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大诗人李白为何一生不得志?

大诗人李白为何一生不得志?

时间:2020-08-09 19:26:51

相关推荐

大诗人李白为何一生不得志?

李白的一生确实是不得志的,起码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李唐时代主流社会的价值观是多元的,而我们的大诗人里边是一位最具双重性格和双重价值取向的诗人。一方面,李白是盛唐时期仙道思想厚重的浪漫主义诗人,所以贺知章才会称他为“谪仙人”;另一方面,李白是中国历史上功名情结极重的诗人,一生都在孜孜以求地“恰”官。

李白的一生,集书生、侠客、仙道、酒狂、才士和诗人于一身。然而李白少年时候有一段求学经历,那就是学于擅长纵横之谈、帝王之术的赵蕤,李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的远大政治理想和治世方略,显然就是深受赵蕤的影响。那时候他才16岁,而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一心追求仕途,喜谈王霸之道。

开元八年,礼部尚书苏颋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20岁的小年轻李白带着自己的诗文前去拜访,深得苏颋的赞赏,苏颋是这样说的“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与相如(司马相如)比肩也。”

受到了大官僚的鼓舞后,李白同学自此开始了他的求仕生涯。从开元开始,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源游,开始漫游、干谒(所谓干谒,就是去拜访或者呈现自己的文章作品给达官贵人以此打动他们,让他们向朝廷举荐自己为官,这是盛唐时代比较流行的入仕方法,大诗人杜甫也曾干谒过)的历程。

青年时期的李白,一边旅游,一边干谒,西游安州、从扬州、金陵一带西进,到了开元十五年的时候来到安陆,入赘了许家,与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暂时定居下来且以安陆为中心四处访道漫游。

“入赘”两个字划重点,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入赘对于男子而言,是一件很狼狈的事情,即便风气开发的盛唐,入赘也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然而李白却并没有多做考虑,到安陆,当年就入赘了,这个速度十分之快,一看就不是什么自由恋爱的结果,不难想象,必然是许家宰相的门第打动了李白,这才入赘的,何况李白后来在在《上安州裴长史书 》中曾说“曩昔东游维扬 ,不逾一年 ,散金三十余万 ,有落魄公子 ,悉皆济 之 ”。在过去的一年中,李白把钱花光了的,大唐的诗人又不能出诗集挣版税的钱,所以考虑到现实经济问题,入赘前宰相家,一则对自己以后干谒诸侯有帮助,二则解决一下经济问题。

之后,在长达的时间里,李白到处旅游,每到一地,必然拜见当地的地方长官,献上诗文,然而一直到了他41岁,熬死了自己的妻子,也没有求得一官半职。

从李白如此积极地谋求仕途之路来看,他的前半生必然是十分不得志的。一直到了他42岁的时候,到了长安,通过唐玄宗妹子玉真公主的推荐,才终于走向了仕途。然而李白的纵横学并不是唐玄宗的菜,所以做了没多久的御用文人之后,他就失望地离开了长安。

李白这一走,再次进入长安就是十年以后的天宝,这一次来长安,是因为李白之前去过幽州,在那里目睹了大胖子安禄山的不轨企图,所以就匆匆赶到长安,一边草制奏疏,一边寻找门路,企图为国效力,但投赠不果,反有可能遇杀身之祸(当时谁又会想到乖巧听话的安禄山会造反呢?),听友人忠告,又离开了长安。

天宝,安禄山造反,大唐的天下乱成一麻,到了至德二年,57岁的李白投到了永王的军营中,然而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最后兵败。李白在浔阳被朝廷下狱,后来虽然被宋若思和崔涣营救,并且成为了宋若思的幕僚。

宋若思很重视李白,并且向朝廷推荐了他,然而,不推荐还好,这一推荐事情就大了,他跟随永王的事情被翻出来,最终被判了个参加永王东巡的罪名流放夜郎(贵州桐梓),幸好第二年,关中大旱,朝廷宣布大赦,死刑犯改流放,流放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才终于获得了自由,那首《早发白帝城》,就是在这一时期他顺着长江疾驶而下之作,充分反映了他获得自由之后的心情。

此后,李白的人生就比较困苦了,依然到处跑,但实际上是没有收入,生活比较窘况,只能到处投友,他人生的最后一站,是返回金陵,没有经济来源的他,最终还是只能投奔了在当涂作县令的李阳冰,而没有过一年,李白病重,最终与世长辞。

李白的人生很潇洒么?确实很潇洒,半生都在旅游,没有什么正经工作,但这样的生活其实只是他价值取向中的一部分,他到处走,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干谒找到做官的出路,其次就是寻访各处的道长,谈论下仙道。他的一生最醉心的也就是道家和纵横学了。

然而,无论是仙道也好,纵横之术也好,半生蹉跎,却并没有一个如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