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大名县古城墙遗迹心得体会总结 大名府古城墙感悟(五篇)

大名县古城墙遗迹心得体会总结 大名府古城墙感悟(五篇)

时间:2019-07-05 23:43:59

相关推荐

大名县古城墙遗迹心得体会总结 大名府古城墙感悟(五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大名县古城墙遗迹心得体会总结一

舞阳河

舞阳河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谷才村。穿山越谷流经黔东南州黄平、施秉、镇远、岑巩和铜仁地区玉屏县出湖南新晃、黔阳等地汇入洞庭湖。全长400多公里,其中下游蜿蜒贯穿整个镇远古城。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由龙王峡、诸葛峡、西峡组成,有小三峡之美称。舞阳河三峡是该景区的精华,主水道长35千米,以峡奇、峰险、水绿为主要特点。云台山位于舞阳河上游,地形起伏明显,峰峦重叠,组成千山万壑的岩溶奇观,其间还有不少庙宇遗址和摩崖石刻。铁溪为舞阳河支流,两岸原生植被丰富,奇峰异石耸立与河谷之中。1988年即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舞阳河风景区,除干流峡谷外,还有诸条风光特别优美的支流峡谷,有梯级跌泉瀑布的高枯溪;有九寨沟式钙华景观的小塘河;有著名风景区云台山的杉木河等。与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相距不远的铁溪,山水特别清幽,早在520xx年前的明代中叶就成了旅游区。

祝圣桥

为七孔青石拱桥。桥中央有一个三层三檐八角攒尖顶楼阁建筑,被称为"状元楼"、"魁星阁"。据说此楼建成十年后,贵州果然破天荒地出了两个状元。

青龙洞

镇远既能接纳八方的客商,也自然能包容不同的教派与文化。各方文化在小城的交汇,就打造出了融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儒家书院为一体、大名鼎鼎的青龙洞。

青龙洞是我国古建筑洞窟群落中距离城市最近、同时又保持了山水园林本色的一处古建筑群。建在悬崖陡壁之上,与甘肃麦积山、山西悬空寺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古建筑",还有"贵州古建博物馆"之称。青龙洞始建于明代,建造在镇远城东中和山上的悬崖地带,南与卫城相接、西与府城隔河相望。整个古建筑群由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等6个古建筑群、35个单体建筑组成。中原的建筑形制与苗村侗寨的吊脚楼干栏式建筑在这里巧妙结合在一起,并且与周围的石崖、古木、青藤相互映衬,显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整个建筑群美不胜收。至于具体的建筑工艺,完全可以令人拍岸叫绝。

府卫城遗址

贵州素有"安顺的牌坊,镇宁的城墙"一说。实际上,镇远的明代古城墙与镇宁古城墙毫不逊色。

府城、卫城都建于明代,并且都是顺山势而建。府城屹立于石屏山绝顶处,全长1.5公里;卫城南跨五老山,北临舞阳河,全长3公里,舞阳河则成为府、卫双城的天然护城河,镇远古城更因此显得气魄不凡。即便在今天,当地人仍然习惯将城内舞阳河北称之为"府城",将舞阳河南称之为"卫城"。

河北岸的府城遗址显得比较残破,却是地道的古迹;河南岸的卫城遗址显得比较规整、气派,是后来修复的。

香炉岩

是青龙洞石崖前、舞阳河畔一块突起的巨石,上宽下窄、上大下下,形似香炉,故而得名。早年名将李烈均驻守镇远时,曾经常在这里垂钓。

万寿宫

在紫阳洞下方,又称江西会馆,是镇远八大会馆之一。包括牌楼、石库大门、前院戏楼等。其中有两块砖雕值得一提。在宫门牌坊上"水德灵长"横额两侧有两块砖雕,将近万平方米的青龙洞、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四组古建筑群,微缩雕刻在130×450厘米的砖面上。

紫阳洞

又称"紫阳书院"。为纪念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号紫阳先生)而建,以此传播儒学。紫阳洞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组建筑。它们完全没有地基,而是依靠在山石上、以支木架梁作为基础而建造。

中元禅院

传说其中的中元洞曾是道教祖师张三丰的修炼之处,假如确有其事,那么这里许多的特别之处也许就不足为奇:山门由两块巨石斜搭形成;前院的古树"月月桂",至今尚未有专家能确定种属,非常稀有;望星楼、独柱亭都使用了十分巧妙的建筑手法:望星楼没有一尺平地做基址,而是建在锥形崖体上,独柱亭的基础只是一根木柱。

天后宫

依山而建、面朝舞阳河的天后宫是一处耐人寻味的景点。特别之处就在于它远离大海、地处内陆,却祭祀海神,而且将闽南建筑风格与苗、侗吊角楼建筑风格结合在一起。天后为海神,是中国沿海省份信仰的神灵。由于舞阳河在历史上曾是楚、黔、滇一带的水上要道,有很多来自福建的商人在镇远居住,他们在远离大海的高原内陆上修建了这座天后宫,也称"福建会馆",是镇远历史上"八大会馆"之一。

四官殿

这里供奉着镇远的镇城之神:分别是战国时期四位声名显赫的战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原本敌对的秦、赵两国名将被供奉在一起,看上去不无滑稽,但在作为军事要冲的镇远,黔地民众敬佩名将、崇尚武功的心态也可见一 斑。整个宫殿用苗族吊脚楼建筑模式修建,以适应建殿的险要地势。

和平村

"和平村"是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设在镇远卫城十字街东侧五云山下,原镇远总兵署中营衙门。前有巷道北通卫城上北门,面临濞阳河,后依五云山,有卫城南门通金堡苗乡,力圆面积50000平方米。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和平村"半圆拱形大门和高高的围墙,并恢复了当年的"新生班"、"研究班"、"训练班"、"哑子室"、"职员室",供游客参观。"和平村"先后关押日军俘虏约六七百人。由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优待敌军俘虏政策的影响和感化,以及重庆的"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总部"负责人、反战作家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的积极组织,镇远收容所一部分有觉悟的日军俘虏志愿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他们的宗旨是:反对侵略战争,打倒日本法西斯政权,建设民主日本,成立人民政府。他们在日本军队中积极进行反战宣传,对瓦解日军起了一定作用。当时在延安、华北、华中等地共建有20多个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支部。

镇远博物馆

博物馆的陈列围绕镇远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内容有小镇的发展、民族风情、民族节日、民居撷萃等。博物馆本身的建筑也非常的有价值:原为邹姓家族祠堂,房子建造的很有特色,三面围墙是高高的封火墙,临街的"大门"建成石牌坊模样。内部布局为两进天井的四合院,分前殿、后殿及两侧厢房。祠内现存的石雕、木雕均为上乘雕刻精品。

对于大名县古城墙遗迹心得体会总结二

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里山青水秀、人美茶香。我们今天将去看看“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在唐代开元20xx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 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产丰富,当地的绿茶“婺绿”,是明清时期的贡品;独特的荷包红鲤鱼是国宴上的珍品;龙尾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被誉为“江南梨王”的是江湾雪梨。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20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清纯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对于大名县古城墙遗迹心得体会总结三

君山东麓中部山坳里有一口井,石井栏上刻有“柳毅井”。看到这里就会想起唐代文人李朝威写的著名传奇《柳毅传》。这篇传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说有一个书生名叫柳毅,他落第还乡的路上经过陕西径河北岸。在那里,他遇上了一个牧羊女,那女子衣服破旧、神情凄楚。柳毅问那女子为何哀伤。那女子说:她本是洞庭龙王的爱女,嫁给泾河龙王之子,夫婿为婢女所惑,经常打骂侮辱。她把事情告诉公婆,公婆反而责骂她,罚她做苦工。泾阳与洞庭相去几千里,想请柳毅代为传送一封家书

回乡以后,柳毅立即来到洞庭湖,按照龙女教他的方法进了龙宫,把龙女的信交给了洞庭龙王。龙王读信以后非常悲伤。他一面热情款待柳毅,感谢他仗义传书;一面派人把信送进内宫传阅。谁知这封信使龙王的内眷伤心痛哭,惊动了龙王的弟弟钱塘君。钱塘君性子刚烈,听到这事以后怒不可遏,化成一条赤色巨龙飞去陕西,把泾河龙王的儿子杀死,把龙女接回了洞庭湖。洞庭龙宫一片欢腾,盛宴感谢柳毅。钱塘君心直口快,向柳毅提亲,希望他娶龙女为妻,永结姻亲。柳毅先是谢绝了,怕惊扰了龙女,后来看到龙女的美貌又有些后悔。但也没再改口,带了龙王送的许多珍宝出了洞庭湖回家去了。

柳毅回乡以后,卖掉了一些龙王送给他的珍宝,顿时成了巨富。娶了几个妻子都不幸夭亡。不久,他又娶了一个姓卢的女子。结婚那天,回到洞房仔细审看,觉得卢氏女子与龙女非常相似。一说话,才知道真是龙女,因思念柳毅,假托卢氏结亲。柳毅非常高兴,与龙女从此恩恩爱爱,过着幸福逍遥的生活。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环水,景色旖旎,流传于此的神话典故众多。传说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来这里,死后即为湘水女神,屈原称之为“湘君”,故后人又把这座山叫“君山”。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庙、五井、四台等众多名胜古迹,现已修复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飞来钟等古迹。新建的洞庭山庄,茶楼、酒店,玲珑雅致,别具一格。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等。每一个古迹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悠远的记忆,浩气连远古,衷肠诉神州。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噪。岛上古木参天,茂林修竹,仅名竹就有20多种,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长在二妃墓的周围。君山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层层的茶园像一条条碧绿的玉带围绕在大小山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

君山自然风光秀丽,春赏奇花异草,夏观浩瀚洞庭,秋赏渔歌秋月,冬观湿地候鸟,君山是旅游度假的天堂,避暑休闲的胜地。自对外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君山视察,对君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君山是一部神奇的书,君山是一幅多彩的画,每一遍的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君山是一座爱情岛,爱情诗、神话境、丹青卷在此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结合。

对于大名县古城墙遗迹心得体会总结四

五当召,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第一世-罗布桑加拉错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因召庙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占地300多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

五当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

五当召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抗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藏传佛教寺院。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以八大经堂(现存六座)、三座-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舍利塔的灵堂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间以及塔寺附属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间,占地300多亩。-

现存六大经堂为苏古沁殿、洞科尔殿、却伊日殿(显教经堂)、当圪希德殿、阿会殿(密宗经堂)、日本伦殿(菩提道学经堂)等。苏古沁殿为全寺-诵经之所。这些殿宇规模宏大,均为曲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内塑像,壁画,唐卡(卷轴佛画)俱全,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达十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或供高达九米的黄教始0喀巴铜像,或0金刚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等。三座-府邸在阿会殿的南面,其中洞科尔-府规模宏大,为第二世-热西尼玛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伦诺尔汇宗寺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和章嘉国师而建造的两座府邸。[6]

建筑物外墙洁白方整,开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顶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筑坐落山谷内一处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苏古沁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独宫、却衣林独宫、阿会独宫、日木伦独宫、甘珠尔府、章嘉府、苏波尔盖陵等,两侧还有一座座-居住的房舍。鼎盛时期庙内-有千多人。

苏古沁独宫坐落全庙的最前部,是举行全体-诵经的场所。经堂内的立柱全用龙纹的栽绒毛毯包裹,地上满铺地毯,墙壁绘有彩色壁书,后厅及二、三层内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及历代佛师。在苏古沁独宫西面与其并列的却人林独宫,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地方,殿内的十公尺高释迦牟尼铜像是全召最大的铜铸佛像。高踞这两宫之上的,是洞阔尔独宫,是讲授天文、地理的场所,门楣上悬挂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广觉寺”匾额,宫前有讲经台,是-学经和口试之处。阿会独宫位于山坡最高处,是传授医学的学部。日木伦独宫为教义学部,专门传授-历史、教义、教规。

主要建筑位于山谷内一处突出的山坡上,主体建筑由六殿、三府、一陵组成,两侧还建有一栋-舍房。全庙占地面积约300余亩,殿宇和仓房2500余间,整个建筑采用西藏式建筑风格,平顶方形楼式结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其中最大的建筑为苏古沁独宫,里面供奉着最大的铜铸佛像,以及释迦牟尼,黄教创造人宗喀巴及历代佛师,苏古沁宫的西边为讲授佛教教义的却依林独宫。苏古沁宫东侧上面即为五当召的中心建筑,洞阔尔独宫,紧靠其后的为圪希德独宫,另外还有阿会独宫和日本伦独宫。除六殿外,三府为甘珠尔府、章嘉府、洞阔尔佛爷府,以及山坡最上层的苏波勒盖陵,即塔陵。

对于大名县古城墙遗迹心得体会总结五

各位游客:

新疆的吐鲁番有两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称为吐鲁番盆地中一对风格不同的“姐妹城”。它们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如今虽然只留下断壁残垣,然而当年高耸的城墙依然气势恢弘,深陷的护城河轮廓仍历历在目。下面让我们带着访古探胜的心情,先去参观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国的历史

游客们,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以东45公里处的火焰山南麓,即木头沟河的三角洲地段,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为麴氏高昌王国和回鹘高昌王国的都城,历尽繁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它的得名和历史。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中称为“亦都护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北史•高昌传》中称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据历史记载,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当时称为“高昌壁”或“高昌垒”,汉、魏、晋历代都曾在此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抵御匈奴,故又名“戊己校尉城”。公元320__年,前凉张骏在此设置高昌郡,开创了西域郡县制的先河。高昌建国是在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车师国灭亡,柔然立阐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从而掀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南北朝时期,这里诸王争霸,但国号仍为“高昌”。公元620__年,唐贞观年间,高昌王勾结西突厥截断丝绸之路,唐太宗派人平定了高昌王国,将高昌改称“西州”。公元9世纪末,由漠北西迁到此的回鹘人建立了回鹘高昌国,仍臣属中原王朝,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1220__年,高昌回鹘则顺成吉思汗,称“畏兀儿王国”。1283年,高昌城毁于战火,高昌回鹘王国灭亡,至此,高昌城被废。 纵观高昌故城的历史演变,历经1500多年,其间由盛及衰,演绎了一部西域部族的兴亡史。

高昌故城遗址→高昌的对外交流→高昌文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高昌故城遗址。只见残破的城墙全用黄土夯成,倘若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布局似唐代的长安城。外城呈正方形,周长5.4公里,城墙最高处达11.5米,城基宽12米。内城居于外城正中,周长3600米,现仅存西墙980米,南墙850米。宫城居于外城城北。请看,前方那数座高3米至4米的土台称为“可汗堡”,就是原回鹊高昌的宫廷所在地。这里发掘出的绿色琉璃瓦、纹饰华丽的石柱础和巨幅的奏乐图精美壁画,记录了故都昔日的繁华。据史书记载,鼎盛时期的能城有12个门,市内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等建筑,总面积为200万平方米。密集的民居和市井坊肆建筑群,风格与交河故城相似,下挖为院,掏洞为室,不用木料,为吐鲁番一奇。

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它既是经贸活动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荟萃地。当时波斯等 地的商人,从他们国家带来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来到高昌城,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火药、印刷术。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高昌传入内地。当时的居民先后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

高昌王国鼎盛时期;还孕育了丰富的高昌文化,成为高昌的珍贵遗产。麴氏高昌王国十任国王都是汉人,因此汉文化对高昌的影响显而易见。但高昌毕竟属于杂胡地带,车师、回鹘、突厥以至后来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杂居,因此当地人会数种语言,语种形态丰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服饰也十分讲究,并擅长制作美食。驰名中外的高昌古乐,更是高昌人的骄傲,它以浓烈的异域风情和丰富的艺术语汇在汉唐时流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乐之中,成为中西融合的文化瑰宝。可以这样理解,高昌故城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体底蕴,使之成为代表西域历史的典范和标本。

讲经堂遗址→唐僧玄奘与高昌

游客们,高昌故城废弃以后,被开垦为耕地,大部分地面建筑荡然无存,遗址保存较好的除城墙外,还有外城西南角的一座寺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驴的”前往参观。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大佛寺遗址,占地近1万平方米。仔细观察,这座佛寺的山门、讲经堂、大殿、藏经楼、僧舍等建筑布局,仍历历在目。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分析,其建筑年代属麴氏高昌中期,约为隋代所建。

说起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还曾到此讲过经。相传公元620__年(唐贞观三年),玄奘29岁时,为了提高佛学水平,不畏艰险,从长安出发西行,沿丝绸之路到佛国印度游学取经,历时20__年。由于玄类取经起初并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持,他只能夹在西域商人中出行,因为没有政府发给的公文,路上还曾受到缉拿。然而玄类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后,不仅从印度取得了佛经,而且返回故土,著书立说,纠正了国内僧侣对佛经种.种不正确的解释,成为最具声望的一代高僧。

回国后,玄奘的境遇与出国前迥然不同,他受到了唐朝政府的高度重视,唐高宗李治在为纪念母亲而建的慈恩寺内造了一座大雁塔,专门用来供放玄奘带回来的历7部佛经。玄奘在西行路上,途经伊吾(今哈密),当高昌王麴文泰得知东土大唐不远万里来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时,便派人把玄类请来,专门安排在王宫内居住,与玄奘结为兄弟。他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玄奘留在高昌当“国师”,但不能动摇玄类西行探求真经的坚志大愿。高昌王无奈,只好请玄类讲经一月后再走。

临行前,高昌王为玄奘写了24封致西域各国的通行文书,还赠送了马匹和25名仆役。出发那天,全城夹道相送,高昌王鞠义泰抱住大师失声励哭,亲自送至100公里外的交河城,才依依惜别。唐僧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段舌古佳话,以致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就有以火焰山等为场景而衍化出的美丽传奇。

各位游客,高昌故城的参观即将结束了。望着这屡经岁月剥蚀的故城,在领略它的古老、苍茫和凝重之余,您还将作何观感呢?“曾经的辉煌将永远让人铭记”,或许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迪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