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三八妇女节 已经成了歧视女性的节日

三八妇女节 已经成了歧视女性的节日

时间:2018-11-09 18:42:08

相关推荐

三八妇女节 已经成了歧视女性的节日

3月8日放半天假,你怎么过?

从“妇女节”变成“女生节”,继而是“女王节”和“女神节”。然而,它终究还是变成了“歧视女性”的节日。

文/丽琪

艾略特的四月,是残忍的。但粉红包装的三月,更为残忍。

去年3月,一场在微博上发起的话题“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引起了广泛讨论。情况就是,中国女人对被称呼为“妇女”这件事相当不满,凭什么把我等“青春少艾”都生生叫成了“年老色衰”?情感专家陆琪马上表示赞同,适时贴心地“提醒”男人们,要在“三七”那天带自己的“小女生”过一个浪漫的女生节。

这话怎么听怎么不对劲,隐隐闻出来点商业软文的气息——下一步该是教你怎么过一个浪漫的女生节了。还是经济专家余丰慧实诚,直接指出了“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的真相:“在消费过程中,谈女生和美女能促进消费的实现,谈妇女只能引发矛盾。”

这不,今年我们已经不讨论“妇女节”还是“女生节”了。因为,不管是“三七”还是“三八”,在所有的电商平台和实体商场橱窗的促销广告上,一律都变成了“女神节”——浪漫的粉红底色,醒目的标价数字。

不管是“妇女节”还是“女生节”,都变成了购物节。图/齐鲁网

除了买买买,“妇女节”还剩下什么?

“其实与年龄无关,只要你对美丽、浪漫和温柔充满期待,还要有那么一点天真,你就是永远的女生。”关于“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倡议活动的诠释非常漂亮,仿佛无论年龄、经历、身份、职业,每个女人都能有做“女生”的愿望。然而,这却是一场广告商、销售商与网络媒体共同助推的预谋——消费主义的华丽包装。

女权主义者纷纷嗅出了“女生节”的消费主义实质。作为将女权主义议题“去政治化”的方式,消费主义是一种惯有的手段。“国际妇女节”,本来是为了纪念在19美国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中丧生的140多名女工,同时为赞颂妇女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而设立的节日。全世界妇女为争取与男性平等所走过的斗争之路,道途且长,“国际妇女节”是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

193月8日,国际妇女节的德国海报。

在消费主义时代下,这个节日逐渐失去了女权主义色彩——对妇女而言,“自由”比“平等”重要,确切地说,是购买包包、高跟鞋、名牌裙子和高级化妆品的自由。仔细回想经历过的每一个“妇女节”,我到底得到过什么?无非是单位每年发一箱姨妈巾,偶尔是洗衣粉或衣领净,以及享之无味弃之可惜只能用来购物的半天假期。

粉红色的广告文案告诉妳,要用8折的价钱当一个“优雅幸运的女人”;粉红色的广告文案同时告诉你,想成为品味卓越的男神,就要用双倍折扣来成全“时光宠爱的女人”。

半天倏忽一下过去,该上的班还得上,该还的卡数还是要还,只要姨妈巾用不完。

3月5日,杭州,女性顾客在超市大量购买卫生巾。

带上性别的尊重跟赞美都可以打一个问号

除了消费的糖衣炮弹,还有关爱的粉红包装。去年三月,有人提出“女生节代替妇女节”,也有人倡议“反三七过三八”。

这一倡议,是由资深媒体人、女性议题专家李思磐在《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糖衣炮弹正在轰炸女性权利》一文中提出的,针对各大高校举办女生节活动的做法。

“女生节”在中国高校早已不是新鲜事,属于校园流行文化,包括了拉横幅、大喊楼、送玫瑰、联谊会等小恩小惠的关爱活动。这些行动,本质上还是对女生性吸引力的歌颂,尺度一旦拿捏不好,就会暴露丑陋的男权本质,比如高校频繁出现使用性骚扰、性暴力、性别歧视字眼的大尺度女生节横幅。在倡导两性平等的今天,友善的“关爱”和粗鄙的“意淫”之间堂而皇之地无缝切换,不得不引起反思。

两性不平等仍然存在,处处存在,那么讨论“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的意义何在?在司法解释上的“妇女”,是14岁以上的女性,未满14岁的男女皆称为“儿童”。如果设立“女生节”,只是为了对女性好一点,其实可以是任何一天——而这些好,既不应是“小恩小惠”,也不应是“消费自由”。

与其争辩是“女生”还是“妇女”,不如学会理智的警惕和有效的争取。首先,像李思磐所说,“所有带上性别的尊重跟赞美都可以打一个问号”。

校园女生节的标语,表面上是赞美,实则歧视。

我们不关心福利,我们关心权利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本来是一个纪念妇女争取权利和文化认同的节日,精神内核直指权利。如今,妇女节在中国已经变身为另一个购物狂欢节,甚至意淫狂欢节。甭管名堂是“女王节”还是“女神节”,妇女节已经变得苍白空洞,一无是处。

连“女权”也已经被污名化为“女权婊”——对,女权议题已经碎片化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谈权力不谈权利,“独立自由都是女人的事,赚钱养家都是男人的事”,这对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条件和机会,毫无意义。

男女差异是根本的也是绝对的,是生理学意义上无法跨过的鸿沟。真正的女权者,谈的不是男女无差别化,而是倡导公平,最为直接的是,女性需要跟男性一样平等的机会。真正的平权拷问,是性别面前,机会均等。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一个即使是专门为女性设定,却仍有很多女性遭受歧视的日子。

1951年,北京举办的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

我们不关心工会发了多少节日福利,我们关心女大学生在最难就业季的求职之路上比男大学生经历更多的坎坷,关心离异女性、单亲妈妈、孕期妇女在职场方面受到的种种歧视。

我们不关心收到多少的赞美和献媚,我们关心女性在生育权和贞操观上仍然受到男权社会的歧视和压制,关心女性在政治赋权、受教育权和财产权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我们不关心哪个电商的折扣最优惠,我们关心女性和男性能否同享作为人的那些权利:让想结婚的结婚,想单身的单身;让想生孩子的生孩子,想丁克的丁克;让想直的直,想弯的弯;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由选择,让所有人都能够自我实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