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巴金简介 巴金作者简介

巴金简介 巴金作者简介

时间:2021-12-02 20:29:41

相关推荐

巴金简介 巴金作者简介

#情感点评大赏#1936年,文学才子巴金收到一封长长的信,署名很特殊,他以为是哪个爱慕他文采的小姑娘所写。结果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女孩的字体娟秀,飘逸动人。越读越带劲,不过惊喜往往在不经意的瞬间,信封里掉出了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女孩年轻乐观,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模样。

此刻的巴金,在文坛已有不朽战绩,著有《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部部情节动人,故事洞彻人心。

遇上阿雯时,到尴尬年龄,他不敢轻易给女孩未来,后来通过信件往来加深感情。半年后,阿雯提议“要不,见一见”按奈不住回信的激动,巴金间接地回了两个字:of course,第一次见读者,酝酿了一下情绪,急忙赶到新雅粤菜馆,女孩来晚了一会,进入餐厅,看到巴金正正襟危安地坐着。

巴金平日里繁忙,这是第一回打破常规见读者。阿雯的介绍开场白非常简练,朴素,“上海女中的高中生,陈蕴珍。青春靓丽,活泼好动,那会的她全然不知巴金会是以后婚姻路上的伴侣。阿雯禁不住好奇心问道:李先生,你以后的妻子有何标准?巴金耐心地回应了她。临走时,巴金语重心长地告诫:乱世之中,要好好学知识。

不久淞沪会战爆发,上海沦陷,抗日战争打响。阿雯因与进步人士来往,被母校勒令退学。回家相亲,陷入痛苦的相思中,再与巴金通信。当时社会流行着一种思想:女子想要自强,就该下大功夫。男子想要配得上心动的姑娘,多接触新事物。

巴金不想浪费阿雯的大好年华,面对她的一次次求爱,理性的解释。有一回阿雯在信中直白问他:父亲要把我嫁给一位富家公子,可我中意的是你。“你自己决定,女孩的婚姻不是靠两情相悦,而是日久生情。如果你长大了,还想嫁给我,到那时谁都干涉不了你。

1938年6月,阿雯向爸爸诉说和爱国作家巴金相遇的旅程。她言简意骇,”我之所以和你们抗争这一年,全是他在背后鼓励我,只要我思想依旧这么成熟,接纳我。父亲怒火三丈,他疑神疑鬼地问:这样的人,能给你幸福吗?母亲很开明,亲自做主,把巴金请到酒楼,吃了一顿饭,算作订婚宴。

6年后,阿雯(陈蕴珍)穿着美丽的新娘嫁衣给大自己十三岁的巴金,婚礼平淡,现场的见证人只有他们,在广西桂林漓江边上的小镇成家立业,要了一份清炖鸡和两样小菜,吃完饭散步回宾馆。随丈夫来广州,是阿雯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光,那段日子,她在出版社帮忙,写作思路完全打开,在巴金的指导下,发表过大小的通讯,散文,文学性小说。

婚后的第二年,陈蕴珍怀孕,偶尔有恶心,反胃现象,巴金每日亲自下厨,为妻子做想吃的饭。41岁的巴金,从陈蕴珍身上找到家和爱情的感觉,她就像一束光,照耀着他的心房,他写作过程哪个模块灵感不充沛,善意提醒。生宝宝前夕,巴金发扬好丈夫模范,即使陈蕴珍说:我一个人能行,但巴金总说,女人生娃,男人不陪伴坏了规矩。

用陈蕴珍的话来说,今生遇见巴金,对他的感情从师友间的敬佩到男女之间的爱意,需跨越重重险阻,她骨子里很倔强,和巴金结合后,才知世上有一种幸福叫不离不弃.

1949-1950,夫妻两人的感情继续升温。新中国成立后,巴金搭建的小家越来越稳固,妻子时而写一写文稿给报社主编寄去,很少退稿。有一日,写着写着突然晕倒,巴金从附近找来医生,医生给陈蕴珍号完脉,震惊地看着巴金,讲解道:陈老师这是怀孕的正常现象,多注意休息。

马上当二胎爸爸,即将50岁的巴金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剩下的交给时间,他是一名兼写作和家庭的作家。随着抗美援朝胜利,儿子李小棠降临到世上。一家四口经历过分离,磨难,坎坷,儿女长大。即使在巴金被冤枉为罪人,被冠以“反革命真面目”的名头,妻子陈蕴珍被关进牛棚,罚扫大街也没将二人分离。为了守护巴金,她受了无形的折磨,精神心灵备受摧残。

1964年那场“革命变乱”暂时断送巴金的写作生涯,巴金作为刑犯被关了起来。陈蕴珍和孩子们无时无刻期待解放的那天,第八年时,于巴金而讲,是痛苦交加。陈蕴珍查出患有晚期直肠癌,治愈无效,多次问医巡诊,结果是死亡的宣判。巴金像个孩子一样哭泣,求助:能不能救救我老婆?但无人应援。

1972年7月初,陈蕴珍病情加重,送往医院,巴金每天都来医院,陪她,照顾她,这对伉俪情深的夫妻情越看越动情。那阵子,做了好几场手术,得到的答案,别再白费心机,别花冤枉钱。一个月的住院治疗,依然没救回萧珊(陈蕴珍),巴金哽咽着送别爱人。

时间辗转到1975年,巴金获得人身自由,拿到萧珊骨灰盒。小林小棠姐弟希望母亲入土为安,巴金坚决不赞同。朋友们一一用各种方式想让萧珊从家里消失,他们又曾知道这个给了巴金爱情的女人有多重要。苦守萧珊骨灰33年,中间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等哀悼文。

天人永诀的痛苦,只有经历过的男女才懂。从前慢,邮件也慢,巴金和萧珊借着长长的信件走完了浪漫,柔情的36年。那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恋,可歌可泣。#民国风月##情感点评大赏##名人故事#

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尧是高处的意思。“芾甘”是由“棠”字引申而来,源自《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发。”诗的本意是写人们对召伯的怀念,“蔽芾甘棠”是指一棵幼小的不大的甘棠,据说召伯南巡时曾在这棵树旁停留,人们怀念召伯的恩德,便作歌劝大家不要伤害它。巴金所用的“甘”字就是指“甘棠”,“芾甘”就是“蔽芾甘棠”的省称,也是对“棠”字的诠释。

简言之,尧棠就是长在高处的大树,芾甘就是还没有长大的小树。

巴金四五岁的时候,三哥李尧林为了一件小事把丫鬟香儿骂了一顿,还打了几下。香儿哭着告诉巴金母亲,巴金母亲立刻把李尧林叫过去,温和地向他解释:“丫头同老妈子都是跟我们一样的人,即使犯了过错,你也应该好好地对她们说,为什么动辄就打就骂?况且你年纪也不小了,更不应该骂人打人。我不愿意让你以后再这样做!你要好好地记住。”

三哥一直低着头,不敢说话。香儿高兴地在一旁暗笑。等母亲说完,三哥便垂着头慢慢地往外走。母亲叫住他,说:“三儿,你不忙走!你还没有回答我。我说的话你懂了吗?你能记得吗?”三哥迟疑半晌终于回答说:“我懂……我记得。”母亲这才站起来,说:“好,拿云片糕去,喊香儿陪你们去耍。”边说边从瓷缸里取出云片糕递给他们。

这件事让年幼的巴金铭记不忘。可以说,这是巴金人生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做人要有爱心,要爱人,爱一切人,要懂得同情和怜悯。这一课是母亲给他上的,是母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了“爱”的种子。所以后来巴金多次称他的母亲是他的“第一个先生”,因为母亲不单是生养了他,她还用自己的言行第一个教给了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

两本巴金小说集介绍给大家。

老舍先生-1956年第一届《春晚》嘉宾;

巴金先生-1956年第一届《春晚》嘉宾;

周立波先生-1956年第一届《春晚》嘉宾;

梅兰芳先生-1956年第一届《春晚》嘉宾;

钱学森先生-1956年第一届《春晚》嘉宾;

郭沫若先生-1956年第一届《春晚》嘉宾;

华罗庚先生-1956年第一届《春晚》嘉宾;

范文澜先生-1956年第一届《春晚》嘉宾。

这是1956年,新中国第一届《春晚》的顶级嘉宾,都是国家栋梁。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等等,都是国宝级人才。

那个时代人心中的偶像,比我们这个时代人心中的偶像,档次高太多了。

这样真好,应该继续延续这样的传统,每年开场都介绍一下国之栋梁。

这是中国春晚嘉宾的巅峰,每个人对国家的贡献都很大。

钱学森可是让中国国防力量,进步至少几十年的人,太了不起了。

那时候,文艺圈讲的是艺术造诣,科学家、文学家、作家、学者,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对象。

#回顾央视春晚40年的舞台变迁#

#虎年春晚#

被巴金尊称大姐的方令儒一一

青岛大学“醉八仙”中的何仙姑

方令孺(1896--1876)安徽桐城人。诗人、作家、教授。方家是桐城的大家族,人才辈出。方令孺的祖父是曾国藩的幕僚,父亲留学日本。方令孺兄弟姐妹八人,大排行为九,故人称“九姑”。她是四个姐妹中唯一不缠脚的。不缠脚是经过多次抗争,被关黑房子才赢得的,可见她性格中很坚毅的一面。

方令儒19岁的时候,嫁到豪门巨富的陈家,丈夫名陈平甫。共育有3个女儿。19,已经27岁有了两个女儿的方令儒随丈夫到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读书,她把2岁的小女儿放到婆婆家,自己带着8岁的大女儿同去。本来她是以陪读的身份去的,但在国外她接触了一些进步青年,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强化了自强自立的信念,决定读书深造。期间方令孺生下第三个女儿。之后生性好强的她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丈夫,到威斯康辛大学读书。在经济上还得依靠丈夫,有时也会自己做工贴补家用。1929年丈夫回国,带走了两个孩子,她独自留下继续读书。但是因思念孩子,也有经济上的原因,不久也回到国内。夫妻感情恶化,开始分居。

1930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方令儒带着小女儿到青岛大学任教。青岛大学是山东大学的前身,当时的校长是杨振声,他号召聚集了一批著名教授学者,有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等人。青岛不像北平和上海,文人扎堆,这里虽然风景优美,但是毕竟地处一隅,知名文人还是相对少了一些,文人雅会也少。所以青大的这些教授们便经常在一起聚会,品美酒佳肴,谈古论今、针砭时政。经常参与者有8人,当中只有方令孺一位女性,故被人戏称“八仙”。实际上方令孺不善饮酒,每次都是闻一多盛情相邀才参加的。后来就有了关于二人感情暧昧的传闻。也有人说闻一多钟情的人是教务长赵太俟的夫人俞珊,俞珊是有名的美人,俞正声的姑姑。在青大期间是方令孺最快乐的一段日子。她的爱侄青年诗人方玮德及其好友陈梦家都到青大来听过课。

在青岛大学期间,一个名叫李云鹤的女孩和方令孺住在同一层楼上,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女孩是图书管理员,常去听杨振声教授的课,她写了一篇文章请杨教授指正,杨认为不错,给于鼓励。后来李云鹤又写了一篇小说让杨教授看,杨认为写的不够好,指出不足之处,李云鹤有些不高兴,就没再去听杨教授的课。李云鹤当时和赵教务长的夫人俞珊的弟弟俞启威谈恋爱。后来俞启威入狱,李云鹤去了上海,从此劳燕分飞,这是后话。当时谁也不曾料到,这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日后会成为叱咤风云的江青。

1932年方令孺因病离开青岛,先到北京姐姐处养病,后来回到南京。她的家里经常名流云集,成为年轻文化人聚会的场所。丁玲被软禁在南京期间,方令孺曾经去探望,表示愿意提供帮助。许多年以后,丁玲提及此事还表示感谢。后来年仅27岁的诗人方玮德去世,对方令儒的打击很大,她很爱这个侄子,一直视为己出。她的另一个侄子方珪德也很有名,就是著名的学者,“胡风分子”舒芜。舒芜因为把胡风给他的私人信件上交组织而备受诟病。抗战期间,方令孺到重庆,1938年任重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后来担任国立编译馆编辑。

方令孺容貌俊美,温文尔雅,气质忧郁,有大家风范。梁实秋这么描写她:“她相当孤独,除了极少谈得来的朋友,不善与人来往。经常着一袭黑色旗袍,不施脂粉,斗室独居,永远带一缕淡淡的哀愁”。在重庆的时候,赵清阁和她为邻,说她诗人气质重,有些高傲孤僻。和她同在复旦大学任教的蒋碧薇则说:“方令孺的丈夫陈先生有科学头脑,思想缜密,作事有条不紊,最重秩序。方则大而化之,一副名士派头”。方令孺早年的诗云:“她像一缕浮云,随着秋风浮沉,更像神林里的枭鸟,只爱对着幽暗默祷”。像是她自己的写照。

1943--1958年方令孺在上海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50年被选为上海市妇联副主席。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调到浙江省任文联主席。巴金写回忆文章,说方令孺在杭州并不开心,因为她的友人都在上海。那些年,巴金全家每年都会到杭州去度假,总会受到方令孺的热情款待,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方令孺留下的作品不多。代表作有散文集《信》《方令孺散文选》,译文集《钟》等。

1976年9月30日逝世。

1936年,32岁的知名作家巴金,与18岁的“小迷妹”以书结良缘,开启了一场旷世的爱情神话。

巴金,原名为李芾甘,自从他撰写的名著《家》问世之后,在大上海声名鹊起,很多人视他为青年作家的偶像。

其中,有位刚来上海不久的小女生,频频与他书信往来。彼此通信达大半年,却从没相见。

最后,小女生主动在信中写道:“咱俩相谈甚欢,却素未谋面,倘若李先生方便的话,能否约个时间,咱俩一起坐下来面谈,如何?”信中附上约会的时间、地址,和一张她的照片。

巴金心生好奇,如约来到咖啡厅。

不一会,一位身穿高中生校服的妙龄女子款款而来,对着巴金像久别重逢的知己般欢叫着:“哎呀,李先生,实在是抱歉,让您久等啦!”

巴金温和一笑:“没有,我也才刚到啊!”

小女生扑闪着灵动的大眼睛,含笑着说:“李先生,您可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多了。”

“真的吗?”平日沉默寡言的巴金话匣子少有地被打开了,他幽默地说,“你怎么比我想象中的更像娃娃呀!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了吗?”

“我,萧珊,”小女生落落大方地伸出手来,握住了巴金温暖的大手掌,想不到,这次见面的握手,从此,就是一辈子的不离不弃。

两人开始了长达8年的恋爱,萧珊在巴金的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随后考取西南联大外文系。

1944年5月,待彼此都考虑成熟之后,年届不惑的巴金携手比自己小13岁的萧珊,以在贵阳郊外小旅馆里度蜜月的方式,迈进了婚姻的殿堂。萧珊,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让巴金真正动情的女子。

巴金和萧珊婚后朝夕相处,恩爱有加。

婚后第二年,他们生下了女儿李小林,5年后,又添了儿子李小棠。新的家庭,给巴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是他40年前从未有过的温馨。

巴金深爱着这个浓情蜜意的家,舍不得离开萧珊和女儿小林。过去,巴金喜欢到处旅行奔跑,婚后,他几乎不外出旅行。

巴金说:“他如今最愿意做的事,就是安安稳稳待在上海工作,因为,这里有我的家人,有我的至爱。”

萧珊同样视巴金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她时常对巴金深情告白:“在我的生命里,你是最重要的,无论时隔多年,你永远是我的偶像。能够成为你的妻子,是我最幸运的事。”

两人相互鼓励着,相互携手前行。

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上班高峰期,巴金只能挤公交车上班。

公车特别拥挤,乘客把车门口堵得严严的。巴金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于是看着一辆辆车驶走,却上不了车,又怕迟到受训斥挨罚,心下着急。

有一次,好不容易挤上一辆车,身体还有一半在车外,萧珊就在车下用纤细的双手和双肩用劲推着巴金的后背,仿佛在用整个生命的力量来支撑他,不让他倒下。

每逢夜晚,巴金拖着批斗时受尽屈辱的身躯跨进家门,只要一看到萧珊关切抚慰的目光,一切磨难顷刻消除。

巴金诉苦:“日子难过啊!”

萧珊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随即,她马上加一句:“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忧虑和操劳最终还是影响了萧珊的健康。她患了肠癌,没能及时诊治,身体日渐消瘦,为了不让巴金担忧,她忍受着病痛,从不哼声。

1992年,萧珊因癌细胞扩散住院,她生平第一次忧伤地对巴金说:“看来,我要先离开你了,可是,我舍不得你啊……”巴金肝肠寸断。

老天爷最终还是带走了萧珊,也带走了巴金唯有的爱情。

巴金悲痛欲绝,著书《怀念萧珊》,在第四部分文末初稿,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人死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一个有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萧珊去世多年后,巴金仍然无法从失去萧珊的悲痛中走出来。

他写字台上,始终放着萧珊的照片,他的卧室里,放着萧珊的骨灰盒,他的床头柜上,放着萧珊翻译的几部作品,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萧珊的音容笑貌每一天都会浮现在他的深情怀念中。

有人曾劝巴金把萧珊的骨灰安葬,但巴金说:“我要让她的骨灰放在我的卧室里,如此,我就会觉得她依然没离开我。”

多年后,有人想给巴金再介绍一个老伴,被巴金一一谢绝,在他心中,永远只有萧珊的位置,是容不下其她女子的。

他们历经28年的婚姻生活,始终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萧珊曾对巴金说:“你永远是我的神,跟我的心同在。我的目光永远地跟随着你。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艰苦中我会叫着你的名字。你知道我陪你走这一段路程有多么幸福吗?”

巴金回应萧珊:“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你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你永远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此后,我的骨灰将同你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我们永远不分离。”

10月17日,巴金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后人遵从巴金生前的遗愿,将两人的骨灰混合在一起,撒入大海。对这相爱一世的恩爱夫妻,从此长眠在那片海洋,永不分开。

#史上恩爱的夫妻##历史#

最新中国作家排行榜!

贾平凹第6、莫言第9……

近日,“最新中国作家前50名排行榜”在网上现身。

前10名如下(简介略):

第①鲁迅、第②张爱玲、

第③沈从文、第④老舍、

第⑤茅盾、第⑥贾平凹、

第⑦巴金、第⑧曹禺、

第⑨莫言、第⑩钱钟书

你觉得这个排名靠谱吗?

#鞍山头条#《井上靖文集系列》

作者:井上靖

--------------------

图片

图片

内容简介

图片

【编辑推荐】

1、冰心、巴金、铁凝、朱天心、侯孝贤力荐的作家,日本文坛巨匠井上靖文集系列

2、井上靖是巨匠级的大家,书中人物所思所想所愿所怒所欢所终身企求,皆掷地可作金石声。

3、井上靖的文笔没有赘文,洋溢着诗意,他的历史小说给人一种严肃文体的印象,可称作史实小说。短短的小说将西域的兴亡生动传递给读者。

【内容简介】

《风林火山》豆瓣评分8.6分,日本文学巨匠井上靖1969年同名电影原作!五度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日本放送协会NHK大河剧《风林火山》原作!

《战国城砦群》书写平凡武士的战国历史!在这些寻常武士的爱恨情仇之中,日本历史上最大谜团“本能寺之变”拉开了帷幕……

《战国无赖》由作家苏枕书翻译。黑泽明编剧、三船敏郎主演同名电影原作!这是一曲以无常乱世为舞台,描绘男女多舛命运的战国浪漫谭。

《千利休:本觉坊遗文》豆瓣评分8.7分,是日本文学家井上靖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取材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著名的事件:一代茶圣千利休被丰臣秀吉赐死。

《淀君:战国的贵妃》讲述日本史上极具争议的女子——日本战国三姐妹之一(丰臣秀吉侧室、织田信长外甥女)茶茶跌宕起伏的一生。

《异域之人》与《敦煌》《楼兰》《天平之甍》比肩的“西域小说”短篇杰作集!收录了《僧行贺之泪》《异域之人》《信松尼记》《玉碗记》《平蜘蛛釜》《明妃曲》《幽鬼》《圣者》八篇历史小说。井上靖以内敛而深沉的笔触,描绘出在激荡的时代漩涡中生存的人们的千姿百态。

《冰壁》井上靖以真实发生的登山遇难事件为原题材创作的小说。日本文学艺术院奖获奖作!同名电影原著,曾是日本重磅级的畅销书,在数十年间不断加印,并不断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也是井上靖小说中备受喜爱的代表作之一。

《风涛》井上靖一系列西域小说的收官之作,创作于1963年,取材于元初蒙古两次征服日本失败的战役,即文永·弘安之役,其中许多故事来源于《高丽史》和《元史》。小说虽然以这两场战役所处的时代为历史背景,然而并没有描写战役本身。尽数着墨都在高丽国王及臣属与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周旋,以及高丽人民所遭苦难之上。

《青春放浪》井上靖自传性作品。关于青春与生命、亲情与友情。由《幼年时光》《青春放浪》《我的自我形成史》三部作品组成,记述了井上靖从幼年时代到学生时代,再到工作成年这期间的人生故事。

《日本纪行》是日本文学家井上靖的旅行随笔集。井上靖一生著作等身,除了小说之外,其余体裁如诗歌、随笔等,亦多有创作。这本书共收录十九篇井上靖在日本各地旅行的随笔。

《旅路:我挚爱的风景》将井上靖关于风景及旅途这一主题的文章汇集成册。

网上有文章这样介绍沈从文:

“胡适说,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里最有希望的。

“徐志摩说,沈从文的作品,'值得读者再读三读乃至四读五读'。

“巴金说 ,沈从文不仅有很高的才华,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就连诺贝尔文学奖都要颁奖给他。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说,'如果沈从文1988年5月没有去世,肯定能得奖'。”

我说,沈从文笔下的人性,山歌一般优美,溪水一般自然。

(配图为台湾影星舒淇出演的知青题材电影《美人草》,我惊奇于连知青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她怎么那样成功地演出了当年知青的淳朴和时代加予的灵魂特征!当年知青,有着沈从文笔下人物的优美人性。)

成都茶馆

————劲松

说到茶馆,就会想起中学学过的课本章节,现代文学家老舍笔下的《茶馆》是于1956创作完成,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当时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老舍当年还得托人认识我们成都的老乡巴金,而老舍的大作又为该杂志扎起,古往今来人脉重要众所周知,兄弟伙就要互相成就互相抬轿子。及至1958年6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该话剧单行本。深入大作其中,明白其展示的是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波澜壮阔,尤其是初读该书的好友,绝对感受是引人入胜。

疫情发生,成都吃紧,又拿来重读温习,感觉不同,为何?在成都的茶馆里在读 《茶馆》: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50年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剧本中先后出场的人物近50位,当然了,还没我们现在这个微信群人数众多,但我们的微信群又何尝不是另一个芸芸众生迷你圈呢?除茶馆老板(群主-我)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公务员或者体制内领导,群内不敢张扬介绍)、办实业的资本家(群内的投资人、企业家)、清宫里的太监(群内绝对没有,哈哈哈)、信奉洋教的教士(话题敏感不敢邀请入群)、穷困潦倒的农民(群内也没有,现代农民已经脱困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当然没有,本群比较纯净绿色且环保)等等。

《茶馆》的主角——茶馆老板王利发,他对祖传“裕泰茶馆”惨淡经营,该兄弟虽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难挡衰败结局,当然源于当时中国社会当时的大背景,茶馆老板生不逢时。《茶馆》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2月起北京人艺多场次在首都剧场上演,即话剧《茶馆》成为经典。也就是在今年刚过去的6月,经典《茶馆》重启,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季已经是红遍京城。

其实书内数外皆是江湖,源于对《茶馆》章节内容很熟络,现在读来只能定义为泛读,去了茶馆要么是读书要么是谈事。成都的茶馆绝对是群内好友的宝地,我们的人生大事件往往在这里“酿造”。在成都的茶馆不想奢侈地去要一间包厢,每次都是选择临窗通风处就座。

在成都寻一处茶馆,不像在北上广深那么艰难,成都绝对是中国茶馆第一城,说成都是一座泡在茶碗里的城市一点也不为过!群内好友们如在百度地图上搜索“茶馆”二字,成都的茶馆数量居然近10000多家+,她的弟弟是重庆,茶馆大概有3300多家,论茶馆数量,其他城市与成都相比更是望其项背,小巫见大巫了。

市井小巷,贩夫走卒簇拥的是麻将➕一杯清茶的朴素店面,可以24小时不离桌,店主还要不断热情殷勤续杯以求其成为忠实的回头客;高端茶楼,则是佛像、鲜花、美女、茶香环绕,客官们体味的是一种看似平常却雅致随兴的成都味道。阅读《茶馆》时,眼睛专注,耳朵也没闲着:介于散台和包厢消费价格之间有拉上幔帘的卡座,里面传来小情侣卿卿我我的情话声;邻座又坐定了四个结伴来的新人,其中一人遂点上最贵且被《时尚芭莎》杂志怒赞过的峨眉高山绿茶竹叶青,显然居中的兄弟伙是要事受托之人;看书2个小时,再看过去,前座的面容姣好女生怀抱手机已经两个小时,髋骨旁边躺着两个大号充电宝,她的朗朗扑哧笑声促使我把书翻得更快。

成都茶馆的服务是立体的,不用叫外卖,那些雅静清爽的茶馆都有午餐、宵夜伺候,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而成都的茶馆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所在。

当下成都的茶馆经营惨淡不像当年王利发遇到的中国时局,但是疫情下无区别的关闭让我很烦恼,老板们更心焦。去茶馆的想法和癖好只能被无情阉割,所有的事情只有转到线上,什么大数据,AR,VR都去见鬼,绝对不如面对面有温度和360度,我自己这样愤愤地思忖:几个好友要来成都和重庆,望穿秋水,心里知道20天之内不能谋面了。默默祈祷,成都重回烟火气吧。

似乎邻座刚才坐定的客官已经达成默契,计划共举大事,匆匆要奔往下一站,要事委托人起身警惕地看了周遭一下,大声喊到“买单“……..桌上留下了4杯一口未啜的竹叶青…………

说与群内好友听,午餐愉快!

草于成都疫情刚发生

说真话。巴金《随想录》读完之后,萦绕于耳的一句话。

巜我在岛屿读书》是头条与江苏卫视合办的一档读书节目,我每期都看,作家们介绍的好的书我也收藏了,等有空的时候就阅读。

巴金的巜随想录》就是节目中作家推荐的书。读完这本书,影响我最大的就是巴金在书中说的一句话,作家写作要说真话。

讲讲我在头条上的经历,在头条上发布微头条要有推荐量的,有推荐量才有阅读量,发现一规律,凡是记的是真实的事情,推荐量就会高,所以在头条里混,也要求真实。

有时精心细凿的不抵真实流露的,真实才是硬道理。 #我在岛屿读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