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蓝少科学:讲述中国古代科学家沈括 了解伟大背后的故事

蓝少科学:讲述中国古代科学家沈括 了解伟大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0-02-23 07:57:14

相关推荐

蓝少科学:讲述中国古代科学家沈括 了解伟大背后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讲一位科学家,有人曾经评价他,他是整个科学史当中最卓越的人,他写了一本书叫《梦溪笔谈》,这本书可厉害,相当于咱们今天的百科全书,这个书里面上到天文下到地理,还有数学,物理,生物,历史,英语,数化,军事,语言学,中医药工程技术,里面记录了当时他知道的一切和科学有关的事情,光是能懂这么多东西,就已经很厉害了。他还能把他懂得这些东西,写成书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历史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么了不起。就是靠着这本伟大的书,我们才能了解这1000年来中国古代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才能明白我们的祖先是那么的有智慧。

写下这本书的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叫沈括,他是宋朝的钱塘人,也就是差不多今天杭州的这个地方,宋朝的时候,中国曾经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最富裕的地方,那个时候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也有一大批的文人学者科学家出现,就在沈括生活那个年代出现了一批名人,我们都听说过,比如说欧阳修,包拯,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朱熹,岳飞,文天祥。至于科学方面的成就,这些人肯定都比不上沈括厉害。小时候的神话就爱思考,他读到了唐朝一个诗人的诗,白居易在诗中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沈括就不明白了,同样是4月,农历的4月山下的桃花都已经凋零了,山上的桃花为什么刚刚开始开放呢?

沈括就带着对白居易的质疑,邀请了很多小伙伴亲自去找答案。一开始他发现山里的桃花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越往山的高处走,沈括就渐渐的发现盛开的桃花越来越多,越来越冷了,他联想起出门之前 母亲提醒自己加衣服,恍然大悟。为什么山上的桃花开得晚?因为山上比山下要冷。后来长大了的沈括在朝廷当官,掌管天象,他发现当时的历法与实际的天象有半天的误差,又要重新制定立法了,我们发现中国古代的那些伟大的天文学家,很多都是在追求历法的精确。沈括除了重新制定了历法,他还改进制造了很多天文的仪器,张衡发明了浑仪,到了沈括这个年代,他把浑仪进行了改装,所以沈括和中国传统的古代文化人不一样,他不光是会写字会读书,他还能够动手。

他特别喜欢做实验,当时记录时间没有手表,靠滴水和漏壶,或者靠观察太阳的影子,阴天下雨的时候就用滴水漏壶的方法,这些东西都是沈括进行改进创造出来的,非常好用的科学仪器。不过沈括在天文学上最大的贡献还不是上面这些,是他提出了历法的改革。提出了一种跟之前所有的历法完全不一样的新的方式,叫12气历。我们今天知道有24节气,我们还知道古人的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古代生产粮食是老百姓最重要的一件事。天文学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把季节和时间弄准确。为了指导农民生产粮食,只有朝廷在颁布历法的时候,天文学家就要告诉农民什么时候春天来,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秋天到什么时候收获果实,24节气就有这样的功能。

比起月亮的阴晴圆缺,农民更关心的其实就是太阳的运动,就是一年四季,可是古代的历法是根据月亮来定一个月两个月,比如一个月29天或者30天,它其实反映的是月亮的形状变化,这样就不太方便农民记录时间,哪一个月该干什么事情。于是沈括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好办法,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历法,他说月亮的事不管了,而是按照24节气来规定,一年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一年的第一天叫立春。24节气除了清明节以外,其他的节气都放在每个月的开头和每个月的中间,这个就很好记了。至于月亮的变化,我们可以加一个备注就行了,一般老百姓都不是很关心。

这种立法只考虑太阳,不考虑月亮,所以叫叫纯阳立法。这种历法很简单,又便于农民去播种粮食,但是这么先进的历法,却遭到当时守旧的势力疯狂的诋毁和反对,一直到后来的清朝,人们提起这件事还是去反对沈括,沈括早就能够预想到人们会反对他,他曾经是这样说的:“现在的这个立法,跟我的新历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的新立法现在必然会遭到各种各样的刁难和非议,但是很多很多年之后,到了一定的时候,必然会有人采用它。”其实我们今天就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候。1949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毛主席指导着这样一个科学的委员会,经过反复研究之后,我们就宣布新中国采用公历纪年。

公历纪年就是我们再也不考虑月亮的变化,我们只用太阳的变化,大月31天,小月30天,每年24节气具体出现在哪一天,基本上是固定的,前后相差不会超过一两天。比如清明节差不多都是在每年4月5号前后附近,今天我们用的这个公历非常非常像当年沈括提出的新立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