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鲁迅和胡适看法不一致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鲁迅和胡适看法不一致

时间:2022-12-22 06:01:58

相关推荐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鲁迅和胡适看法不一致

《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孙悟空是勇敢、机智及正义的化身,一路降妖除魔排除万难最终保得唐僧求经成功。如今《西游记》已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它为基础改编的影视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西游记》从不入流的市井文学成为经典著作的起点是白话文运动。而当时白话文运动的两位主将胡适和鲁迅,对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是有争论的。鲁迅认为孙悟空是国产的,胡适认为孙悟空是进口的。

在清朝的《纳书楹曲谱补遗》卷一中有四出选自《西游记》,其中有两出提到了“巫枝祇”和“巫支祁”。《定心》中是这样介绍孙悟空的:是骊山老母亲兄弟,巫支祁是他姊妹。《女国》中有这样的表述:巫支祁把张僧拿到了龟山上。受此启发,鲁迅寻本溯源找到了巫支祁故事的来源——《太平广记》中《古岳渎经》的所记载的淮水神巫支祁。

“禹治水,三至桐柏山……乃获淮涡水神,名巫支祁,善应对言语……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这里的巫支祁是一个本体为猿猴的水神,为祸一方被大禹镇压。猿猴成精,为祸一方后被镇压,这跟《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是比较相近的了。

《古岳渎经》是唐朝的传奇小说,再往前追溯的话,巫支祁的最早应当是出自《山海经》。如此说来,孙悟空应当是一只有数千年历史,在中国的民俗传说中土生土长出来的猴子。但是,胡适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猴行者并非国产原装的,而是进口加工的。

《西游记》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一部西游取经故事的大成之作,在这之前,三藏取经的故事已经被讲述了数百年。最早讲述这个故事的是玄奘法师本人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及沙门慧立所作的《慈恩三藏法师传》,而在宋初的《太平广记》中这个故事第一次有了神话色彩,但这时还没有孙悟空。

孙悟空的首次登场是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部小说中,当然当时孙悟空还不叫孙悟空,而是猴行者。在《取经诗话》的第二节中,猴行者以一个白衣秀士的形象登场挡住唐僧去路,称自己为“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外,《取经诗话》中还有偷蟠桃、偷人参果、遇沙僧、八十一难等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取经诗话》已经具备吴承恩版《西游记》的雏形。但是,其中的猴行者形象似乎跟《山海经》或《古岳渎经》中巫支祁相去甚远。胡适认为,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应当是印度史诗中《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

哈奴曼是猴子国的大将,神通广大,能在空中飞行,一跳可以从印度跳到锡兰,身体高大如山,脸放金光。此外,哈奴曼的事迹中也有很多孙悟空的影子。比如有一次哈奴曼被一个老魔吞进腹中,他先是将身体变大,迫使老魔也将身体变大,最后他将身体变小,从老魔的耳朵里逃了出来。在《西游记》中,这个故事多次进行了演绎。

《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和《罗摩衍那》的哈奴曼相比,不光是事迹,在身份上也有很多接近的地方。比如猴行者是花果山的王,而哈奴曼是猴子国的大将。猴行者是一位白衣秀士,而哈奴曼是一个学问颇深的文法大家。《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明显受到了哈奴曼的影响,而《西游记》又是在《取经诗话》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由此,胡适推断孙悟空是进口改装的。

胡适和鲁迅的分析都是有理有据,不知大家比较认同哪位的说法?当然,不管谁对谁错,都不影响鲁迅和胡适提倡白话文的功劳。《西游记》能被推崇到名著的地位,鲁迅和胡适是有首功的。在晚清时还有桐城派古文的复苏,在20世纪还有林纾等人用文言翻译外国文学,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和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对于白话小说的推行是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