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狄更斯故居博物馆新展呈现大文豪“孜孜不倦的身影”

狄更斯故居博物馆新展呈现大文豪“孜孜不倦的身影”

时间:2018-08-10 08:00:31

相关推荐

狄更斯故居博物馆新展呈现大文豪“孜孜不倦的身影”

位于伦敦道堤街48号的狄更斯故居博物馆。

狄更斯故居博物馆玻璃彩窗上的狄更斯像。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段雪莲):英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曾作为调查记者和杂志主编,呼吁取消公开死刑、为流浪者集资建收容所、揭露童工的苦难生活,为推动社会公平而不知疲倦地奔走疾呼。当地时间5月9日,伦敦狄更斯故居博物馆推出新展览,向参观者呈现了这位文学巨匠少为读者了解的一面。

位于伦敦道堤街48号的狄更斯故居博物馆是唯一保留至今并对外开放的狄更斯伦敦居所,作家于1837年至1839年生活在这里并完成了《雾都孤儿》和《尼古拉斯·尼克比》等作品。博物馆馆长辛迪·萨格鲁介绍说,这里展出了多件狄更斯私人物品,包括他穿过的一套礼服和他使用的手杖。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这根手杖的末端磨损很厉害,这是因为狄更斯喜欢在户外、城市中散步。据说作家每天要走15到20英里,并习惯将旅程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为此,他还自学了速记。

馆长辛迪·萨格鲁向记者介绍“孜孜不倦的身影”展览情况。

狄更斯故居的会客厅。

辛迪说:“他的工作方式就是在现场、在人群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我们常常以历史作家的身份去认识狄更斯,因为他生活在200年前,但其实他是十分现代的作家,他笔下都是真实的人、地方和事件。而正是他记者的身份让他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狄更斯故居博物馆策划的新展览名为“孜孜不倦的身影”,通过展出作家手稿、书信和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报道等历史记录,还原了狄更斯作为调查记者和杂志主编,走进维多利亚时期伦敦的阴暗角落,与流浪者、小偷和妓女等底层人打交道,并通过文字以及公开演说的方式揭露社会不公,为弱者争取权利的经历。

狄更斯故居博物馆中陈列的作家生前用过的写字桌。

狄更斯故居博物馆“孜孜不倦的身影”展览。

展览的特别顾问,狄更斯研究专家约翰·德鲁指出,展品中包括一个维多利亚时期装鞋油的小陶瓶。少年狄更斯曾因家人欠债入狱而不得不去当童工,而他的工作正是为这样的小陶瓶贴上标签。当时只有12岁的狄更斯每天需要在环境恶劣的黑工厂里工作10个小时。

德鲁说:“在狄更斯晚年时交给出版商的回忆录片段里,他曾提到过,说每当在街上看到流浪汉,就会想曾经的自己。所以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的话,你可以说作家童年的经历深深地影响着他后来对社会底层人群饱含同情和理解的立场。”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里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死刑在公开场所执行,甚至成为了大众“娱乐项目”。作为公开死刑的反对者,狄更斯给当时的《泰晤士报》写信,呼吁议会停止这一残酷的传统。

德鲁表示:“狄更斯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改变大环境的人,他改变了公众对改革的看法。1968英国的议会法案禁止了公开死刑的做法,这里面也有狄更斯的功劳。他的小说《尼古拉斯·尼克比》的出版,也让英格兰北部约克郡的那些臭名昭著、体制野蛮的寄宿学校倒闭,这只是另外一个例子。”

约翰·德鲁也是白金汉大学的英语文学教授。他说,如今,狄更斯作为伟大的小说家为全球读者所熟悉,但他也曾经是法庭记者,英国议会新闻通讯员,是周刊《家长里短》和《春夏秋冬》的主编。这些经历让狄更斯得以深入社会各个层面,体察底层生活疾苦,也为他的小说写作积累了宝贵的素材。狄更斯故居博物馆“孜孜不倦的身影”展览也是英国首个围绕作家这些独特经历而策划的专门展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