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教育与圆满人生》读后感及生态文明时代书院教育之思考与探索

《教育与圆满人生》读后感及生态文明时代书院教育之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1-03-29 08:40:31

相关推荐

《教育与圆满人生》读后感及生态文明时代书院教育之思考与探索

春节前后闭门静修,并阅读李漫博先生《教育与圆满人生》一书,不啻若又一次“话头”的参破(关于教育的话头),除了雀跃欢喜以外,更多的是叹服一再叹服!

漫博先生于我算是同门师兄,从学于王绍璠先生多年,潜心学问二十余年,出版《全球视域——中华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该系列丛书站在全球整体视域高度,从解决未来人类和谐共生、消解文化与文明冲突的立场出发,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三大系——印度文化与文明、中华文化与文明、西方文化与文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与反思。

印度文化是禅学玄性的认知方式,追求生命净化与超越的价值诉求,行为模式是祭祀与修证,学术范式是五明(内明、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由此产生了印度7000年的丛林文明与种姓社会。

中华文化是易学性相双开的认知方式,追求中庸与和谐的价值诉求,行为模式是礼乐并重,学术范式是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由此产生了中华5000年的乡村文明与百姓共和社会。

西方文化是科学理性的认知方式,权力意志财富最大化的价值诉求,行为模式是制度与法律,学术范式是科学与宗教并行,由此产生了西方3000年的城市文明与阶级社会。

书中论及“文化谈不上什么先进于落后,不过是一个民族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其自平衡系统中,是相互适应的,即只要这个平衡系统能够满足人的生存,文化就是适宜、合理的。”,“从而也就明白在文化复兴中,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继承、发扬什么,放弃什么;我们要从外来文化中吸收和拒绝什么。”

基于这样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整体观待与反思,也基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在《教育与圆满人生》一书中漫博先生比较了西方外向型科学知识教育体系、印度古代内向型五明心性教育体系,与中国内外平衡型的六艺德行教育体系,依此阐发中国传统教育整体观。并以中国传统教育为镜子,折射出现代西方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以图为人类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西方的教育文化奠基开始于亚里士多德,其科学理性的认知方式以主客二分为认知预设,对客观世界进行分类观察与描述,并提出合理的可实证的解释体系,从而产生知识,并在每一系统中再做无限的细分,课程明码标价,老师与学生是知识的买卖关系。至于对本体的认知、或对元认知的认知则没有建立起来——西方把它交给了神学和上帝——只有信仰,而没有实证的方法和方法论。由此西方的教育划分为两个大系统,一是宗教教育系统,一是知识教育系统,甚至将神学与艺术也纳入科学范式。当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由政府和商人垄断,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教育系统,是为国立和私立学校两类学校,但优秀的教育资源垄断在私立教育体系里,宗教被置于校门之外。西方泛知识化与泛商业化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无关乎心性本体与道德。其道德教育由宗教信仰来解决。(注:中国文化的“道德”非现代意义上狭义的道德观,道——心性本体及形而上规律,德——依心性智慧和形而上规律开展人生社会之实践)

印度的教育文化建立在禅的心物一元的认知方式上,现象世界与自性的本体世界是不二的,现象世界不过是自性本体世界投射或开敷的影像或幻象,所以只研究追寻现象世界不可能达到真理,只有回归本体才会有终极觉悟。因此印度人将教育认为是超越自我、成就觉悟圆满的手段,现象世界、物质生活都是为觉悟修证服务的,五明的学术体系也以内明统摄外四明,“五智十识”的内明修证是一切觉悟与外明的根本。三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现代印度教育也被完全西化了,但正因为有了印度古代心性教育的传统,现代知识教育是不会成为问题的,他们把它用在软件上,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华文化与教育基于群经之首的《易经》建立的性相双开的认知方式——既向内反观求证心性本体,又向外求索观察现象世界,内圣之学与外王之学并行不悖。内圣包含心性教育与道德教育,外王包含知识教育与技艺教育,是故孔子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外王不是当皇帝,而是“参赞天地之化育”。中国的学术是六艺范式——诗(相当于诗歌文学)、书(相当于政治经济)、礼(相当于制度法律)、乐(相当于音乐艺术)、春秋(相当于历史因果法则)、易(相当于科学哲学),说六艺是相当于现代某类学术体系,是因为六艺之学又是整体全息的,皆包含有心性、道德、知识与技艺,互含互摄,而且于教育而言都是知行合一的,在中国没有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的学问家或专家,它是通才教育。所以中国自古的知识教育也不同于西方的局部分析法入手,而是从全息整体认知开始(因此现代知识系统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也可采用整体全息的认知学习方式,可大幅提高现代学生的学习效率)。

从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在物质文化上一时受挫,我们失去了文化自信,中国的精英们不遗余力的引进西方的文化和教育。作为“兼容并包”的北京大学蔡元培模式吸收了国学,但是其国学的学术体系被西方的学术范式拆散、肢解了,如:我们的诗教既是格律韵文,又是音乐歌唱,并有风行教化的作用,现在肢解并入文学科;我们的书教是政治经济大原则的总结,是道德人心历史的反省,现在并入史学科;我们的乐教包含风乐、雅乐、颂乐、韶乐,它是文化精神的直觉、智慧的内涵和道德人心的教化,但现代列入艺术科,中国的乐教精神彻底丢失;我们的春秋教是历史道德因果的经教方法,其微言大义用一字一句锁定其人、其事、其心、其德,标示给后人看,而现代简单将其列入历史科,用西方治史学术范式与史观加以肢解,最后只能见事不见人、见过程不见人心道德、见规律不见兴衰、见古人不见自己;至于我们易教的“洁净精微”(洁净——向内自我净化体证本性,精微——向外绵密精细观照认知现象)之学,更是被当作玄学与封建迷信扫进了垃圾堆!在现在中国以西方知识化、商业化为主的教育文化中,国学是不可能兴起的!因为中华国学是内圣外王的功夫,关乎知识技艺,但不只是知识技艺,更包含心性、道德与知行合一的修养!

在此对三大教育文化系统的总结反思基础上,《教育与圆满人生》一书从“教育的一般理念与理论”、“教业、政业与产业的相互关系”、“教育的四个内涵”、“教育的各个阶段”(先天、幼儿、中青年、老年)、“教育的方法与学习的方法”、“教师”、“学生”、“教业结构”(教学、学术、慈善、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论述。漫博先生本着深厚的中国易学与印度禅学唯识学的修养,以及对西学的全面观照,很多地方发前人之所未发,处处闪现着真知灼见,如:

1、心性教育包括对身我、名我、真我与大我的认知;当心性不得开发时,道德心亦不得开发;心性教育的根本方法是禅——止观修习的渐次深进,不断休止八识的见相二分,达到识的证自证分与智的总性读取开敷格式合一;

2、道德教育包含性格教育(自我反省致良知)、品格教育(善心所与美德开发)、品位教育(十小艺修养)、礼乐教育;知识教育只有为人类提供了统一的知识系统,人类的和谐才会最终实现;中华文化“一经贯九学,九学互比象”的开放范式,将现象划分为九大体系:精神、心理、生理、自然、工程、工具、家庭、社会、国家,九大现象的理趣与理致全息对应,现象流变的时空理致结构与内在能量信息的理趣结构,就统一在一个模型里面;

3、完整的健康知识教育体系,必须包括印度的瑜伽学、中国的养生学、西方的医学;艺的心态与形态是游戏,游戏非关善恶,但与人德愉悦觉受联立继起,这样道德教化以美的艺术形式贯彻,则可寓教于乐;就心性而言,戏剧是自性的无记化意向开敷;

4、儿童教育侧重在良好习惯、道德及伎艺,中青年教育侧重在知识,老年教育侧重在心性与健康;幼儿儿童教育的心智重点在于开发其心维的别性心维或心所,包括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现代中国教育所欠缺的的是科学的经典教育,中国的大科学家或科学教育家应当深谋远虑,撰写《科学知识经》、《数经》、《物理经》、《化学经》等,总括科学知识的经纬,使少年能通过背诵、理解,而建立自然科学的整体观;

5、一个中国中学生至少应当学会几部戏剧;中学体育应导入军事体育——兵学和武学,即团队作战和个人搏击的体能训练;学法包括闻、思、修、证;教法包括示、教、利、喜;教育家不能忽视任何一种文化,也不能置任何一种文明于不顾,他通过变革心性变革社会,他是人间的素王、大雄;印度教育创立的供奉布施模式,是教育最好的薪酬模式;

6、教业与政业合一,其流弊是意识形态的宗教化,教业与产业的合一,其流弊是垄断与腐败;教业应当深入人类世俗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使得人类从世俗中不断超越、进步、升华,从而使得残缺的世俗生活圆满起来。

限于篇幅,我仅能从25万字的著作中摘取这吉光片羽,让自己再次咀嚼品味并分享给同好!全书本着全人类觉悟幸福圆满而立论,高明博厚悠久无疆,故一再击节叹赏!这是我近二十年来阅读关于教育的著作中,除了蒙台梭利、华德福与熊春锦先生的著作外,更能深层次的吸引我、打动我的一本好书力作,推荐给所有热爱中国文化、从事教育、关心教育的朋友们,值得好好一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