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长征途中什么会议是转折点 长征途中的会议转折点

长征途中什么会议是转折点 长征途中的会议转折点

时间:2020-02-15 06:04:38

相关推荐

长征途中什么会议是转折点 长征途中的会议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在长征初期党和红军遭到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形势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召开的。如果没有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党和红军就不可能从困境中走出来。

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局面下起死回生。

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力挽狂澜,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经验教训。

遵义会议还结束和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领导和指挥,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恢复了红军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从而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1921—1935年历时,1935—1949年也历时。从时间维度上看,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到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间轴线上的中点;从历史维度上看,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拐点。

能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并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并且具有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此外,遵义会议也充分体现了党实事求是的精神、勇挑重担的担当和民主决策的作风。因而我们可以说,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乃至每一个个体,都要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否则永远不会走向成熟。它还告诉我们,在经验不足的时候每个人都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要避免犯错误,就需要谦虚谨慎,做到兼听则明;

一旦犯了错误,也没什么可怕的,要敢于面对,勇于纠正,服从真理,不固执己见,及时从中吸取教训,把坏事变成好事,从而让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取得更大的进步。

#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 遵义会议,伟大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一一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使党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一《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坚持独立自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堪称我们党早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典范。

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时刻

1935年1月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的历史史实。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保存下来。从此以后,红军转败为胜,转危为安,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真知新坐标#

贵州遵义会址,长征转折点——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在此举行,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结束了王明“左”倾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发展胜利的进程。因此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61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1月24日,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每一段历史都值得被铭记。

长征途中,在重要问题上,大多是毛泽东出主意,其他人同意。毛泽东虽然不是总书记,但他是事实上的核心!

遵义会议是历史的第一次。由此,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震惊中外的的万里长征途中,中共中央的一场会议,救活了当时奄奄一息的红军。会议上,毛主席以一己之力,挽大厦之将倾,一步步让红军摆脱困局,拯救了中国革命。那么,这场与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究竟经历了怎样一番曲折呢,且听我细细说来。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是党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假如没有这场会议的话,恐怕中央红军就会被蒋介石一举“围剿”,从而导致中国的局势陷入极度混乱当中。

让我们回到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大家都知道,中央红军建立初期,共产国际对我党有过积极援助。所以,在1933年的时候,一位德国共产党人来到了瑞金,被任命为中央军事顾问,以指导我党的军队部署工作。

虽然李德来指挥我军,是怀着一份热心援助的善意。可惜的是,李德同志似乎不太了解我国的真实情况,导致了数次指挥失误。使我们在面对蒋介石第五次的“围剿”时,损失惨重,只能被迫转移。

不过,损失惨重的中央红军并未就此放弃。反而,在我们的红军战士勇敢顽强的精神驱使下,他们硬是用双腿,走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就是中央红军从1934到1936年的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万里长征”。

而“遵义会议”,正是发生在这段长征路上的,一个让红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事件。

由于李德接连的指挥失误,导致红军白白丧失了不少战斗力。为此,毛主席多次向中央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志甚至与李德吵了起来,可都没能得到批准。

1935年1月,党中央在智取遵义城后。党中央针对这些错误的军事指挥和组织问题,特地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上,毛主席实事求是地,针对党中央李德等同志的指挥失误,发表了对“左”倾冒险主义的批判。同时,毛主席还对第五次反“围剿”作战计划的失败,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全方位地总结。

长达三天的会议结束后,张闻天同志总结了的主毛席的发言。他起草了一份决议,肯定了毛主席的理论和看法,否定了博古、李德等同志,在军事和组织问题上的,错误部署和不利于团结的个人主张。

听到毛主席无所顾及地,把这些内部的问题,都摆到了桌面上。李德等人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会议气氛一度变得焦灼起来。就在这最为紧张的时刻,王稼祥同志立马起身,对毛主席的意见表示肯定和拥护,给出了极为关键的一票。

而且,这次会议也让中央的每个人,都被分配到擅长的领域。博古的总责也由张闻天代替。毛主席在会议中,被增选为政治局常委,并且和周总理一道,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红军的一切军事行动的工作。

于是,代表中共中央重生的“遵义会议”,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或缺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能是写在纸上的历史,不如身临现场,亲眼目睹会议上激烈的辩论,来得有现实感。但是,如今我们也可以成为,因那场会议而带来的,现处和平年代历史的见证人。

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中确立了领导军事指挥权。这次举世闻名的会议是我们中国共产和红军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时在我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纠正"左〃倾军事指挥上错误而召开的会议,会议选举毛主席为常委,肯定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到。把我们党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我们中国革命,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周恩来与博古的一次长谈:我们都不适合当统帅!

1月22日,《党的文献》中发表一篇文章《再论遵义会议——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其中提及了两次对于党中央领导核心有重大影响的谈话。

第一次是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的张闻天和王稼祥之间的谈话,是张闻天同王稼祥分析毛泽东领导军队的利弊,并表示自己赞同毛泽东领导。

另一次则是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后的“周博夜谈”,是关于周恩来与博古的彻夜长谈。

由于在遵义会议之上,博古受到来自组织的严厉批评,并且其他党中央领导人员都同意举荐毛泽东参与对党的领导,这一切来得让博古措不及防。即便是在红军渡过赤水之后,博古心中的疙瘩也没能解开。

细心的周恩来发现了博古的反常,因此在红军到达“鸡鸣三省”村能够休整时,周恩趁着夜色来找上博古,想要解开他的心结。

周恩来一席推心置腹的话语成功地打动了博古,使他豁然开朗了起来,他表示愿意服从组织的安排,承认毛泽东为军权的最高掌握人。

那么为什么这次长谈显得尤为重要呢?

首先是“鸡鸣三省”会议,在会中,彻底边缘化博古,并确立有由周恩来、毛泽东的新的领导地位。

第二个是扎西会议。会议主要决定红军之后的长征方向以及作战方式。

第三个是荷坝会议。会前由于毛泽东与众人意见不合,导致毛泽东被撤销职务,但在会后毛泽东积极主动说服周恩来和朱德。

第二天毛泽东联合周恩来、朱德提出重新讨论问题,在会上,毛泽东成功说服众人,并且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领导的新的党组织领导层。

虽然会上决议周恩来的地位高于毛泽东,但由于周恩来经常询问毛泽东的意见,因此实际上毛泽东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在之后的长征中,毛泽东领导红军一次又一次看准时机,正确地领导红军战士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彻底摆脱了过去被国民党单方面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

之后,又经历了张国焘的右倾逃跑主义,在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之际,毛泽东与周恩来坚决反对与斗争,才使得张国焘没能对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最终依旧是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

遵义会议后,党中央更加考虑当时实际状况,而不只是遵从教条主义,毛泽东等人根据中国局面做出了最佳选择,为之后的抗日战争保存力量,有了这些力量,抗日战争才能取得胜利。

若是没有遵义会议,红军长征恐怕早已失败,抗日救国也只不是一个笑谈。

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

不论如何分析,遵义会议对于党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一环,甚至在共产党人的眼中,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是因为遵义会议前后及其明显的对比。

在遵义会议之前,红军长征军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中锐减6万人,损失惨重,而在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愈战愈勇,在之后的时间里,损失较少,并在走投无路的局面下存活下来,赢得长征的胜利。

为什么在遵义会议之后,长征局面的变化如此之大,就是因为遵义会议上面党中央做出了三大改变。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党的领导核心的改变。在遵义会议之前由博古领导党中央,在遵义会议上被彻底批评,并确立了由毛泽东领导的新党中央。

在会后的博古还很不解,为什么自己会被批评,为什么毛泽东可以取代自己的地位。

周恩来此时就过去和他谈话。周恩来告诉博古,谁做书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掌握兵权,谁能带领大家打好仗,只有能在战争中带领大家获得胜利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党的领导人。

而我们尽管都留过学,在这方面确实远远不如毛泽东的。我们不适合当统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