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简介唐朝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事件安史之乱简介

【简介唐朝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事件安史之乱简介

时间:2020-07-26 15:07:35

相关推荐

【简介唐朝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事件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唐朝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是唐朝一个由强盛变得弱小的一个时间点。

安史之乱形势图

安史之乱发生的地点如果是换成现在的中国的话,应该是在中国的北方。这件事开始的时候是在公元后755年的12月,一般认为这件事的结束时间是在公元后763年的2月。大概是经历了8年的时间。

安史之乱有两方作战,一方是唐朝,另一方是大燕。唐朝那一方是由李隆基、郭子仪、高仙芝、哥舒翰这些人做主要指挥的。大燕的那一方是由安禄山、史思明、史朝义、安庆绪这些人做主要的指挥。最后获胜的一方是唐朝。虽然唐朝一方是获胜了,可是自身的力量开始衰败了。地方原来是不敢去冒犯中央的,经过了这一件事之后,地方也敢开始反抗中央,地方的势力希望自己能够代替李氏家族,统治全国。

唐朝能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前累积的财富。还有就是兵力还是充足的。在安史之乱的中期时,唐朝大概是还有60万的兵力,大燕只有30多万的兵力。这时,唐朝的兵力大约是大燕的2倍。这样,只要唐朝的士兵们不是老弱病残,就不会输给大燕。

关于安史之乱的结束还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结束,是因为杨贵妃的死给了对战双方一个缓和期,大燕那边很满意这个结果,就这样杨贵妃的死促进了这次战争的结束。

安史之乱时间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

安史之乱场景模拟图

安史之乱的发生的时间是在唐朝的中期。要说具体的时间的话,安史之乱是从公元后755年的12月16日这一天开始的。结束时间是在公元后的763年的2月17日。这是一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一次叛乱。

关于安史之乱的时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的,一般都是认为是在755年这一年发生的,这一年还是被称之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结束的时间也没有什么争论,普遍认为是在763年,那一年是被成为唐代宗宝应元年。结束的那一年,不仅是结束了叛乱,也结束了唐玄宗对于唐朝的统治。由唐玄宗的儿子继位,唐玄宗被封为皇太祖。

这前前后后长达八年之久,直到763年才得到了平息。中途甚至唐玄宗逃出皇宫去避难,这可见当时叛乱一方的势力是多么的强大。不过最后还是被平定了。这次安史之乱给唐玄宗的伤害不仅有那么多年受的磨难,还有失去他最爱的女人的感情上的伤害。

那么长时间的叛乱,这带给国家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如果这次的叛乱能够早一点结束的话,那么在结束之后的唐朝说不定就不会那么的衰败。

安史之乱的是在唐朝的中期,在唐玄宗的统治末期,甚至可以说安史之乱结束了唐玄宗的统治。那755年到763年的叛乱可以说是拖垮了一个唐朝。

杜甫安史之乱的诗

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盛衰的分界点,安史之乱之前,唐朝一派祥和繁盛,等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朝政权逐渐没落。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诗人,大多都写过反映现实主义的诗句。其中杜甫安史之乱的诗尤为著名。《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所写的五言律诗,杜甫在这首诗歌作品中,反映了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家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

春望

《春望》作为杜甫安史之乱的诗,它具有极高的写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诗歌的全部内容,通过诗句的描写,便可看出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极具衰败之景。这首诗歌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国家的凋敝一览无遗的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诗句开篇,作者以“望”字点题,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

这首诗歌是杜甫登高望远的作品,诗人先用远望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国破”、“草木深”的场景。经历战争后的唐朝国土,如同垂危的老者一般,已经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作者以“草木深”三个字,刻画了人烟稀少,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诗人看见凋敝的情景,内心非常难受,不禁流下了纵横之泪。杜甫不禁感慨,唐朝什么时候才能振作起来。通过这首诗歌也可看出诗人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