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北京故宫博物馆展出的《清明上河图》其实只是高仿品

北京故宫博物馆展出的《清明上河图》其实只是高仿品

时间:2020-09-03 21:34:03

相关推荐

北京故宫博物馆展出的《清明上河图》其实只是高仿品

《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瑞全画长约530厘米,宽约25厘米。介绍了当时汴京城的盛世景象,画卷从都城汴京的郊外风光开始,一直到城门的繁华景象。寂静的原野,繁忙的河流,高耸的城楼。街道上串流不息的人物和小店门口整齐摆放的货物,都被作者张择瑞惟妙惟肖的刻画在长卷中。

而清明上河图能够流传到现在可以说是运气比较好。1126年,金兵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梁,1127年呢宋徽宗父子成了金兵的俘虏,这幅图也被虏到了北方。到北方后有个人叫张著,张著是什么人呢?她是金国的监狱服书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皇宫图书馆的鉴定人。他鉴定了这幅画以后并没有放在金国的皇宫,并带出的皇宫进而清明上河图就开始在民间流传。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在征伐的过程中从京都杭州等地,搜掠了大量的书画,可能元朝的统治者在这方面的文化修养低一点,这幅画收到皇宫里就放在那没有注意。不过有一位装裱匠他在为皇宫整理装裱字画的过程中发现了清明上河图,这么宝贵的东西,在这儿没人注意,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下手。这位装裱匠就制作了一个仿本,然后把真品给替换出来了,出来以后这个偷来的东西不敢在手里,就赶紧转卖掉,后来就转卖到了在大都生活的江西人杨准的手中,杨准拿到这幅画也不在大都呆着了,赶紧跑回了江西,杨准在画的后面也写了一段题词,这文中就写道这幅画历经200多年的战乱到现在完好无损运气真是不错。

那么到了明朝,在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的跋文当中就写到这幅画的前面有宋徽宗的蹄子和双龙小印。也就说明在明朝的时候这幅画还是完整的。这幅画在民间流传,嘉靖三年的时候流传到了兵部尚书陆完的手中,陆完死后就交代他的夫人,这幅画一定要保存好,陆完的夫人就把话缝在了枕头里,不让别人看。可是陆夫人哪有一位娘家侄子,这个人会画画,也喜欢画,而且为人乖巧,特别会说话,最后说动了陆夫人,他要看一看,陆夫人答应下来但是规定三条:第一,你来看话,不准带笔墨。第二不准在外边看到我的房间里看。第三不准跟别人说这个姓王的这个孩子,呢啊咱们就叫王生,吧王生就答应了这三条,可是这孩子太聪明了,看了几次以后啊也就临摹了一副跟清明上河图相近的作品。

而这件事被都御史王玉知道了,他听说当时的权臣严嵩正在四处搜罗清明上河图,于是呢他就把这个王生这幅临摹作品买过来送给了严嵩。那么岩松有一位装裱匠看这副花的时候,他就发现了这幅画是假的。不过这个人为人也不太地道,他不跟严嵩说,去找这个王玉说什么呢,你这画是假的?你再给我40两银子,我不说了,你要是不给你等着没你好,结果王玉没有把这个装裱将放在眼里,因为在外人看来一个装裱匠地位很低,你能跟严嵩说得上话吗?但是其实他不了解就是装裱匠,在书画这个方面他有特殊地位,所以后来这个装裱匠看王玉不给钱就找一个机会把那个画的作假的那些东西呢给展示出来,让严嵩看。严嵩一看就气坏了。于是就找了借口把王玉给关进了牢里并开始审问:画从哪来的,从王生那来的,又把王生也给抓起来了,最后王宇王生都死了,当然也就追查到王生画的,他是从哪里临摹的呢?于是严嵩通过这个一条线往下查,最终把清明上河图拿到了自己手里。不过后来在嘉靖皇帝面前,严嵩失宠,被御史邹应龙弹劾明穆宗嘉庆二年,严嵩的儿子严世潘被斩抄家的时候,清明上河图再度收入皇宫,这是清明上河图第三次进入皇宫。

这幅画在进入宫廷以后又落到了明朝的秉笔太监冯宝的手里。1578年,冯宝呢也在清明上河图的后面写了一段跋文,他在皇帝旁边阅览树画的时候呢发现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很珍贵,啊需要好好保存。这幅画十有八九这幅画是他偷来的,不过冯宝偷出来以后一直到清初200余年间的时间,这个画一直是在民间流传,多次转手。

后来在清朝嘉庆四年皇帝查抄湖广总督毕沅,在他家里面又发现了清明上河图,于是这幅图第四次被收进了皇宫,乾隆太上皇和嘉庆皇帝看了以后很高兴,在上面盖了章,收入了石渠宝笈三编,所以这幅画我们现在又把它叫做石渠宝笈三编本。 辛亥革命以后溥仪想出去留学,想办法弄点钱出去,他就以赏赐他的弟弟傅杰的名义把一些珍宝带出宫,那么清明上河图就是被带出宫的珍宝之一。出宫以后呢先是存在天津的张园,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的时候,溥仪又把这幅画带到了伪满洲国,放在了伪皇宫东苑的图书楼当中。在日本投降以后,溥仪在外逃期间也带上了这幅画,最终呢散落在民间。

1950年冬天,东北局的文化部清理收缴来的一些书画作品,这其中有一位专家杨仁恺先生。有一天他到这个库房里去检查工作,当工作人员把这个比较完整的好的作品放在一堆。把可能是赝品残次的东西放在一堆,杨仁恺先生进来以后就在残次品那一堆里面抓了一些来看。但是突然看到一幅画,倦色是淡褐色,古色古香书画的手法是典型的宋代特征,再一看后面有张著等人的跋文,于是杨仁恺先生欣喜万分。他觉得这就是真品清明上河图,于是杨仁恺先生把这幅画的照片发表在东北博物馆的国宝沉浮录中。发表以后,当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就把这幅画调往北京。

而为什么说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展出的是仿品呢?请往下看:因为画卷存放的时间太长,在空气中打开受到光线的照射都会加速老化,所以现在这幅画轻易是不拿出来展览的。为了保护好清明上河图,1958年国家决定由古画临摹大师冯忠莲女士,由他把清明上河图进行复制临摹。复制临摹的时候是每天由人民解放军战士把清明上河图带出故宫。由专人在冯忠莲女士的画室里面展开供他临摹,别人不许进去,冯忠莲女士的家属都不知道她在干什么。从1958年一直画到1966年十年动乱中断。粉碎四人帮以后,冯忠莲女士调到故宫这幅画接着画,一直到1980年最后完成。临摹就用了的时间,前后总计现在这幅画也是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许多展览的时候用它来代替原作展出。

而真品却只能在一个特定的温度湿度的仓库中保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