泉区宝山路小学在学校操场参加升旗仪式。全校师生都佩戴这亲手制作的洁白小花,敬仰在心中,巧手展深情。宝山路小学校长王克玲,通过专递课堂给全校师生上了一节生动的思政课,学生们仿佛走进了那战火纷飞,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在思想上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激发了学生爱国热情,增强了历史使命感,深深体会到今天和平与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

该校还组织全校学生分级段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闪闪的红星》和《地道战》,学生们通过看电影,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年抗日英雄们的坚强与勇敢,用心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高年级孩子们还纷纷写下了深情缅怀革命先辈与赞美祖国的读后感,还用视频表达了对革命先辈无比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新乡市三十八中学、大块第四小学、宝山路小学纷纷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全校师生清明节前夕,在“中华英烈网”等平台上进行鲜花祭祀以书写寄语等方式来缅怀先烈、追思先人,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学习祖国历史、学习英模事迹,引导人们继承先烈遗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大块第四小学还开展手抄报、绘画活动,让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植入爱国情怀。通过此次活动,师生们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进一步认识,深刻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了同学们励志勤奋读书,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此次清明祭英烈活动充分调动了凤泉区师生学先锋、做先锋的意识。学生们纷纷表示:要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顽强毅力和拼搏精神,随时迎接困难的挑战。不辜负烈士们的遗愿,按照革命先烈所指引的方向,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河南融媒体中心邮箱hnrcxb@)

#教育听我说#四川乐至县:中和场镇初级中学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活动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近期,乐至县中和场镇初级中学组织全体师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各班组织召开“继承先烈遗志,强国复兴有我”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清明的文化习俗,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从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学生在学校微机室开展网上祭奠活动,学生们轻点鼠标,在神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前,深情鞠躬,献上圣洁的花圈,并留下自己的寄语,表达对先烈们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学生通过手抄报和黑板报表达自己对先烈的敬仰之情与对祖国未来的无限憧憬。

此外,学校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介绍清明节的来历与意义,并要求学生在清明假期观看革命英雄事迹影片或阅读革命英雄故事,向革命英雄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清明节##清明节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习俗##原创——清明节的思念#

又到清明说清明

清 明

【唐】 杜 牧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呢?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宠妃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就用尽手段迫害晋献公的其他儿子。晋公子之一重耳就这样在外流浪,受尽磨难。春秋三杰之一的介子推一直跟随重耳。逃难中,没有饭吃,介子推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给重耳充饥,立下了大功。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身边有小人把介子推的功劳说成自己的,得到晋文公的奖赏。介子推不以为意,隐居绵山,过着简朴的生活。重耳要给介子推官做,介子推也不愿意做,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晋文公身边一个小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带人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想起介子推对自己的帮助,大哭,本意是要报答介子推,让他回朝当官继续为国尽力,没想反害了他。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用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与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与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在介子推死后的第二年,晋文公再次来到绵山纪念介子推时,发现头年烧毁的那颗柳树又重新焕发了新芽。晋文公触景生情,便给这棵柳树赐名“清明柳”,并昭告天下,把这日定为清明节,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后来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和怀念。这一天,扫墓是最重要的活动。不过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

介子推忠君赴义,不贪功名利禄的气节,感人至深。可是,他作为春秋三杰之一,并辅助晋文公多年,才华自当横溢,为什么不继续跟着晋文公呢?为社稷为黎民百姓做贡献,方不负自己平生才学,又何至于让老母与自己惨死绵山?在清明,在后人的纪念赞叹中,介子推可否会重新定义自己?

还有11天就是清明节了。

现在人基本就知道清明节是扫墓祭祖,踏青郊游而已,我原来也是对清明节不懂迷迷糊糊,也不知来历,后来我仔细做了功课学习,看了中国史籍书【左传】介绍,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说给网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之间,我们历史上称之为:春秋时代,距离现在公元后3月23日为止,已经2657年了,这个“清明节”的故事就是从春秋时代来的。

怎么回事呢?

设立“清明节”的人叫——姬重耳。他是晋国第22代君主,通俗说就是国王。

他爸爸晋献公娶了6个老婆,尤其4老婆骊姬不是省油的灯、最能作妖、心眼最坏。她想让自己亲身的儿子——溪齐当太子,将来当国王。

4老婆就和那些蝇营狗苟、诡计多端的大臣联合干了一票“骊姬之乱”,骊姬把重耳大哥姬申生害死。

亲爸爸晋献公也是250,不分青红皂白、只宠漂亮妖冶性感的4老婆,所以4老婆骊姬就兴风作浪、嘚嘚瑟瑟、心狠手辣,把姬重耳给整个流亡。

说明男人娶一个好老婆多么地重要。

整不好,让你家破人亡啊!

没有办法,姬重耳在外流亡。

不过,重耳人缘好、爱学习、心善良,身边大臣——介子推,死心塌地跟随姬重耳,专心致志辅佐、没有私心。

有一次重耳和随从走累了,没有吃的,介子推就用刀在自己大腿剜一块肉给重耳熬汤吃,当时重耳不知道,他吃的喷喷香,不住说:“好吃,好吃,太美味了。”

后来,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泪流满面。

姬重耳后来在秦穆公帮助下夺回国王宝座,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却忘了介子推,一高兴,忘了恩人。

介子推不抢功名,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现在人都是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追求舒适安逸、奢靡享乐,唉,说实话:我们都不如古人介子推啊!惭愧啊!惭愧啊!

国王姬重耳追悔莫及,心亏内疚,命令士兵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颗老枯树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第二天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希望抛弃陋习,请不要在大马路上烧纸,纸飞烟熏,污染环境。

还有到公共场合祭奠先人,请不要烧纸,遵守文明祭奠,不乱扔垃圾,保持公墓卫生整洁。

希望大家做一个新时代文明人!

清明时节祭奠故人烧纸的习俗据说和一位秀才有关[嘘]

每逢清明或一些纪念日,人们去祭奠已故的亲人时,总要烧一些纸钱。这种给死人烧纸钱习俗的由来,相传与一位秀才有关。

汉朝时期,有位名叫尤文一的秀才,苦读

寒窗十几年,未能获取功名,便投在蔡伦的门时i

下,学习造纸。尤秀才为人精明,不久蔡伦便 本把技术全部传授与他。

蔡伦死后,尤秀才继承蔡伦的造纸业,并且比蔡伦更胜一筹,造出的纸又多又好。但当时用纸的人很少,造出的纸卖不出去。为此,尤秀才茶饭不思,没几天,竟闭上眼睛死去了。

左邻右舍知道后,都过来帮助料理丧事。尤秀才的妻子哭着对大伙说:“家境不好,没有什么可以陪葬,就把这些纸烧给他做陪葬吧。”

于是,专门派一个人在尤秀才的灵前烧纸。到了第三天,尤秀才突然坐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叫着: “快烧纸,快烧纸。

所有在场的人都被吓坏了。尤秀才却说:“我真的活了,是烧的这些纸把我救了。这烧的纸到阴曹地府就变成了钱。我用这些钱还了债,赎了罪,阎王老爷就把我放了回来。”这件事传出后,一位有钱的老员外对尤秀才说:“我用金银陪葬,不比纸值钱得多吗? ”尤秀才说: “金银只能在阳间使用,不能带到阴曹地府去。不信,打开棺材看一看,陪葬的金银保证分毫没动。”

员外听了点头称是,并买了尤秀才家大量的纸。于是,买纸的人一下子多起来,尤秀才的纸供不应求。

其实,这是尤秀才和妻子设下的一个计策,为了多卖一些纸,才上演了这出死而复生的戏。也就是这样,给死人烧纸的风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吧[呲牙],怀古趣闻持续更新。

清明节闲聊.节日的由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一唐.杜牧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

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

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

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

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

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文史小故事:关于寒食节】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吧?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等。在每个节日,都形成了各种各样独特的习俗。众多节日中,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寒食节。这是我们唯一一个以饮食习惯来命名的节日,并且它的由来是和一个故事有关系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寒食节的一些小故事吧。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要求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寒食节便这样出现了。

到了汉朝的时候,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但是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明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后来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随着时代的推移,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主要的习俗就是禁火寒食、拜祖、插柳踏青、蹴鞠、咏诗、净肠……

【判断】寒食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以饮食习惯命名的节日。(√)

【判断】寒食节是用以纪念春秋时期的一位国君的。(×)

【多选】寒食节的习俗有哪些?(ABCD)

A.禁火 B.拜祖 C.净肠 D.蹴鞠

很惊讶,六岁儿子居然给我讲了清明节的来历,说实话,我以前是知道的,但是现在没有特意去看,也忘得差不多了,只是隐隐约约记得介子推,晋文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