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史记》里的项羽和刘邦 决定最终结果的到底是什么?

《史记》里的项羽和刘邦 决定最终结果的到底是什么?

时间:2019-10-18 01:00:02

相关推荐

《史记》里的项羽和刘邦 决定最终结果的到底是什么?

汉朝之所以能够得以建立,在司马迁的看法来说就是顺应天势,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在于灭秦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从表面上看是项羽攻打下了秦,并且一把火烧绝了这个时代。但是真正推翻秦的只有项羽吗?如果没有前人的铺垫,项羽又能做到最后一步吗?在项羽之前还有陈胜吴广,还有着诸如此类的各路诸侯。而司马迁想要探究的正是面对天势的时候,每一个人的表现和做法,而这决定了最终的结果。所以这是司马迁要将项羽写进本纪的原因所在,这也说明《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是要对照阅览的。

项羽

而这其中的对比主要有两个突出点,也就是彰显“通古今之变”特点的关键。比如秦朝施行的是郡县制,但是为什么却只存在了十四年?然而汉承秦制,甚至很多刑法上都和秦国一般无二,而且郡县制也存在于汉朝,可是汉朝却延续了几百年之久,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同样都是反秦战士,为什么只有项羽得以成功?那么成功后的项羽为什么又最终失败了呢?其实这些关键都在人的身上。真正做出选择的是人,选择如何去做的也是具体的人,而这也就体现了历史人物的重要性,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的道理。

项羽

而通过参照《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就能发现几个点,分别是什么样的原因会造成天下大乱,而什么样的人又会在这种局势下趁势而起?同样决定最终胜负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权力的独特性是什么?所以想要了解秦末为什么是刘邦坐了天下,就要从每个人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开始。

项羽

从一开始对待秦始皇的态度就已经埋下了伏笔,项羽一次偶然的机会从远处看到了秦始皇的船,项羽说的是“彼可取而代之”。语气中有些孩子气,但是基本性格也已经有了定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刘邦的身上就完全不同,刘邦看到秦始皇的时候一样也有所感叹,可他说的是大丈夫就当如此。而且项羽对待事情更容易放弃,很明显的三分钟热度。比如项羽的叔叔想让他学剑他不学,学兵法他又是一知半解。用司马迁的评价就是“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哪怕是学万人敌的技巧,也不过是学了个皮毛。

刘邦

至于刘邦就更加俗不可耐了,刘邦不事生产,从来都不去干农活。好不容易混了一个亭长的位置还到处招摇撞骗。刘邦最喜欢的就是喝酒,经常去酒馆欠账。这时神奇的一幕就发现了,那就是酒馆的老板娘在刘邦身上看到了龙的影像。之所以这么写,也是为了突出刘邦的不一样,这也是司马迁受到的限制,身处于西汉自然不能不给汉朝的建立者赋予一些神秘。而这些都是对项羽和刘邦早年的描述,而这样基本决定未来两人的不同命运。

刘邦

先是两个人如何参与到反秦道路的对比,项羽本身就出自贵族,有家世背景又有叔父照料,所以反秦之路走得很顺利。但是刘邦却不一样,什么都没有,唯一让他接触到秦帝国的也是他那不值钱的官差。仔细对比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对比,如果将这些看作是人生的赛道,从一开始刘邦就落后了一大截。所以在看待刘邦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以之后他的成就来说刘邦很伟大,也不能过多解读刘邦的贡献。

楚汉战争

但是刘邦有没有值得我们探讨的呢?从究天人之际来看的话,天下大乱给出的机会都不尽相同,而也让不同的人走到了一条赛道上,那就是反秦之路。这时候是平等的,但是上天给每个人的资源又不一样,比如项羽身边有着项伯、项梁还有江东子弟兵。刘邦却只有父老百姓还有从未打过仗的家乡兄弟,这种对比是明显的,可是也无法改变,谁也不能决定自己出生的地方和背景。

刘邦

但是能改变的东西出现了,那就是人为。即使是落后这么多条件,刘邦还是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这不奇怪吗?而这也是司马迁要告诉我们的信息所在。那就是事在人为,并不是说你的条件不好就无法成功,也不是说你条件完美的情况下就一定成功,只存在几率,只存在几率大小的问题。路线很长不是以胜利为目的,而是不断的朝向胜利走,去尽可能地完成胜利所需要的条件,这样才能更加接近最后的结果。这也是对比的重要性,也是司马迁为什么要两本本纪放在一起的原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