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双方兵力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双方兵力

时间:2020-09-21 14:58:44

相关推荐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双方兵力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

官渡这场战争,它的出名就是因为敌对双方的兵力相差之大,但结果却是兵力少的一方够通过自己的智谋、团队的配合逆转了整个局势,并最终将兵力多的一方彻底击溃,取得了这极具历史时刻的胜利,这场战役被成功收入历史记录,成就了千古一大美谈,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不光是对政治格局,还有对古文化的影响。

官渡之战

那到底这场官渡之战,袁绍方和曹操方分别投入了多少兵力呢?那这些兵力的投入又分别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这个投入能说明什么道理么?

据不完全统计,袁绍在这场官渡之战中,陆续不断的投入兵力,直到整个战役的完成差不多投入近11万的兵力,而曹操的当时的实力比较弱,在这场大战中共计投入约2万左右。

从比例上来看,袁绍的兵力投入几乎是曹操兵力的5倍左右。从这个数量上就很能说明一个问题,袁绍的兵力多,实力强,曹操的兵力少,实力弱,对战之中袁绍占据绝对优势,按道理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胜方一目了然。

但是实际结果却是,袁绍的11万兵力几乎全军覆没,剩下不到1万的兵力,而曹操的兵力也损失过半,2万兵力留下一半左右。

那通过兵力投入对战争影响有一定的规律么?显然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的,不然就不会有兵不在多贵于精这句话了,兵力只是决定胜败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有用兵遣将的谋略。

官渡之战刘备扮演的角色

在官渡之战这场战争里,我们一直将关注点,也可以说是焦点放在了袁绍和曹操两人的智力较量上,放在了袁绍军队和曹操军队的武力交锋之上,放在了谁取得了胜利的结局上。

官渡之战刘备剧照

但我们始终没有正视,其实这场战争,并非只有袁绍和曹操两方的加入,也并非只对袁军和曹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一直遗漏的还有官渡之战中的蜀国刘备。

蜀国并非一开始便加入了这场官渡之战的,官渡之战的发起人是袁绍没错,他希望能够打败曹操,取得北方的霸权,那时候的刘备还在进行择主之路,他的身边还没有后来闻名于世的诸葛亮,他当时来到了袁绍这里,只为了选择明主,能一展自己的抱负和恢复汉室基业。袁绍与曹操的早期对抗中,并没有将刘备拉入这场战役里,他对自己十分有自信,觉得凭借自己的军力一定能够战胜处于弱势地位的曹操,所以他压根就没有考虑到还有刘备这个人。

可惜,因为袁绍的自大和轻敌,导致了整个形势发生了大逆转,曹操凭着自己的权谋,调兵遣将,攻守自如,又加上袁绍的几次错误决策,将有利的机会全部放走,致使他在与曹操的双方对垒过程中,一点便宜没讨着,可以说这场战争中袁绍表现的一塌糊涂,简直让人对他整个人的智谋发生了重大的逆转,怀疑他是如何完成推翻董卓的功绩的。

到了这个时候,袁绍突然想起来好像还有刘备这一号人物,于是授命于他,让刘备协助完成攻打曹操的任务。但刘备虽然在用人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眼光,但那时候他身边几乎没有谋臣,所以加入也只能是一败涂地,最后还将自己的兄弟关羽给赔了进去。

官渡之战到底打了多少时间

官渡之战的闻名,一则是因为此战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曹操独霸一方的局面。二则,它具有很好的教案实例,让人们明白弱者并不一定会输,强者也无绝对胜利的可能性。三则,还因为这场战争耗时很长,伤亡巨大。

官渡之战曹操剧照

那么这场战胜到底耗时了多久,为何需要这么久的时间才能决出胜负,如果以时间或者重要事件为划分依据,它又可以被划分成几个重要阶段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静心研究的。

这场战役开始在公元200年,经历了大致约1年左右的时间,才最终以曹军获胜,袁军惨败为结局,这场战役象征着魏国的崛起,袁绍的彻底没落。

如果硬要将此战役做一个划分阶段的话,那么我们以刘备的加入为一个转折点。为了一统北方,袁绍觉得集结所有力量,攻击曹操,这时他们进行了第一次的交锋,曹操这个人很懂人心,且对袁绍的性格相当之了解,所以他没有分散布兵,而是集中在官渡作战,官渡易守难攻,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天堑。正当双方打得难分难解时,刘备插上了一角,想从中牟取渔人之利,结果是赔了关羽又折兵,关羽被曹操所掳。再说第二次交锋,因有关羽的加入,曹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第三次交锋,也是最后一次的交锋,曹操的胜利源于谋臣荀攸,他的分析十分精准,帮助曹操彻底的打败了袁绍,完成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