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字范文 > 母亲的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古代四大贤母之一的陶母值得后人学习

母亲的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古代四大贤母之一的陶母值得后人学习

时间:2019-05-26 16:03:20

相关推荐

母亲的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古代四大贤母之一的陶母值得后人学习

母亲,对于每个人而言,是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她不仅是每个人的孕育者,也是每个人的人生导师,一个好的母亲,能够给子女树立良好的形象,影响孩子成长的思想观念,使其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反之,结果亦是背道而驰。

纵观史料,古代有名、出息,有建树的成就者大部分都深受其贤母的教诲与熏陶,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历史上的四大贤母,她们分别是孟母、陶母、欧母、岳母,在她们的以身作则,良好品德教育下成就后世名垂青史的孟轲、陶侃、欧阳修、岳飞。今天咱们来聊聊陶母:

陶母之所以有名,皆因她教育出了一位好儿子陶侃。陶侃,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人,后来吴国被西晋平定后,陶侃举家迁居到了庐江浔阳县。陶侃出生于公元259年,卒于公元334年7月30日,陶侃文武双全,是东晋时期名将,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名将之一,他的一生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过赫赫战功,为后人所称赞。唐朝时,陶侃被列入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朝时,列入武成王庙七十二将之一。

陶侃能够有巨大的成就自然离不开他母亲的教诲。陶侃的母亲湛氏,是我国古代的四大贤母之一,年轻之时,她嫁给了孙吴的扬武将军陶丹,也就是陶侃的父亲陶丹。后来东吴战败,湛氏跟着丈夫陶丹举家从鄱阳迁到了浔阳县,然而,没过多久,陶丹就病亡了,因为陶家贫穷,为了生活,湛氏只好带着年幼的陶侃回到了她的娘家。

湛氏每日省吃俭用,做着纺纱织布工作来养活、教育陶侃,在教育陶侃上面,湛氏做得非常的用心,湛氏家教非常的严谨,时常教育陶侃要懂得珍惜光阴、好好学习读书,让陶侃要从小树立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更重要的是湛氏还以身作则,从小让陶侃圣后在“忠顺勤俭”的美德生活环境之下。关于陶母教子的历史故事很多,最为有名的就是“教子惜阴”、“截发延宾”、“陶母封鮓”等。

教子惜阴

湛氏,小时受过文化教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儿子陶侃的教育从不敢怠慢,她一边省吃俭用、一边辛苦地做着纺纱织布工作抚育陶侃,供养他读书,然而陶侃小时候,非常的淘气、贪玩,并不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所以读起书来非常的不用心,这可把湛氏急坏了。陶母觉得要找个最佳时机来好好的教育下陶侃。

有一天,下雨天,陶侃家中并没有斗笠蓑衣、雨伞,陶侃只好留在家里。湛氏忙完家务后就开始织布纺纱,陶侃无聊便蹲在母亲的织布机旁,看着母亲织布,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珠子跟着纺车的梭子来来去去,表现的非常好奇。湛氏看见后,有了教育陶侃的主意,她停下织布,将陶侃唤到身旁,柔声细语地对陶侃说道:“儿啊,这些天,先生都教了些什么知识给你啊?”

陶侃回答道:“先生教我读了《贤文》。”

“那我儿,可熟悉,可背得出来吗?”

陶侃自信地回答:“娘,背得。”

“那好,你且背给为娘一听。”于是,陶侃开始流畅地背了起来,当他背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时,湛氏及时地打断了陶侃,插话问道:“我儿,你可知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意思?能够解释给为娘听听。”

“是,娘,这个光阴就是......日月就是......”陶侃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有解释出个所以然来。

湛氏借势而为:“儿啊,你且看来,这是什么东西”?湛氏将手中的织布梭子拿给小陶侃面前。

“娘,这不就是梭子吗?”

“对啊,儿啊,你看为娘在纺织的时候,这梭子是不是来去匆匆,非常的快?”

“嗯,是的,很快。”

“儿啊,咱们所过的日子,它也如梭子一样来去匆匆,像织布的梭子,飞逝得很快”

“哦,娘,孩儿明白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讲得就是日子过得快,时间消亡的快意思。”

“对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啊,你如此贪玩,不好好休息,浪费了多少时间,这岂不可惜吗?”

“娘,孩儿错了今后定当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自此,陶侃发奋苦读, 结果不负陶母的所望,长大后成才了。

截发延宾

陶侃年少之时便胸藏大志,立誓长大后要有所成就。然而,陶侃家境非常的贫瘠,仅靠陶母织布纺纱赚点微薄的生活费用。

在陶侃生活的地方有一非常有名的人物叫范逵,被举荐为孝廉。有一天,这范逵要到陶侃家作客,他的车马仆人很多,而陶家却一贫如洗,什么东西都没有,拿什么东西招待人家呢?这可让陶侃为难了。

陶侃的母亲见陶侃为难,她对陶侃说:“儿啊,你只管到外面招待客人,其他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湛氏的头发很长,长到拖到了地上,她拿来了剪刀将头发剪下,并用其制作成了两条假发,然后把假发拿到集市上换到了几担米。米解决了,柴火怎么办?湛氏,拿了砍柴刀,将家中房屋的每个柱子削下一半,用以烧柴饭。她把家里的草垫子剁碎成了草料用以喂范逵的马匹。

时间来到了晚上,范逵等人到来,而此时湛氏早已准备妥当,摆上了精美的饮食招待他们,仆人、马匹一一不缺。对于陶侃的才智与口才,范逵赞赏不已,对陶侃的招待更是深表感谢。

翌日早晨,范逵告辞离去,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百里相送不嫌累。范逵过意不去对陶侃说:“已经很远了,就不用送了,你回去吧,到了京城,我一定会为你美言一番的。”果然,范逵到了京城,的确在他人面前好好的称赞陶侃,这也使得陶侃的好名声流传更开,而这样的结果自然离不开湛氏的声明大义与举动。

陶母封鮓

陶侃年轻之时,曾担任过管理渔业的小官。虽然离开了母亲,但他却牢记母训,做任何事情都是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对人也是非常友善,十分体贴照顾下属。有一天,陶侃的一位下属见陶侃生活清贫,便从鱼品腌制坊拿了一坛腌鱼送给陶侃食用。陶侃舍不得吃,便托乡人将其带回去给湛氏吃。

湛氏收到陶侃的信件及东西非常的开心,觉得陶侃有孝心。高兴之余,湛氏打开鱼罐问送信之人:“小伙子,这鱼在浔阳得花多少钱呢?”那送信之人也没多想就回答道:“夫人,这坛腌鱼哪里是买的啊,是下属送给大人吃的,大人舍不得吃叫小的带回来给您食用的呢!”

湛氏一听,立马严肃起来,她重新将鱼罐封存好,然后写了封责备陶侃的书信,让送信之人将信与鱼送回给陶侃。陶侃见鱼退了回来,知道肯定犯错了,他连忙打开信件,果然,湛氏在信中严厉地批评了陶侃,信中说道:“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意思是说:“你作为一个官吏,却拿了公家的财物给我,,不但不能使我高兴,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啊”

母亲的训斥让陶侃羞愧不已,从此他牢记母亲湛氏的教训,清廉正直,忠于职守,后来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全晋文》录有其文。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唐德宗时,陶侃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关于陶母贤惠的故事桥段很多,此处就不多言语了。从陶侃成才的故事中,可见一个贤惠的母亲对孩子的成才是有多么的重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