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的故事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的故事

时间:2020-12-30 09:20:56

相关推荐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的故事

引导语: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与小编一起来学习关于王安石更加详细的人生简介与故事吧。

王安石简介

朝代:宋代

出生地:今江西临川

生卒年:1021—1086

身份: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苏轼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梁启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在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的一个小官吏家庭里。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

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变法主抓“理财”和“整军”两大方面,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另外,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学创作上成果颇丰。其诗作不仅数量多,且自成一家,在开创宋诗局面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其散文语言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在措词与语气上也极具特色;其词作数量虽不多,但艺术性很高,且开创了词坛豪放的先声,对后人影响巨大。在内容上,王安石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王安石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引导语: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与小编一起来学习关于王安石更加详细的人生简介与故事吧。

王安石简介

朝代:宋代

出生地:今江西临川

生卒年:1021—1086

身份: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苏轼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梁启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在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的一个小官吏家庭里。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

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变法主抓“理财”和“整军”两大方面,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另外,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学创作上成果颇丰。其诗作不仅数量多,且自成一家,在开创宋诗局面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其散文语言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在措词与语气上也极具特色;其词作数量虽不多,但艺术性很高,且开创了词坛豪放的先声,对后人影响巨大。在内容上,王安石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王安石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点金成铁

王安石一生写了大量诗文,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然而,他也有一些修改是弄巧成拙的。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唐人的名句。诗人以“噪”衬“静”,益显其静;用“鸣”托“幽”,逾显其幽,这两句诗把静景写活了。但王安石看后,却不以为然,大笔一挥,改为“一蝉不噪林逾静,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把诗句改得韵味全无,无怪乎当时的诗人黄庭坚讪笑他“点金成铁”。

王安石改诗

王安石手迹王安石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是王安石乘船停泊镇江对岸的瓜洲时所作,写好后很快就流传开来,不少人为这首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诗击节赏叹。尤其是第三句中的“绿”字,将形容词用作动词,把春天来到时江南的一派勃勃生机极其巧妙而逼真地勾画出来,使抽象的文字成了一幅极其传神、富有动感的图画,把人们带进了美妙的艺术境界。后来,有人发现了这首诗的草稿,发现总共只有二十八字的《泊船瓜洲》,竟有很多处进行过修改,其中那个最为人称道的“绿”字,竟然前后修改了五次,先是“到”字,后来在一旁写了“不好”两字,又改“到”为“过”,大概是觉得“过”仍嫌死板,复又改为“入”字,但“入”字显然也不称心,又再次被改为“满”字,“满”字当然没有“绿”字好,最后还是被改掉了。可以想见,在这张涂得乱七八糟的诗稿上,王安石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

明月与黄犬

据说,王安石做了宰相后,在政务闲暇时,常常翻阅各地送来的诗文。有一天,他看到广东有个秀才写的诗:“彩蝶双起舞,蝉虫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他看了第一、二句,点头称赞;看到第三、四句,便禁不住暗笑起来:“明月”怎么会叫,“黄犬”岂能卧于花心,必然是少年学子乱弹琴。于是,进屋把这两句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好,既用了原韵又切合实际,同时诗味又比较浓。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去宰相职务。真是无官一身轻,王安石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来到潮州,偶然同当地的一位老秀才谈起这件事。老秀才捻须笑笑说:“大人有所不知,在我们这一带,有种小鸟叫明月鸟,常在夜晚鸣叫;又有一种小虫,色黄,形体依稀若犬,民众习惯称它叫黄犬虫,夜晚喜欢蜷息在花心里。”说得安石面红耳赤。王安石感到内疚,想起几年前乱改那位秀才写的“明月诗”,完全是因为自己无知而铸成的失误。后来,王安石还专程拜访了那位秀才,并当面表示了歉意。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王安石《上时政疏》

王安石训子的故事

历史上的王安石可以说是一位奇才,同时也堪称一位怪人。说他是奇才,因他自幼就天资聪慧,写文章落笔如飞,见了的人无不佩服他的文章。当时的文学家欧阳修,更是对其大加赞颂。王安石的议论也是高深新奇,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议论同样深受当时世家大族的一致称赞。正因为此,王安石的声望才日渐显著,以至于传到了最高统治者宋神宗的耳中。

然而,王安石的“怪”却也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据说,王安石日常起居饮食极其俭朴,俭朴到了“邋遢”的地步。衣服脏了不洗,甚至于脸上有很多污垢也不清洗。他还有一个怪癖,看书时随手抓到什么就吃什么。最为可笑的一次是宋仁宗设宴,王安石竟面不改色的吃掉了茶几上一盘鱼食。诸如此类的事情,王安石不知做了多少。当时世人都称赞他贤德,唯有苏洵认为王安石是个不近人情的人。事实上,王安石的确是一位不近人情的人,这从他的脾气上就可以看出来了。

王安石的脾气很是厉害。脾气厉害的人,大多很固执。而王安石的固执是出了名的。宋代有篇故事叫《拗相公》,说的就是王安石。“拗”,是固执、不驯服的意思,如执拗、拗脾气等。王安石的执拗劲一上来,不但会和人争得面红耳赤,就是他的顶头上司皇上,他也毫无畏惧。如果换了一个人,还不吓得半死?

在一年上元节的傍晚,王安石陪着国家最高领导人皇上回宫。在骑马进入宣德门时,守门的保安大声呵斥阻止王安石,并鞭打王安石的坐骑。这下子惹恼了王安石,上奏章要逮捕和惩办这些保安。实际上,保安这样做并无过错。人家职责就是保护皇上,你一个臣子在应该止步的地方就该止步,怎能无视最高领导的权威和安全?可王安石就是不管这些。脾气上来了,管你是对还是错。最后弄得皇帝也没有办法,还是杖打了那些保安。即便如此,王安石依然生气了好几天。

王安石的脾气不好,那么王安石的儿子脾气如何呢?或许是继承了老子的遗传基因,王安石的儿子和他的老子几乎没什么区别。王安石的儿子叫王雱,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载,(王雱)自幼敏悟,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王雱的聪明由此可见一斑。他在20岁前,就已经著书数万言。

王雱和王安石一样,不仅自幼聪明且志存高远。他积极支持父亲王安石的变法。为确立变法的理论依据,还亲自参与修撰了《诗》、《书》、《周官》三经新义。可以说,王雱在当时是王安石的左膀右臂。但是,由于父子两人的脾气都很大,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悲剧也就由此产生。

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吕惠卿和王安石是生死对头。王雱为了帮助父亲,和他的手下将别人列举吕惠卿的事项夹杂在其他文书中,下达给皇帝批准审讯的制狱,而王安石对此并不知情。当其他官吏将此事告诉了吕惠卿后,吕惠卿立即报告皇帝,控告王安石违背君命欺骗皇上等,还揭发王安石在私人书信中写上“不要让皇上知道”的话。神宗皇帝将这些材料拿给王安石看,王安石心中恼怒,对皇上说根本没有这些事。回了家,马上问儿子王雱。王雱说了这些事的情况,王安石听了,火气一上来,就狠狠的臭骂了儿子一顿。

可王雱也不是什么好脾气。心想自己招谁惹谁了,我不是一心一意的帮你吗,你竟然还骂我?老子毕竟是老子,儿子是无法和老子争辩的,只能憋着一肚子的火。而王雱背上正长着痈疽,心中的怨气无处发作,最终导致痈疽发作,竟然就此一病呜呼而死。当然,也有史书传王雱是因政治抱负受挫而犯了精神病。但《宋史》的记载较为真实可信。王安石后来也因丧子之痛不堪承受,多次托病请求辞职。神宗那时也开始厌恶王安石了,于是再次罢免了王安石的职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