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从司马迁身受宫刑入手 漫谈《史记》是如何对汉武帝评价的?

从司马迁身受宫刑入手 漫谈《史记》是如何对汉武帝评价的?

时间:2020-07-28 15:05:19

相关推荐

从司马迁身受宫刑入手 漫谈《史记》是如何对汉武帝评价的?

前言

司马迁曾经将受到过汉武帝的宫刑,这件事让司马迁备受折磨,即使司马迁才华很大,但是他毕竟是一个普通人,面对宫刑的惩罚,他肯定会愤怒不满的,那么他这种不满会不会发泄在《史记》当中呢?司马迁在写汉武帝的时候,会不会因为宫刑而对汉武帝产生愤怒,进而将这种愤怒写在了书中呢?如果司马迁真的将情绪发泄在了书中,那么我们该怎样判断书中哪些是司马迁的发泄之语呢?

要从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发现作者对汉武帝的不满,其实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办法,就是将这本书和其他记载史实的书籍进行对比,其他史书的选择是有标准的,被历代史学家公认的可以作为判断《史记》观点是否正确的史书通常是《汉书》和《资治通鉴》,又因为《资治通鉴》在记载李陵事件当中是赞同《汉书》观点的,因此只需要对《汉书》进行分析即可。

司马迁记载很大程度上还是比较客观的,同时由于他所生活的年代更接近战国秦朝,所以他的作品常常视为判断历史的重大依据。不过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分析司马迁对汉武帝宫刑的态度,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真相,毕竟司马迁也是一个普通人,在受辱的时候,难面会有所怨恨,那么他可能会在书中发泄怨恨,这就会造成《史记》在记载汉武帝的时候有些内容并不符合事实。

司马迁狱中写《史记》剧照

一、司马迁受到宫刑的原因

司马迁本是一个远离朝政的史官或者记录官,但是他却因为一件事而得罪了汉武帝,这件事就是李陵投降匈奴。由于兵少被困,所以李陵最终投降了匈奴。当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汉武帝大怒,他一边非常生气的发怒,一边谴责李陵。此时的汉武帝已经是处在晚年时期了,权威不容反驳,所以大臣们也就跟着一起谴责李陵,这个时候司马迁却站出来替李陵伸张正义。

司马迁在替李陵求情之后,就说出了自己的依据,一是李陵为人是一个国士,对待下属非常好,并且常常有以身殉国的豪情;二是李陵的五千兵马面对匈奴的八万兵马,本是一件没有胜算的事情,不过李陵并没有退缩,反而带领军队战到最后,从中可以看出李陵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投降,所以最后投降是不得已,同时李陵五千步兵对阵敌人八万兵马,并且战到最后,这说明李陵以及五千步兵已经非常勇敢了。三是李陵本人可能是无奈投降,毕竟当时处境艰险,历史上也有曾经假装投降而最终回国的例子,李陵或许就是如此。

司马迁的理由确实值得推敲,但是汉武帝却没有听进去,他一气之下,就下令将司马迁施以宫刑。司马迁在受刑之后也一直未停笔,所以后人们也都讨论宫刑是否影响了司马迁的作品,或者说《史记》当中关于汉武帝,尤其是关于李陵投降事件的记载,司马迁会不会将自己的情绪写进去呢?了解或者问题对于了解历史真相具有重要作用。

二、《史记》与《汉书》的差别

在史学上,不仅仅是《史记》记载过李陵事件,其实《汉书》也记载过李陵事件,由于后一本书的作者才华较大,并善于考察,所以我们将这一本书视为判断《史记》当中作者对汉武帝评价是否有偏差的依据。虽然我们不能做出真正的判断,但是通过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对历史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分析。那么这三本书对李陵事件是怎样记载的,通过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史记》当中是否可能存在对汉武帝评价的偏差。

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对李陵出征匈奴的事件记载仅仅只有几百字,而对自己遭受宫刑的惩罚则仅仅在最后一序当中简单带过一笔,在书中全然没有一个字、一句话提起司马迁为何受到宫刑、怎样替李陵辩护的。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对自己受到刑罚的过程并没有记载,显然认为这一件事是个人隐私、不便透露的。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对这件事避而不提,说明这件在司马迁看来不是一件拿得出手的事情。除此之外,司马迁也没有一字记载受刑的过程和原因,由此可见,他不想让人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这就说明了司马迁内心对这件事的记恨,只能将之藏在心底。

在记载李陵事件当中,司马迁写道是汉武帝下令李陵带领五千兵马分散敌人注意力。也就是说让李陵以及五千兵马长驱直入敌人范围的是汉武帝。

《史记》记载:而使陵将军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

通过《史记》记载的结果,我们还可以得知汉武帝的另一个缺点,当得知李陵投降之后,汉武帝将李陵的妻子全部除掉。

《史记》记载:汉闻族陵母妻子。

如果单单只看《史记》的话,我们会对汉武帝在李陵事件上有一个认识,汉武帝明知匈奴兵多,但是却仍然只排给李陵寥寥的五千兵进行引导,完全不顾李陵以及五千将士的死活。另外,在得知李陵投降之后,汉武帝将愤怒全部发在了李陵的妻子身上。道理说,李陵在前线投降,他的家人本应该对此一无所知,但是汉武帝却将怒气发在了毫不知情的家人身上。从司马迁的记载的李陵事件当中,我们得知汉武帝是一个易暴怒并且不顾将士死活的皇帝。

而《汉书》的记载显然跟《史记》不同。在记载李陵为何只带五千步兵出征时,《汉书》称是李陵自己的主张,汉武帝仅仅是同意的李陵的主张。从李陵出征的原因上看,汉武帝并不放心李陵只带领五千步兵,而李陵却坚持自己的主张,由此可见,李陵被匈奴大败,主要是李陵的责任。由此可加,这一点跟《史记》是大有区别的。

总结

司马迁受到了宫刑,作为一个普通人,心中一定会有愤怒的怨气,同时他作为当时的士人,拥有士人尊严,所以他对宫刑的态度是倍感受辱的。从《史记》当中记载李陵事件,我们可以得知汉武帝是一个不爱护士兵、易暴怒的皇帝。

事情或许是真的,但是如果只挑那些经过筛选的故事,那么我们在评价故事里面的人物的时候,也需要多家考虑,如果读过其他的史书,我们会发现汉武帝是一个爱护士兵的皇帝。那么这是不是说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的形象都是负面的呢?其实不然,除开李陵等极少数事件之外,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还是比较客观的,这从其他很多史书当中就可以看出。

从《汉书》当中,我们发现了跟《史记》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那么《汉书》也是人写的,对比《史记》,我们要相信拿一本书的记载呢?其实如果单单看李陵事件的话,可以将《汉书》视为一个较为客观的依据,原因有三,一是班固没有司马迁和汉武帝的恩怨,二是班固在自己的书中也表现出了对李陵的同情,三是在写李陵投降的时候,班固用了大量的笔墨李陵投降匈奴的心理过程已经外部压力。相对于《史记》,班固的《汉书》记载李陵事件对汉武帝的评价则更较为客观。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