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习俗和传说!第3个传说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知道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习俗和传说!第3个传说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知道

时间:2019-09-03 07:19:53

相关推荐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习俗和传说!第3个传说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知道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端午节的来历有好几个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第二种说法是: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相传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第三种说法(第3个传说):有一本叫《逸史》的唐代志怪小说,里面说有一次唐明皇外出巡察,回宫后身体不适,梦到一个瘸腿的小鬼,偷了杨玉环的香囊和一支玉笛,还在殿上跑来跑去。明皇大怒,欲呼武士,只见一个大鬼头,蓬发虬髯,面貌可怖,头戴破帽,身披青袍,一把捉住了小鬼。唐明皇问他是谁,大鬼头回奏说,臣是终南山的进士钟馗,高祖(即李渊)武德年间因为相貌丑陋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面试”环节,怒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了臣下,于是铭感在心,誓替大唐除尽妖魅。这话唐明皇爱听啊,一觉醒来,病也好了。神清气爽之下,马上安排吴道子负责绘制一幅《钟馗捉鬼图》,还把画像广颁天下,让世人皆知钟馗的神威。如此这般,钟馗四海皆知,此后更被尊为赐福镇宅圣君。进了农历五月,依着古代传统,家家户户要在屋里挂上一张钟馗蜀黍的小像镇宅,保佑大人小孩都平安,五毒邪魅不进门。于是,这天成为驱邪辟毒之日,钟馗像、天师符和雄黄酒,便是民间常用的三样辟邪宝物。

第四种说法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粽子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现代,端午节是一个“有吃有玩”的美好节日。不过在古代,端午并不是一个喜乐的节日。人们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月五的端午更是“恶日”。端午插艾这习俗广东一带盛为流传。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就介绍到这里了,第3个传说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知道,你在百分之五里面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