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息壤》的读后感大全

《息壤》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0-12-14 11:19:44

相关推荐

《息壤》的读后感大全

《息壤》是一本由盛可以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息壤》读后感(一):《息壤》随笔

读这本书时最大的一个感受是:顺畅。作者的表达很顺畅且平易近人,是刚开始看就被邀请一览故事情节的感觉,那种不容人拒绝的邀请。所以在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我依旧愿意分出时间把书看完。而当我需要做读书笔记再一次翻开这本书时,却感觉有些许平淡。可能是故事的立意与主旨太明显,也可能是自己能力有限无法从书中获取更多角度的观点。但对这本书总是有好感的。读它很爽快。

故事里的主角大部分都是女性。而关于自我意识的觉醒,从奶奶戚念慈到妈妈,到初家五个孙女依次增加。奶奶其实并没有将女性视为平等人看待的意识。相反,她更多的去压抑女性作为一个人的本性。而这种压抑,从年轻时的她自己,到年老后她的儿媳。当人被驯化,丢失了反抗的意识、思考的能力,便会反转成实施迫害的一方。可能奶奶小时候还没来得及产生疑问:为何那么不公平。当时的大环境可能根本不给予人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机会。以前是这样,所以一直该是这样。

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于两性问题的理解显得太想当然了。从来没有想过以前避孕依靠的是女性上环。即使是在如今现代化的时代,这可能也是许多女性不能挣脱的最老旧的枷锁。

《息壤》读后感(二):生生不息之壤

《息壤》讲述了一个女性家族四代人的故事。小说从初家第一代老奶奶戚念慈写起。戚念慈年轻时就守寡,但却是初家的精神支柱,一双小脚支撑起一个传统的大家庭。儿媳吴爱香生下五女一子之后便守寡,直至终老。她生活在婆婆的阴影下,临终的心愿仅仅是摘掉身上的宫内节育环,却未能如愿,戴着它进了坟墓。吴爱香的女儿初云、初月、初冰、初雪、初玉与儿子初来宝在中国巨大变革的年代长大,经历着各自的生活,也都面临着与生育相关的种种问题。初来宝的女儿初秀则是初家的第四代,代表的是新世纪的力量,双亲的缺失与时代不同让她对爱情婚姻乃至生育有了完全不同的想法,但真的面对窘境时,她仍需要家族亲人来处理棘手问题。

按照初来宝的说法,“我家有七个女人”,这是一个女性绝对主导的家庭。所以,生育就成了这些女人们以及围绕着这些女人的男人们的中心话题。两个寡妇和五姐妹关于生育的曲折故事和观点碰撞,以及随着时代变迁发生的演变,令人读起来饶有兴味。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盛可以在处理湖南乡土风情和家族温馨凝聚力上颇有功力。小说中湖南方言的使用恰到好处,似乎让读者听到了大嗓门、像吵架一般的湖南乡音。尤其是书中很多用楷体字标明的姐妹之间的对话,自然,亲切,生动。这样生动的方言立即使书中的人物活起来,似乎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摸到。

另外,尽管生活艰难、坎坷,但书中的人物几乎都是善良的,他们的故事虽有悲苦却充满温馨,从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在时代大潮中,乡村衰落了,却依然是文化的根,让我们体会到家的温暖。这和那些一味揭露批判,展示乡土文化的落后、丑恶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照。

小说的结尾是一直厌恶和反对生育的初玉终于怀孕了,不知不觉成了她一直不齿的满怀母性的女人,而她怀的又是一个女孩。这就预示着,这场关于生育的话题永远不会终结。

息壤,是传说中鲧用来治水的可以自动生长的土壤。用“息壤”作书名,寓意着人的繁衍生息是小说的主题。几十年,四代人,时代风云变幻,家长里短依旧。《息壤》用一个家族的生生不息的世俗故事,印证着这个时代的巨大变迁,是非常聪明的做法。极度微观,恰恰就是宏观叙事的最好方法。

《息壤》读后感(三):息壤#书评

息壤这题目取得极刁钻,源自《淮南子》里黄帝以息土填洪水的典故,后就指自己生长的土壤。盛可以是七十年代女性文学的中坚力量,有着与阎连科和莫言一脉相承的魔幻现实主义加中国乡土情结的文风。她的文字有一种悲悯的力量,有一种谶语式的悲剧感,怪诞又写实。一幕一幕的轮回穿插,男人与女人、灵与肉、城与乡,洇晕出一丝波澜,那个在传统多子多福观念和高压人口政策时代下夹缝中求生存的女人们,究竟是怎么生活的。

以下是此书评分:

【文笔】9/10: 优雅与狂野的融合,时而雨疏风骤、时而静水流深;是白茫茫大地上的刻骨苍凉,却是踏破铁鞋后哽咽着的五味杂陈。有犀利的批判“关键时候如果没有计谋,没有狠招,所谓的宽容便无用武之地,毕竟都是尘世凡人”;有刻薄的嘲讽“不喂人金钱喂什么呢”;有令人心悸的惊涛骇浪“有一回半夜起来,从东直门到西直门,踩着沉睡的街道,像踏着时间的尸体”,最终落脚点却是“在阳光下看书嗅花”。所有的对话、心理、反讽用的都是楷体,摆脱了双引号的束缚,挺好;方言依旧加分。

【情节】9/10: 小说立足于农村女性,从五六十年代开始起笔,随着国家节育政策的落实,不少女性深受上环取环之苦,生或不生、能生或不能生成悬在小说中初家头上的利剑。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幸,或貌合神离、或生离死别、或庸庸碌碌、或孤枕衾寒;也许二十年后再看这些,读者不屑而莞尔笑骂俗套,也许字里行间的故事会换了个时间地点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人物】9/10: 乍一看好像人物很多,其实掰着指头数倒也还好。命名很有特色,云雪冰皆幻化形、漂浮不定之物,玉易碎,月朦胧,象征这一代的女孩子命运多舛。祖母戚念慈源于穆念慈守寡养儿,女婿阎真清、王阳冥都有对颜真卿、王阳明这样历史人物或多或少的映射。五个女儿看似一溜排花开五朵,其实不尽相同。盛可以的高明之处在于她并不会明显告诉读者这些女孩子哪里不一样,而是读者在看文章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发现她们的人生轨迹截然不同,性格也有温吞有暴烈,有精明有粗糙。母亲和祖母的形象拿捏的很准,初家幼子的意象也极好,疯子的形象毫不突兀,却有很强的转乘左右。

【结构】7/10: 自一场浩浩荡荡的丧仪始,又一场“热闹丧达”的丧仪终。结构上而言,非常完整的回旋式复调写法。作者的叙事手法有着强大的野心,事实上她也完成了十之八九,走走停停的片段化模式亮化了小说的色彩、避免单调;但同时也难免陷入过于碎片化而导致的难以整合。前后照应的很好,象征性的意象铺垫增强了一种轮回的宿命感。

【立意】9/10: 一大家子的兜兜转转、聚散离合,终于回到了原点。或许所抵触的已然消弭、所牵怀的终归放下,新生的律动让读者不禁唏嘘生命所赋予的力量。何为母爱,何为感情,又何为圆满?

《息壤》读后感(四):阅读盛可以:这是我们的战争!

黄继刚老师曾经在西方文论课堂上推介过两位他最欣赏喜爱的作家:冯唐与盛可以。我当时的阅读重心不在这些新近的小说作者,一直到现在才有闲暇功夫来阅读。八月最后读了两本盛可以的小说,一本是稍早的《道德颂》,另一本是今年初新出版的《息壤》。前者讲述一个古玩店女老板和学术明星的婚外情,几对男女在道德之外的纠缠;后者则有关一个家族几十年内几代女性的命运。 基本上,盛可以同以“女性写作”为标签的其他当代女作家(比如虹影、林白)一样,作品呈现出的一个显著姿态是女性的自怜。感官的敏锐、身体的复苏与变化都被写进字里行间。更多的女性文学作品还会有散漫的视点,仿佛女性摇曳柔弱的躯体,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就是这样。但盛可以在这一点上笔法又很男性,有非常紧实的行进节奏。 《道德颂》是太过冗长的小说,读到三分之一处我已经没有兴趣了。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脚踩几只船的美艳女子,肉体纠缠,但不叫我感到恶心。放荡不羁的人群跟王朔笔下疯长的大院子弟很相似,男子的名字很文雅——水荆秋,有古楚韵味。这就是很早期的作品。 到了《息壤》,已经能很明显体现出盛可以这些年的努力精进。《息壤》所容纳的时间,所跨越的社会变迁是非常宏大的。这样的宽广的时间给小说提供了生成厚重感的可能,它有可能形成跟路遥、陈忠实一样厚重的中国当代小说。但是要注意到,对女性人物为主的家族故事的叙述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并不是没有出现过,一个范例就是铁凝的《玫瑰门》。《玫瑰门》里苏眉、苏玮、婆婆司猗纹、姑爸、竹西,女性之家里的每个人都用毕生精力去追求一种完满,而破败残缺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作为女性天生的残缺。《息壤》里的初家女人们也是这样。有身体上的残缺,少半边头发的女儿;而身为寡妇的婆婆与儿媳,她们面临另一种残缺,这种残缺还会被古旧的乡村质疑为女性天命的不祥。 相比铁凝《玫瑰门》,盛可以《息壤》的主题要更明确精准一些,就是女性的子宫,即,生育问题。女性之家依据各自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可以分成两拨人,大部分的女子都是顺其自然的出嫁、生子,即使婚姻生活不痛快,几十年也就这样过去了。初家的女儿里出现了一个意外是小女儿。从小见到被板车拖回的因生产、上环而差点没命的姐姐,被生育环折磨毕生的青年守寡的母亲,这些刺激着她、造成她恐惧生育。她最终成为了一个医生,面对大姐在高龄取下节育环要给年下生个孩子的决定,她冷静冷漠地对待。初家这个小女儿初玉是小说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她的转向——由一个保卫子宫的女斗士到拼生二胎的产妇,预示着女性子宫战争的失败。因为女战士的后撤,她对敌方的拥抱,小说不得不收尾结局。这个结局不是那么热烈,却很现实。 从讲故事的角度评价,盛可以的《息壤》也很出色。丰富的人物,有意识的排章布局、多线并行,这是一个可读性很高的文本。唯一可能成为阅读阻碍的是小说中使用的湖南某地方言,我倒也觉得别有韵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