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现代爱国人士 现代爱国人士的事迹200字

现代爱国人士 现代爱国人士的事迹200字

时间:2022-07-16 14:26:49

相关推荐

现代爱国人士 现代爱国人士的事迹200字

京东的刘老大,美国产子归来,网上又是一阵喧嚣,刘强东多年积攒的好人缘,又让一些“爱国人士”骂的狗血喷头。

想想,和很多事情一样,都是庸人自扰,吃饱没事瞎操心的典型案例。

刘强东之所以能去美国并顺利产子归来,所有行程滞留回归,都是自愿,合规合法的。要不然,这种人物的社会影响力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网上的声讨甚至谩骂,只能说是很大一部分愚民的无知无脑无见识的胡乱猜忌,肆意妄言,毫无理性可言。

刘强东能走,能生,又能回,本身就是合法合规的体现,不仅符合中国法律,也符合美国法律,没有任何值得别人来说三道四。

闲来无事的庸人,只图口舌之快,甚至大放厥词,只能说久居井底很多年,至今没有见过天。更悲哀的是没有出来看看广阔天地的意愿,只沉醉在自己狭小空间狭隘的臆想而不自知。

这种人,很多,但很无用,只能随着历史的车轮隐入尘埃。

我们一直在强调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可一遇到与美西方国家有关联的事情,第一时间,神经质的反应就是:崇洋媚外,里通外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动不动翻出老账,历数那些列强曾几何时如何如何欺负我们,至今咽不下那口气!

可能中国的近代血泪史,已经渗透到一部分愚民的基因里了,往往受教育程度差的更义愤填膺,更激情四射,更愿意群起而攻之。

静下心来,好好的融入世界文明潮流吧,现在不是你反对不反对的问题,是被人接受不接受的问题。不要和愣头青一样,把上衣一脱一甩,大手一挥,老子自力更生!

时代不同了,自称“老子”可以,能否“自力”进而“更生”,可不是骂骂咧咧能解决的。

享受世界文明成果,就要接受世界文明的普世价值观,否则,离文明越来越远。

真正的中国文化是黄老学说,是有神论。

认可真正的中国文化(及其蕴含的普世价值),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那些所谓的爱国人士,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和真正的中国文化。

现代地图上,国界线画出来的那个,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中国。

真正的中国,在真正的中国人心里,人在哪里,国就在哪里。

中国人从不爱中国人,但却很爱国。爱人是需要投入情感,付出时间精力、经济成本的,而“爱国”只需付出囗水。

——胡适

时代背景:九一八事变后,国势危难。有人在1933年4月3日的《大公报》上发表《就利用“无组织”和“非现代”来与日本一拼》的爱国宏论说:“到必要时,我们正不妨利用百姓的弱点,一使军阀惯用的手段,去榨他们的钱,拉他们的夫。反正我们的百姓好对付,能吃苦,肯服从,就拉他们上前线去死,尽其所有拿去供军需,他们也不会出一句怨言。”

“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1935年,华北进一步沦陷,但南开校长张伯苓一点都不胆怯,他在开学典礼上只问了三个问题,学生们洪亮的声音在操场上回荡。这样的立场被日军视为眼中钉,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有一次记者提问:“您这样支持运动,不怕日军报复吗?”

张伯苓回答说:“确实在平津陷落以前,华北学生的爱国运动,大半是我南开学生领导,但我们不怕。”其实,内心里他还是有担忧,生怕牵扯到更多人。

谁知,这句话不久就应验了。

1937年7月29日,日军突袭南开。仅仅2天时间,大学部37栋建筑及宿舍、10万余册图书期刊被烧,实验设备也被破坏一空;中学部及小学部30栋楼房、5万余册图书惨遭焚毁!损失高达784万元,曾经壮观美丽的南开学校,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要知道这可是张伯苓30多年的心血。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张伯苓忍住悲痛,他发表演讲说:“敌人这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资,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这是何等的坚韧!

那么,日本为何偏偏会对南开进行毁灭性的轰炸呢?实际上这跟张伯苓的爱国主义与抗日救国立场是分不开的。

1895年,19岁的张伯苓进入北洋水师舰队实习。

报国心切的他,本想着大展宏图。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随后他还目睹了“国帜三易”这一丧权辱国的丑剧,他悲痛地说:“悲愤填胸,深受刺激!”

不仅如此,他看到清军个个骨瘦如柴,有的甚至在腰里背着大烟枪,而交接的英国士兵却昂首挺胸,步伐坚定。

这样鲜明的对比,让张伯苓深切感受到,没有强健的国民,就不会有强大的国家,于是他决定弃武从文,走上了育才救国的道路。

但是当时那个条件,创办学校谈何容易?很多学校纷纷关闭,为了筹措经费,他开始走上一条“行乞”的道路,当时的捐助者有新兴民族企业家,也有军阀、乡绅,就连曹汝霖要捐款,他也接受了。

这时候有人嘲笑他不顾体面,张伯苓解释说:“美丽的鲜花,不妨用粪水去浇灌。”

面对质疑与困难,他没有放弃。从1904年到1928年,他白手起家,创下了南开基业。仅以南开大学为例,在抗战爆发前,已经拥有3个学院、12科系和2个研究院,在当时已经是国内先进学府。

爱国始终是他办学的目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立即召开师生大会,并在学校挂出对联:“莫自馁,莫因循,多难可以兴邦;要沉着,要坚毅,立志必复失土。”

同时他还宣布,凡是东北籍的学生,生活费一律免除,学费缓交。

1934年,南开30周年校庆上,他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定为校训,他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与救国之力,才能走在时代前列。

随着战争局势日益紧张,北方高校纷纷南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炮火中成立了。

作为临时大学,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宿舍里面潮湿不堪,屋顶经常漏雨。

有一次,三位校长会面,北大校长蒋梦麟感叹道:“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就不愿意他住在这样的环境里。”

然而,张伯苓却截然相反,“如果是我的,我一定要他住在这里,要让他有吃苦精神。”

因为当年清兵的面貌,深深刺痛了他。他对南开进行军事化管理,这无疑为后来的行军打下了基础。

但抗战结束后,张伯苓的大名却一蹶不振。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晚年的他看错了局势,并在1948年出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虽然只有短短三个月,却让他付出了沉重代价。

尽管后来,他毅然脱离,并拒绝前往台湾。但这样的“失节”行为却遭后人诟病。

1950年南开校庆,张伯苓满怀热情前往,谁知道却被南开中学拒之门外,南开大学也只给他安排了一个普通坐席,张伯苓深受打击,失魂落魄。

人生莫测,让人唏嘘。为了南开的事业奉献一生,最后却被抛弃,相信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难受了。

在这之后,张伯苓就隐居在家,郁郁寡欢。1951年2月23日,他在天津病逝了,享年75岁。

但是谁也不会相信,这样一位生前办学的教育家,至死却一贫如洗,没有一间房,一亩地,一分存款,家人仅从他衣兜里发现7元多钱和两张旧戏票。

死后他留下遗愿,想埋葬在南开大学内,但南开大学研究后却说:“同学们都认为南开是人民的,不是张伯苓的,因此不要葬于学校。”

1989年,在张伯苓去世38年后,他的骨灰才迁葬南开大学,安放在了自己的铜像之下,终于与他心心念念的南开融为一体。

@半夏悦读梁启超曾赞叹说:“假如全国学校悉如南开,则诚中国之大幸。”

台湾研究院院士何炳棣也曾说:“南开中学是近现代史上最爱国的学校,可以向近代世界所有的学校挑战。”

在那个年代,有的事情很难说清,我们只能感叹命运,造化弄人。但张伯苓创办南开,在战火中扛起爱国主义大旗,他是中国的脊梁,是伟大的教育家。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我是@半夏悦读,欢迎关注我,为您讲述更多故事。#头条创作挑战赛#

他被称为“最强大脑”,这个中国人的计算能力到底有多逆天?连美国人都说:“这是上帝送给中国人的作弊器”这个人便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于敏教授[微风]

于敏教授从小就非常聪明、天资非凡,1944年,他顺利考入北大这一无数学子的梦想学府,入学之后的于敏学习刻苦、努力,他还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坚定地专业方向——理论物理。他的导师张宗燧院士曾经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于敏是我带过最优秀的学生。”

于敏教授在北大时,还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当时北大聚集着无数年轻、有才华的青年学子,这些天之骄子虽然优秀,但也难免有些骄傲自满,自负地不良风气开始慢慢在学校中蔓延。

北大的老师们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们感到教书育人责任重大,于是决定要用一场难度极高的代数考试给这些骄傲的学子们上一课。这次考试的题目的确都是难度非凡,学生们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尚轻,所学有限,大部分同学连及格都十分困难。

可是公布成绩的时候,一名来自物理系的学生却以满分的成绩荣登榜首,震撼整个北大,这个学生就是后来的于敏教授。他的才华与天分可见一斑。

1951年,于敏以非常傲人的成绩顺利从北大毕业,并进入中学原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对于于敏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于敏不敢懈怠,全力以赴的勤学苦思,他仅用了数年时间,就掌握了国际核物理的发展趋势,并与杨立铭教授一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

于敏教授的才华在全世界的学术圈引起了关注,1957年,日本的原子核物理专家朝永振一郎来华访问,并慕名要见于敏,两人进行学术交流之后,朝永振一郎钦佩不已,他回到日本后,盛赞于敏是中国的“国产专家一号”。

二战之后,国际局势并不明朗,美国当时拥有着核武器的优势,常常通过核威慑来对其他国家进行打击。对于我国而言,对氢弹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是时代的要求,正是由于这样的形势,受到感召的于敏教授等一批年轻科学工作者开始转向氢弹研究工作。

这对于敏教授个人而言,意味着他不但要必须隐姓埋名,还需要放弃自己的学术前途。为了振兴我国的核武器实力,于敏对此没有一丝动摇和犹豫,他和其他工作者一起全身心投入到了奋斗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于敏教授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攻克了无数艰难,比如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相关课题,就是由于敏教授带队研究解决的。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对于我们的国家意义非凡,我国从此打破了超级大国进行的核威胁和核讹诈,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于敏教授,后来也被尊称为“氢弹之父”。对此,他谦虚地表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认为“核武器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而自己是“千百人之一”。

于敏不但有着惊世的才华,更有着一腔爱国的热忱。他年轻时成长在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样也生活在一个祖国遭受列强欺凌的年代。因此,他一直坚定地立下决心——要以自己的所学到的科学,为国家“鞠躬尽瘁”,为此他可以忘记自己的得失,放下原来的学科转而研究国家需要的氢弹。

从事氢弹研究,让于敏教授不仅付出了无数夜以继日的奋斗岁月,还过上了长达28年的隐姓埋名的生活,从他加入氢弹研究之后,他的名字便成为了绝密,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家人朋友也很少交流,这样的日子对于常人而言或许是难以忍受的,但于敏教授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他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欣慰了。”

1月16日,“两弹一星”元勋于敏逝世,享年93岁,“忆昔峥嵘岁月稠,朋辈同心方案求,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身为一叶无轻重,众志成城镇贼酋,喜看中华振兴日,百家争鸣竞风流。”——这是于敏教授亲笔写下的诗句,也是他心怀家国、贡献突出的一生的贴切写照!

感谢钱一老师,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奋斗,披荆铲蔌勇夺正义,是个中国人都要象钱一老师一样坚持真理,永远爱国

我有故事给你下酒

被全网呼唤寻人的钱一老师终于露面了,带来了一个关系到子孙后代,以及国家未来的天大的好消息——教材案已经移交最高检!时代需要呐喊者,有认知,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国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觉醒意识!孩子内心干净纯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染什么颜色!仔细肃清毒教材,减少对孩子的误导和污染,迫在眉睫!钱一老师,巾帼不让须眉,好样的,有魄力!感谢支持(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吾有爱好是读书

“读书,看似是一个平凡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人的心灵和伟大的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近代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爱国实业家,曾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先生有一句话: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玫瑰][玫瑰][玫瑰]

蒋雨浓(1908--1986),原名蒋鑫瑞,又名蒋贞、蒋云波,自号野叟、在家僧、残花老人。河北唐山玉田人。近、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及文学家,一代中国画宗师,抗日爱国人士、出版人,人称当代八大,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与李苦禅、白铎斋、王青芳并称“京中四怪”。受邀全国政协委员、前唐山市政协委员。

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

1945年5月4日,云南大学举行五四运动纪念会,参会的还有西南联大、中法大学、英语专科学校,当时操场聚集了很多人,场面非常宏大。

纪念会开始不久,天下起了大雨。很多人四处避雨,原本庄重整齐的秩序顿时变得混乱不堪。见此状,闻一多说道:“当年周武王姬发发动讨伐商纣王的牧野之战,路上突降大雨,很多士兵以为不吉利,占卜师说"这是上天下雨替我们清洗兵器,这一仗必然胜利",结果武王取得胜利。今天,我们聚在一起,纪念五四运动,天下大雨,也是天洗兵,不怯懦的人站过来,勇敢的人靠过来!”闻一多说完这些话,青年学生纷纷聚了过来。

最终,大家冒着大雨上街游行示威,反对反动政府主张,高喊:“立即停止一党专政!组织联合政府!”#我要上头条#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帝壹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