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中国最牌面的婴儿:出生时军队保护产房 国家鸣13响礼炮为他庆生

中国最牌面的婴儿:出生时军队保护产房 国家鸣13响礼炮为他庆生

时间:2018-06-17 22:50:10

相关推荐

中国最牌面的婴儿:出生时军队保护产房 国家鸣13响礼炮为他庆生

在民国时期,有一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是他在出生的时候,却没有什么“天降异象”。可是他的出生,却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惊喜,这到底是为什么?他有着怎样特殊的身份,竟然能让国家鸣13响礼炮为他庆生。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书上都记录着,帝王圣人在出生的时候,总会伴随着一些异象,比如《史记》中记载着:汉高祖刘邦在出生之前,他的母亲就曾经和龙神在梦里见面了,还有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曹操,他在出生的时候,外面就天降异象,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雷雨交加,《史记》里面还有很多这样带有奇幻色彩的记录。

他们在出生时所造成的异象,也就注定了他们不同凡响的一生。民国时期,在出生之前,就备受瞩目的这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人们还是对他给予了厚望,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个孩子之所以受到,这么热烈的欢迎,就因为他是孔子的第七十七代传人。

说到孔子,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我们从小就接触过儒家思想的教育。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从二十岁的时候就想走仕途,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孔子非常关心天下大事,同时他还对治理国家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也会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

后来孔子还建构了完整的“德道”体系,主张“仁”和“礼”,德道的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后来他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因为孔子自身就是一个很善良,很富有同情心的人,他乐于助人,待人真诚,我们耳熟能详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都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他的礼说,体现了礼制精神,这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精神,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所以它对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非常适用的。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中的其中一个,是由孔子创立的,它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是汉代在董仲舒在提出“独尊儒术”之后,比较有影响的学派,特别是在先秦时期,儒家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

儒家思想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吸收了古代典籍的精华,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了基础理论和思想。同时孔子还打破了以往,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直接把“学在官府”改成了“私人讲学”,他的这个改革,让很多传统文化,散播到了每个人的身边。

也正是因为这样,儒家思想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同时它也为全社会接受儒家思想,打下了基础。

孔子的儒家思想,也经过了很长的历史变迁。

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势,所以各个派别之间,出现了相互批评的局面。儒家和墨家并称“显学”,当时的墨子批评孔子,而孟子和荀子之后,又开始批评墨子。这个时候的庄子,就借助孔子来宣传自己的学说,同时他还批评孔子的思想。

战国时期的法家学说,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是在秦朝建立之后,法学却因为过于严格和冷酷,直接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秦朝灭亡后,人们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后来汉武帝在董仲舒的提议下,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儒家成为了正统思想,而四书五经也成为了当时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孔子创办的儒家思想,经受住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后来孔子的后代们,为这个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所以被皇帝授予了“奉祀君”的称号,同时这个爵位还允许由家族的嫡长子来继承。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个封号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从之前的“奉祀君”变成了“奉圣公”,后来又变成了“衍圣公”。

孔家的直系孙辈都可以称为“衍圣公”,所以后来不论是民国时期,还是内战时期,孔氏家族也因为这个封号的缘故,受到了各个党派的高度重视。

而这个在民国时期,刚出生就引起巨大轰动的就是,孔子的第七十七代传人,第三十二代衍圣公——孔德成,他的出生可以说是历尽了坎坷。

孔德成的父亲是孔令贻,他是孔子的第七十六代传人,第三十一代衍圣公。

孔令贻作为孔家的传人,所以他肩负着养育下一代衍圣公的职责。

可是天不遂人愿,孔令贻的原配夫人孙氏,一直都没有孩子,这可急坏了孔令贻,而孙氏也因为自己一直生育不了而耿耿于心,所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抑郁而终了,而这个时候,孔令贻的妾室丰氏,也是一直没有孩子。

孔令贻为了繁衍家族后代,就又娶了陶氏为妻,后来两个人成功生下了一个男孩,但是这个男孩却在出生后,没多长时间就夭折了,陶氏这个时候也和孙氏一样没有孩子了。

这个时候的孔令贻已经到中年了,中年无子的他,整天愁容满面,不光是他自己着急,当地的政府和普通老百姓们也非常的着急。无奈之下,孔令贻把陶氏身边的丫鬟王宝翠收下了。

后来王宝翠果然不负众望,终于怀孕了,但是她生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很快第二胎就有了,就在大家全都开心的迎接孩子降临的时候,王宝翠生的第二胎,又是一个女孩,就这样所有人又白白高兴了一场。

虽然王宝翠给孔令贻生了两个女儿,但是这却并没有让孔令贻高兴起来,因为一直到现在,他还没有儿子,这也就说明衍圣公一直没有继承人,因为衍圣公只传男不传女。

孔令贻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体弱多病的他,不到五十岁就躺在了床上,让所有人都很庆幸的是,就在孔令贻快要不行的时候,王宝翠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当王宝翠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孔令贻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孔令贻在临终前说道:“倘若王宝翠这次生下的是男孩,那就立刻把他立为衍圣公!”然后没过多长时间,孔令贻就去世了。

可是这个时候,大家的心里都没有底,因为谁都不能保证,王宝翠这次一定能生下男孩。如果王宝翠能够生下男孩,那么衍圣公就后继有人了;可是王宝翠一旦生的是女孩,那么衍圣公的血脉,也就只能停留在孔令贻这一代了。

所以这个时候,王宝翠肚子里的孩子,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对象。

192月13日,是孔德成出生的日子,在这一天山东省省长、孟氏后人、曾氏后人,还有孔家的各个长辈全都到场进行等待。

这个时候的北洋政府,更是害怕王宝翠在生下女儿后,会有人进行调包,所以他们派了重兵,把孔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都围住了,他们要做到的就是,要保证万无一失,容不得有一丁点的马虎。

当王宝翠生产的时候,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王宝翠突然难产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生怕最后大人孩子一个都保不住。

这个时候就有人建议道,要不要把孔府的正南门给打开;也有人说,孔府的风水,对于产子来说非常的不好,后面太高了,所以小公子不好进来……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希望能够母子平安,过了一段时间,孔府的仆人突然敲了十三下锣,这个时候,所有人沸腾了,因为十三声锣响,意味着公子降生了,这下子所有的孔家人和政府,全都彻底放下了心。

当天北洋政府为了庆祝这个婴儿的降生,连着放了十三门礼炮,以表达对孔家后人的欢迎,而这个备受关注的小婴儿就是孔德成。

孔德成在生下后,并没有在他的生母王宝翠身边长大。因为孔德明在出生后,就被抱着离开了王宝翠,而王宝翠也没有办法见到自己的孩子,甚至连喂奶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王宝翠之前生下的那两个女儿,也是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就被抱走了,直接由乳母哺育长大。王宝翠在生下孔德成二十七天后,就因为产褥热去世了,年仅二十六岁。可怜的是还那么小的孔德成,不仅失去了父亲,现在又失去了母亲,他甚至对于母亲的样子都不知道。

孔德明从小是跟着乳母长大的,所以他把对母亲的孺慕之情,全都放在了乳母王妈的身上。因为陶氏从来都不让,王宝翠生下的这三个子女和她有任何的母子亲情。根据孔德成小时候的回忆,他其实并不知道陶氏是他的母亲,因为他们姐弟三个和陶氏的关系,是按照礼教家规直接规格化了,所以他从来都没有体会过母子之间的亲情。

孔德成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从来都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虽然他平常不会说出来,但是他在喝醉的时候,经常会和他的学生们提起。

孔德成在出生刚满一百天的时候,就继承了亡父孔令贻的爵位——衍圣公,他的成袭位为“第三十二代衍圣公”,同时他也是中国的最后一位“衍圣公”。

孔德成从在襁褓开始,就参加了很多场孔子的祭奠仪式,每次都是族长抱着他参加。

当孔德成只有两三岁的时候,陶夫人就专门派人,不厌其烦地教孔德明学习礼仪。

孔德成在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能自己主持家族祭奠活动了。在祭奠过程中,各项仪式都非常的隆重,而且参加的人也非常多,有本族的长老、师生,还有很多的政府高官、记者和来宾等。

纪念孔子的典礼,要走很远的路程,这段路程大约有一千三百公尺。孔德成到达大殿之后,需要从杏坛前绕到大殿前面的台子上,然后还需要磕很多的头。这些仪式孔德成做得都有模有样的,而且一点儿也不胆怯。

这个时候的孔德成只有五岁,所以那些很高的门槛他都迈不过去,这个时候他只能让别人把自己抱过去。

虽然他当时只有五岁,但是从他的种种表现中,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以后绝对不平凡。

明清时期有一个“四氏学”,这个学堂是专门接收四氏子弟的,四氏子弟分别是孔、孟、颜、曾。民国时期,这个学堂改名为四氏师范学堂,也就是今天的曲阜师范学校的前身。虽然四氏学堂接收孔家的子弟,但是孔德成却没有到那里读书,那是因为历代的衍圣公,都在孔府里面单独设立学屋,会聘请老师来府里上课。

后来孔德成五岁的时候,就和两个姐姐一起在孔府里面上学。每年开春的时候,他们都要给孔子的牌位磕头,还要给那些授课的老师磕头,然后就可以开始新一年的学习了。

孔家非常重视关于传统经史子集的教学,所以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

孔德成从小就学习四书五经,他还需要学习地理和历史,平日没事的时候,他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练习书法。因为孔府非常看重书法,他的父亲孔令贻在世时的时候就天天练字,而他们姐弟三个也非常重视书法,所以孔德成的书法造诣非常高。

民国十四年,孔府开办了明德中学,这个学校还是以招收四氏子弟为主,那个时候孔德成才五岁,但是小小年纪的他,就已经成为明德中学的校长了。孔德成也是在这里,向著名的散文家吴伯萧学习了英文,同时他还向诸城派古琴大师——詹澄秋学习了古琴。

孔德成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对他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容不得半点差错。如果背书的时候背不下来,那是要被戒尺打手心的。虽然孔德成学习的课程,和别人都是一样的,但是他所受到的管教却是最严格的。

其实孔德成不仅学习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就连衣服也有明确的规定。那就是他从小不能穿锦衣华服、缎面鞋,只能穿布衣和布鞋,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从小养成简朴的好习惯。

对于孔府里面的佣人,就算是小孩子也不能对他们呼来喝去,如果想让佣人帮助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必须非常有礼貌。如果有一点点不礼貌的行为,那么老人家一定会严厉地斥责的,所以他们从小就不能心存主仆观念。

孔德成之所以有这么扎实的学问,还是和他小时候严格的教育,分不开关系

孔德成十岁的时候,他的嫡母陶氏也去世了,之后无亲无故的孔德成,是被老师带大的。

孔德成在老师的教育下,读了很多书,他可以说是在浓浓的书香气中长大的,他不仅聪明,而且会的东西也很多,比如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

长大后的孔德成仪表堂堂,成为了一个外有样貌,内有气质的孔子传人。他虽然身为孔子的传人,但是他因为从小就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思想,所以他并没有拘泥于孔子的固有思想中,这个时候的孔德成,对于现代的新青年,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

随着新思潮的不断发展,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地位,慢慢地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1935年孔德成请求国民政府,把他的第三十二代衍圣公的称号给撤掉,国民政府最后同意了他的请求,从此以后,世界上再也没有衍圣公的存在了。

孙德成在十六岁的时候,跟孙琪方成婚了,而这件事也是曲阜孔府最后的一次大婚庆典。

孔德成的婚礼定在了1936年的12月16日,这是孔府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曲阜的大事。孙琪方在婚前的第三天,就和母亲还有妹妹孙莲芳的陪同下,来到了曲阜,他们暂时借住在东五府的顺先堂。

在迎亲当天,东五府的礼仪,完全是按照传统的旧礼定制的。他们迎亲的队伍,结合了新式和旧式,队伍拉得非常长,前边的人已经进了孔府,而后边的人还没出顺先堂。之后又经过了很多非常隆重而热闹的仪式,这场盛大的婚礼终于圆满结束了。

1949年,孔德成奔赴台湾,之后就定居在了那里。孔德成的一生都在为儒家文化奔走,他一直致力于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儒家文化。孔德成有一位长孙,名叫孔垂长,他的妻子在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正是孔子的第八十位继承人。

其实对于孔德成来说,孔子后人的这个身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枷锁,他曾经有很多次想要摆脱这个身份。孔德成的这一生,没有参与到任何的政治里面,他潜心治学,也算是对他自己一出生就注定走的这条道路的一种反抗,其实道统与否,不是决定在某一个人身上,而是系于民心所向。

孔德成作为最后一代衍圣公,他的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是他的人生,却并没有因为这些传奇,而有丝毫的改变。

他作为孔子的后代,从小就会吟诵四书五经、经史典籍,等他成年之后,更是成为了一代大家。孔德成这位"末代贵族"果然不负众人对他的期待。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