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古蔺小木槐 有故事的小山沟

古蔺小木槐 有故事的小山沟

时间:2018-09-30 21:15:48

相关推荐

古蔺小木槐 有故事的小山沟

四川古蔺黄荆老林东侧,

与贵州习水土城镇相邻的一个山沟(或地名)

叫小木槐。

小木槐,

与槐树好像没半毛钱关系。

这里以前住着好几户人家。

其中方姓一族,在此居住已6代。

由于交通太过不便,

近年已陆续全部迁出。

73岁的老方,虽已迁到古蔺县城与儿子一起生活,

但仍要每月回到小木槐1~2次,

打理他重要的经济来源:蜜蜂/蜂蜜。

据老方说,这沟里的石亢(蛙)很多,

当地人称这种石亢叫mu-huai。

所以,这条沟叫小木槐。

石亢(图片来自网络)▲

从古蔺县城到小木槐,

最近的路是经杨家厂翻山过去。

从杨家厂到垭口,

距离900多米,爬升约320米。

陡的路段,可能有七八十度。

73岁的老方走如此陡峭的山路,

习以为常。

光滑的石头、青苔、雨后,

我们每一步都格外小心。

该穿矶钓鞋,可惜没想到。

好在从杨家厂出发时,

在老方的二女儿家找了件旧衣服撕成布条绑在鞋上,

不然真的可能寸步难行。

斜坡路面,尤其难走。

小溪也有山洪,

不知来自何处的木棒,

堆积成山沟里的狼藉。

上坡下坡,

都得用手扶着,

下坡最好退着走。

丹霞溪水,

流淌着却流不走的色彩。

小木槐,老方的家。

从垭口到这里大约2.2公里,

下降约430米。

从杨家厂到小木槐,

大约3.2公里,

老方自己走只需两个半小时,

我们却走了4个小时。

这里没有网络、没有信号,

算是川黔之间的无人区了。

有野猪、有老熊(?)、还有石亢……

最值得庆幸的是,

还有电(用卡充值取电,很科学)

老方从十来岁跟着父辈学习,

至今养蜂有五六十年了。

蜂桶为什么要立着放?

为什么遵义附近的蜂桶多数都是横放的?

老方细说了竖放的好处,

可惜我似懂非懂。

今年的蜂蜜产量不多,是天气原因?

也可能与蜂桶量增加有关。

老方否认有"意蜂“入侵的可能。

来一趟不容易,

老方坚持开一桶让我们尝尝。(感谢老方!)

第一次亲眼目睹取蜂蜜的全过程,

首先是用烟把蜜蜂薰离,

取蜜后要留足够的蜜作为蜜蜂们自己的口粮,

最后要把蜂引回桶里。

真正的原生态蜂蜜,

有点药味,初入口时还带点苦味。

半夜醒来,听雨声不小,

担心明天返回的艰难。

天明前起来小解,

才发现那雨声原来是溪水的潺潺。

返回起程时,

真的下起了雨。

垭口到杨家厂

要比小木槐到垭口的距离短,

坡度更陡。

返程的路,

更艰难。

但返程途中耽搁少、判断路面的下脚点也有了些经验,

结果返程回到杨家厂只用了3小时。

上坡容易下坡难,

但只要不怕屁股被弄脏打湿,

下坡时舍得用屁股着地以降低重心,

危险就减少了很多很多。

连续走几公里的湿滑山路,尤其下坡的时候,

膝关节确实难受。

但73岁的老方没有用屁股着地,

也没有感觉膝盖酸痛。

只是,

以前走户外路过的朋友送给他的登山杖,

他还是用上了的。

4年前,

老方一家还没搬出来。

那年,老方的老伴因为风湿病严重,

全身疼痛,卧床不起,

家人为其预先置办了墓地。

在十年前结识的走户外的朋友杉杉的

再三鼓励和大力帮助下,

决定去大医院试试,

就算死马当活马医。

通往外界的路,

只有向西翻越这3公里多的山路(到杨家厂后有通车公路)

是最近的。

一个卧床不起全身疼痛的病人,

如何翻越?

老方请了几个壮劳力(都是自家亲戚),

把老伴用床单/布条绑在壮汉的背上,

壮汉们轮流背着老伴,

手拄一根棍子,一步步往上爬,

然后一步步往下移。

花了大约8个小时,

终于把老伴送到了可以乘车的地点。

老伴被绑在背上,痛不?

从一个背上换到另一个背上的过程,

痛不?

也许,

老方并不痛恨山路,

但他的老伴应该再也不会喜欢这山路了。

山里人可能不太理解户外人(驴友)

正是这种“找罪受”的行为。

应是老方及家人的真诚爱心感动了上苍,

经杉杉联系的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很快明确了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

治疗效果很好。

出院至今,坚持治疗。

不但生活自理,

还能带带孙子、做些家务。

只是出院后住到了县城儿子家,

不愿再回到小木槐了。

但小木槐的故事,还会继续。

因为那里

还有木屋、还有蜜蜂、还有mu-huai……

文/图 黔北野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