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太原亲子游:方圆世界 山西博物院追寻国家宝藏之古代货币

太原亲子游:方圆世界 山西博物院追寻国家宝藏之古代货币

时间:2023-11-04 12:01:28

相关推荐

太原亲子游:方圆世界 山西博物院追寻国家宝藏之古代货币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再清新脱俗之人,总还是得和这“阿堵物”打交道的。山西博物院专题展“方圆世界”,以馆藏的中国古代钱币,再现了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与发展的脉胳与轨迹,这些锈迹斑驳的各种古钱币,折射出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刀光剑影,演绎并承载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

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夏商,终结于清末。数千年间连绵不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东方货币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

“菁菁者我,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诗经》

“锡我百朋”,是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的诗句,诗中的“朋”,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贝币”的计量单位。

最早的贝币是天然海贝

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也称作“贝化(货)”,早在夏代,已取得了货币的资格,到秦始皇统一货币,才退出历史舞台。

最早的贝币是天然海贝

最早的贝币是天然海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流通的需要,还出现了人工制作的石贝和铜贝。天然贝的计量单位是“朋”,五贝为一索,十贝为一朋。许多与财物或经济活动有关的汉字都从“贝”,如赏、赐、财、货、贾等。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盛行。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盛行,形成布币、刀币、圜钱等不同的货币系统。布币由农具铲演变而来,流行于中原诸国。刀币和圜钱流行于燕、齐等广大地区。为我们描绘了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图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经》

“抱布贸丝”是《诗经》中的《氓》的诗句,“抱布贸丝”即用‘布”买丝,可见诗中的“布”是当时的一种货币。

类方足布和类圆足布

有一些小型布币,在币文、纹饰等方面都属尖足布币的范畴,只是在形制上有所变化,首部、肩部、足部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被称为类方足布和类圆足布。战国时赵国铸币。

桥足布

桥足布,两足与弧档星桥彩而得名,是战国时期魏国铸币。因其币上的文字多有“金斤“字。又称“金斤“布,有二“金斤“、一“金斤“、半“金斤“三种。“金斤”是战国时期的货币单位。

圆足布

圆足布,战国时赵国铸币。布币币身首、肩、裆、足都呈圆形,按币文至今只发现两种,各有大小两型。

锐角布和蚁鼻钱

战国时期铸币中的一种首部两侧出有锐角的布币,称为锐角布,是韩国铸币,或为魏国铸币,有待研究。

楚国有钤着印文的小方块黄金,大多印文为“爰”,俗称“爰金”或“印子金”;有形制独特的青铜布币;有一字或多字的有文铜贝,文字有的像蚂蚁,有的像鬼脸,俗称“蚁鼻钱”或“鬼脸钱”,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货币体系。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白头吟》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卓文君暗示用钱刀买来的爱情不会长久。诗中的钱刀是泛指战国时的刀币。

刀币

刀币

刀币是由古代一种叫“削”的刀形工具演变而来的,币文内容不一。最早使用刀币的是春秋时的齐国,俗称为齐刀,战国时的燕国和赵国也都铸行刀币。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黄庭坚

圜钱

圜钱

圜钱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魏国、秦国和齐国,是由纺织用的纺轮形状演变而来,圆形中有孔,是先秦货币晚期的形态,标志了货币制度的统一趋势。

秦统一中国,统一货币。

秦统一中国,结束纷乱的六国币制,通行“半两”钱,顺应了经济的发展。从此中国货币定型于方孔圆钱,后世沿用两千年而不改,在中国货币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据考,秦篆书的“半两”二字就出自于宰相李斯之手,字体粗犷有力,气韵磅礴。

汉武帝始铸“五铢”钱,汉朝迎来强盛。

“九府五铢世上珍,鲁褒曾咏道通神。劝君觅得须知足,钱解荣人也辱人。”——唐·李峤《咏钱》

五铢钱范

公元前206-前1间,西汉立国后的几次币制改革,先后铸行了“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及“四铢半两”。汉代半两减重现象严重,已名不符实。

五铢钱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罢半两钱,始铸五铢钱,面文为“五铢”,重如其文。以“五铢”为文的钱币从西汉始,沿用至隋,在中国货币史上流通了730余年。五铢钱由于其形制大小轻重适合流通,成为此后铸币中作为最基本单位的小平钱的标准。

新莽政恶钱善,为后世所钟爱。

公元8年,王莽篡位后在短短十余年的“执政”生涯中进行过四次货币改革,使得币种繁多,币制混乱。王莽钱使当时的社会经济混乱不堪,但其多铸造精美,篆文绝佳,存世稀少,被世人称为“短命而珍贵的王莽钱”。

“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李白《舒旧赠陆调》

一 刀平五千

李白借用双错直万钱(一枚金错五千)来诠释“一诺千金”,来自于新莽时期一种名为“一 刀平五千”的刀币,也称“金错刀”,“一刀”二字均采用错金技术,“平”的意思为值,即是说一枚一刀平五千钱币相当于当时市面上五千枚五铢小钱的价值,这种钱币也因此成为当时王莽征敛民间黄金的一种大面值货币。王莽把黄金错在钱币上,是一种创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开元通宝” 开中国古代货币宝文称谓的先河。

“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青光为迫使,买尽人间不平事。”——宋昆陵女子

开元通宝

唐武德四年(621),废止“五铢”,始铸“开元通宝”,开中国古代货币宝文称谓的先河,直到清末沿袭不改,效仿沿用了一千多年,版本较多。

“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开元通宝”寄托了统治者唐高祖李渊开创新纪元,创造富庶、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铜钱名曰“通宝”,以钱为宝,也意味着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货币即财富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它的崇拜。

初唐“开元通宝”币文为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为“初唐短一元”版式。其它版式繁多,各有风格,面文“元”字有左挑、右挑、双挑等区别,有些钱币背面还有星点、星月及各种月纹等。

开元通宝直径八分,每枚重二铢四絫,十枚重二十四铢,恰合一两,这是后世两以下十进位衡法的由来。

宋代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谪官无俸空无烟,惟拥琴书终日眠。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有御书钱。”——王禹偁

宋代仍以铸币为主,白银和纸币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货币种类繁多,难以计数。宋代货币铸造精美,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至道元宝”真、行、草御书三体钱

宋代钱币的书法独具特色,书体丰富,包括篆、隶、楷、草、行。或为大家书法。皇帝亲笔所书的御书钱是北宋的独特产物,宋太宗御书三体钱(真、行、草)“淳化元宝”、“至道元宝”,为行书、草书入钱文之始;“北宋天子出崇观,铁画银钩字字端。”, “崇宁通宝”与“大观通宝”为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楷书;“元祐通宝”为司马光的杰作。

宋代钱币的形式还有对钱,是以一枚篆书,同一枚其它书体(真、隶、行、草)的钱配成一对。除书体不同外,其形制、大小、风格完全一样。

辽、金、西夏、元朝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币制和铸币风格不尽相同。

辽钱古拙,别具一格。金代钱、钞并用,“泰和重宝”篆书钱制作精良,文字秀美。“贞祐宝钞五十贯钞版”是金代交钞制度的珍贵实证。西夏钱币中的西夏文钱,是少数民族文字铸币的初始。元代铸币有蒙、汉两种文字,其中带有地支纪年的钱币较有特色。

贞佑宝券五十贯钞版

贞佑宝券五十贯钞版

贞祐宝券五十贯钞版,1978年新蜂县梁村出土。此版文字图案十分精美,这在金代所发现的钞版中极为少见。钞面上方五组钱串图案十分独特,钞面文字中有“平阳太原府两路通行”字样,也与其它贞右宝券“诸路通行”不同。此钞版属历代钞版中难得的珍品。

明代独行“通宝”,钱钞并用。

明代独行“通宝”,钱钞并用,“中书省大明通行宝钞”行用仅数年,存世稀少。清钱满、汉文兼用,纪地、纪局、纪重,版式十分复杂。

乾隆“新疆红钱”、“嘉庆通宝”雕母钱、“咸丰通宝”与“同治重宝”部颁样钱都是难得的珍品;“光绪元宝”银样为仅见之孤品,为中国古代钱币的终结提供了实证。

大明通行宝钞

洪武金锭

洪武金锭

1972年10月,太原市南郊黄陵村明晋王墓陵园内出土,长9.4厘米,两端宽5.8厘米,腰宽3.8厘米,高2.5厘米,重1946克,成色95。锭面镌刻文字:“潞州洪武二十三年折收秋粮赤金五十两五钱重提调官吏冯瑀 司吏李朝梃 库子王士成 长史司监销司吏马九思洪武二十四年三月 日进颜验银匠阎思中 煎辟银匠赵公敏”。

这枚金锭的出土填补了中国以往黄金无大锭的空白。与此锭同时出土另一金锭,形制一样,重量稍轻,为1891克,文字只残留“五十两”。

“质地不同形各异,天圆地方千年袭”,种类繁多的古钱币,既是中国经济进程的脚印,又融各个时期的文化、美学、书法及民俗于一体,方寸之间寓藏了天地乾坤大世界,为我们研究古代的社会经济、冶金铸造,以及文字书法提供了宝贵资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